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主体间性:建构现代德育师生关系的价值取向.pdf

2页
  • 卖家[上传人]:li45****605
  • 文档编号:29883451
  • 上传时间:2018-01-2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32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德育探析 主体问性:建构现代德育师生关系的 价值取向 ◎吴岳军 一、德育师生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反思 综观道德教育理论界的观点,各个历史时期关 于德育师生关系的论述颇多,这里,对长期以来在 德育过程中师生关系的理论背景作一阐述并作反 思,旨在弄清师生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 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主要存在着三种德育师 生关系观点: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和双主体论 教师中心论是传统德育的主流观点,学生中心论和 双主体论是作为其挑战的产物 教师中心论是主体哲学的最先表现形态,这种 观点在国内仍然占统治地位这种师生关系观点的 主要特点是,强调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权威, 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严守师教反思教师中心 论下的师生关系,在其观点支配下的德育实践遵循 的是线型单向作用模式,其特点是“单向度,线型决 定论,单一主体中心性,单一价值观,固定化”教师 中心论已经导致德育中教师中心主义盛行,德育因 而成为教师的独白,成为教师观念的场所,甚至成 为教师实施其占有欲的工具因此,教师中心论受 到教育界的激烈批判,其中学生中心论与双主体论 是这一批判的产物 学生中心论与教师中心论针锋相对,它否定教 师权威,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反对用盲 目灌输的方法促进学生道德发展,要求注重学生的 主体地位,尊重道德发展规律。

      反思学生中心论下 的师生关系,其观点对于反对不平等师生关系,充 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德育应结合学生的生 活世界,具有进步意义但学生中心论将学生的主 体地位强调到不适当的地位,而把教师从中心转移 到边缘,成为教育活动的“边缘人”,否定了教师的 价值引导作用,也从根本上否定了德育的作用 双主体论认为在道德规范教育中,教师作为知 识先知者与社会代言人是德育主体,学生是客体; 而在学生自我道德学习、发展中,学生是主体,教师 是客体双主体论将教师与学生视为同等的主体地 位,在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但是,德育过程本 是教与学有机融合的过程,对之进行硬生生地分割 是不切实际的反思双主体论下的师生关系,其观 点还是用主客体关系来描述师生关系,无法真正实 现教师主体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和谐但双主体 论是对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有益尝试,重视教师与 学生都作为主体的存在,为交互主体师生关系的构 建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建构现代德育师生关系的价值取向 作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的道德教育, 其主客体都是人,要达到德育目的,必须在教育者 和被教育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交流、对话、理解 的主体间关系但当下的德育活动从理念到实践, 从目标到方法都还停留在“主——客二分”的思维 模式中,主体问性缺失。

      以主体间性为基础建构德 育师生关系,是不同于主客二分的新态度、新思路, 实现着对主客二分师生关系的超越 1.主体间性蕴涵着平等沟通,有利于生成具有 正确理念的德育师生关系路径 交互主体不同于原子式的主体,交互主体是共 主体,是互动着、生成着的主体交互主体不同于双 主体,它突出主体与主体之间内在的特征,即主体 与主体相互承认、相互沟通、相互影响教师应把学 麴直堂 : Q I墨团 帑 蹲 德育探析 生看成是和自己平等的相对独立的个体,因为每个 人都是知识的积极探求者和建构者,学生也是带着 自己的目标和好奇心来到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 平等主要有两方面:从知的角度说,教师与学生只 是知识的先知者和后知者的关系,二者并不存在尊 卑关系,教师不应以知识的权威自居;从情的角度 说,每个学生在人格上都是独立的,有自己丰富的 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方式缺乏主体间的平等沟 通,必然使师生关系沦为人与物的关系,所以要真 正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成为优秀健康的人,就必须 树立主体间性的师生观,使师生在德育过程中真正 建: 起主体之间的交往关系 2.主体间性蕴涵着理解和尊重,有利于建立有 效的德育师生关系评估范式 德育作为一种解释活动,其诠释文本的权力绝 不应为师生双方的某一方所独有,文本的意义是在 交流和对话中通过彼此作用而产生的。

      只有通过相 互交谈,产生视界融合,形成新的共识,人与人之间 的理解才是可能的这意味着师生在德育过程中只 有立在平等的地位,将自己的人生经验置于一个更 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中予以解读,就共同的对象交换 意见,扬长补短,求同存异,才能加深对于德育世界 的共同理解理解主要表现为主体问的视界触合 师生之间的视界不应是封闭孤立、单向流动的,而 是相遇碰撞、互相交融的主体间性蕴涵着尊重,尊 重在德育师生关系中,比平等更重要或至少同样重 要德育师生关系的评估与其基本价值紧密相关, 有什么样的基本价值,就有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主 体间性本来就是德育师生关系的应然状态 3.主体间性蕴涵着交互发展,有利于实现本真 的德育师生关系的意义互构 哈贝马斯认为,人类的存在并非以一个单个的 人为基础,而是以双向理解的交往作为起点,不管 是在道德教育的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交互性都是 主体问性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形式上,主体交往双 图 Ql墨:熬直堂塞擅 方总是不停地在交换着授受状态;在内容上,交往 双方的情感、认识、思想、意见、知识,都在交往中相 互传递着正是由于这种全方位的交往使得交往双 方都在这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认可、相互理 解的关系中不断重构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 观点。

      主体间性蕴涵着发展性特征,主体间性就是 试图超越主客的二元对立,旨在通过德育主体问的 交往,在一种和谐共存的环境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把学生当作主体来培养就比教师把学生当作 客体来培养更有可能把学生培养为有较高主体性 的人海德格尔说:“绝不可以把存在的意义同存在 者对立起来,或同作为承担着存在者的‘根据’的存 在对立起来,因为‘根据’只有作为意义才是可以通 达的,即使‘根据’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深渊也罢可 见,意义是其存在者为基础的意义的建构并不是 以单一主体性为中心的,意义的建构是在主体与主 体基于各自的经验在交往中形成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 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 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德育师生关系是学校 德育过程中师生之间在理性和情感方面所发生的 动态人际关系,是德育工作者发挥德育影响的基本 途径没有师生之间的交往、接触,就谈不上师生人 格、个性的相互碰撞乃至影响,也就不存在德育工 作者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渗透过程以胡塞尔、海 德格尔、伽达默尔、马丁·布伯以及哈贝马斯等为首 的西方哲学家从存在主义、对话主义以及交往行为 等理论视角超越由近代笛卡儿以来确立的“主—— 客二分”的思维范式,提出了“主体间性”理论。

      主 体问性”理论的提出,为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 图景,不仅对创新德育思维,拓展德育模式,提高德 育时效性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德育实践有着 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作者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摘自《教育学术月刊》(南昌),2010.1.32~34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