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doc
4页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预习了吗?预习了的同学举手示意一下同学们对本文已经知道多少?课文中都有谁?他们什么关系?谈论的是什么什么话题?(引出“仁”板书:仁)“仁”本课中心话题,更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仁的思想并非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东西,相反,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大概就是我们学习本课的意义吧看看孔子他老人家如何说二、学习本课的意义学习课文第9则1、师读,然后请学生自读自译2、串讲:约,就是困,贫困的意思前两句说的是不仁者,穷了不行,富了也不行,正所谓人穷志短,胡作非为富贵之时就会骄奢淫逸,为富不仁,这样的人,富也不过三代仁者安仁仁者特点在一个“安”字安仁是安于仁,安是指哪里?强调其内心的宁静愉快两相比较,差别很大,幸福指数明显不同3、过渡:孔子是在以他深邃的思想告诉我们什么是幸福,然而我们却不理解他,五四运动人们高喊着打倒孔家店,文化大革命我们将他掀翻在地又踏上一脚可是当我他抛却儒家精神奋勇前进时,却猛然发觉我们没有了方向,我们失去了信仰当西方人说上帝呀赐予我力量吧时,谁来赐给我们力量呢? 冥冥中只听得孔圣人在半空中说:仁者安仁同学们,让我们回归经典,学做仁者。
齐读这句6三、了解“仁”的本质内涵1、学做仁者,首先得知道什么是仁什么是仁呢?这真是一个很宽泛的问题,孔子在回答不同的弟子时所给的答案也是各不相同颜渊问仁时孔子怎么答?仲弓问呢?樊迟问时?子贡问时?为什么同一个问题,孔子的答案各不相同呢?学生试答仁的含义丰富而灵活)这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灵活不等于没有标准,那么仁的本质是什么呢? 话说樊迟同学某一天向老师问仁孔老师如何答?——爱人板书: 爱人什么叫爱人?超越自我,去爱他人,这就是仁的本质过渡:“爱人”二字是仁的本质含义,就如同字典上解释词语一般,解释的是静态含义在回答另几位弟子时孔子解释的是仁的具体含义,具体含义是在不同的环境中所体现出来的涵义这些具体的环境包括人伦关系、施政道德和礼乐规范11四、了解“仁”的具体内涵1、理解“仁”的概念在人伦关系中的内涵引言:人伦关系就是人作为自然个体的相互关系,西方人叫人际关系,大致分五种:亲、邻、友、陌、仇这些关系有远近亲疏之分儒家的仁爱根据这些远近亲疏也是分等级,这叫等差性玩过向水里丢石子的游戏吗?就如同水的波纹一样,从中间向四周一圈一圈荡漾开去的先爱最亲近的人,再爱远一些的人谁是亲近的人?父母亲人。
爱人,就要先爱自己的亲人,这叫血亲之爱15(1)仁爱之始——孝孔子有个学生叫有子,很有名,据说长得像孔子,又贤德,很受尊重有子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与!”这话懂吗?仁的根本说到底就是孝,一切的仁都是由孝开始,百善孝为先,仁的起点孝悌为仁之本”则是肯定爱人的等差性古代推选官员有种制度叫举孝廉,听说过吗?不孝父母不爱亲人的人,怎么能会去爱他治下的百姓呢?小结:爱人的第一步就是爱父母——孝板书:孝 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家庭关系过渡:仁的第一层涵义是孝这是仁的基础,先爱亲人,再爱众人,孔子说这叫恕,这就进入了仁的核心内涵板书: 恕19(2)仁之推广——恕在回答子贡的两次回答中孔老师阐释了这个道理1)幻灯三(第4则,第5则)齐读第4则孔子说一个恕字可以让子贡终生奉行,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有时候一个字就够用一辈子了恕是什么意思呢?看字形,恕就是如心,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孔老师对这个恕的注解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理解这8个字吗?(学生发言,举例)(孙叔敖埋蛇),战国白圭治水以邻为壑只图自己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小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恕,不要强人所难,不要有害人之心2)学生读译第5则。
济:帮助何事于仁:何为于仁,何止于仁其:副词,大概诸:之乎,兼词子贡想从博施,济众等方面求仁,孔子认为那是圣人之事,言下之意是叫子贡不要舍近求远应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范仲淹在江苏买了地准备盖房子,有一位风水先生告诉他这块地气脉很好,住在这里会出高官范仲淹立刻想,为什么不用这块地盖学堂,将来就能有更多的人才作为国家的栋梁学生举例解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小结:作为恕的两个方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相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似乎更难做到一些,不强人所难容易,先人后己则难联会国总部大楼内标语、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本文标题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即来自这里3、总结:以上是在人伦关系中表现的仁人伦关系中,儒家的仁表现为等差性——先孝后恕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迢迢登高必自卑墨家也讲人伦,“兼爱”,就是对待陌生人要像对待自己父亲一样,要把陌生人当成父亲来爱基督教讲的“博爱”,非常类似墨家讲的兼爱据《圣经》记载,耶稣有一次在外传教,有人说,你母亲来了耶稣说,谁是我的母亲?接着又说,凡是遵行神的旨意的人都是我的母亲这个故事其实是说,耶稣对待陌生人就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他是把陌生人当成母亲来爱的。
二者其实都是一种平等之爱,即对陌生人的爱和对父母亲的爱完全相同,不分先后,不分亲疏2、理解“仁”的概念在施政道德层面的内涵 引言:施政者如有爱人之心,更能对整个社会的风气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幻灯四(第2则)1、集体译释仲弓从政,孔子对他的教导明显具有针对性出门句是强调了一个敬字,从政者出门在外不可居傲,要恭敬有礼使民句强调了一个慎字,施政者要爱惜劳动者,必须具有责任感末两句无怨是说有坚定信仰、远大目标2、齐读本则3、理解“仁”的概念在礼乐制度的内涵 引言:在普通的人伦关系中,仁就是孝,是恕在施政者的道德中,仁就是敬与慎,是为政之德那么在礼乐制度、社会规范方向,仁又是什么呢?(1)学习第一则齐读第1则前半部分 3、这里孔老师答案的关键词叫克己复礼,什么意思?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礼是什么?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是宗法制度中的行为规则,形成了一整套以区别尊卑贵贱亲疏为内涵的意识形态复是什么意思?(恢复)为什么要复礼呢?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社会失范对于周代完善、周密礼制,孔圣人十分向往,力图予以恢复复礼为什么要克己?因为人都是有自私的欲望的,儒家承认人的欲望的合理性,这就是儒家思想的务实性。
但认为个人欲望须有一定限度,内在限度是不以欲望损害善性,外在限度是不以爱已妨碍爱人当自己的欲望与他人及社会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用“礼”来约束自己,将自己的欲望限制在他人和社会利益所许可的范围内克己复礼为仁”是解决爱人与爱己之矛盾的原则,它要求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应限制爱已而扩充爱人孔老师说:能克制内心欲念,自觉地以礼作为行为的准则,那么就是仁,归什么意思?赞许普天下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为仁由己,由什么意思?依靠能不能做到就看你自己,看你有没有向仁之心4、幻灯(第6则)齐读我欲仁,斯仁至矣”告诉我们只要有向仁之心,求仁便可得仁仁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孟子说:“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每个人都有爱人的能力,都有为仁的能力,关键在于我们愿意不愿意5、颜回担心自己领悟不透呀,于是愿闻其详老师一组排比很有气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说话一向简洁,此处却连用非礼,可不可以改改?改:非礼者,勿视、勿听、勿言、勿动问:比一比,哪样说法好?孔子的话强调了什么?学生试答明确:原话强调了一个礼字,是对颜回真正是高标准严要求晋文公重耳逃难时经过曹国,曹国国君是曹共公,他听说晋文公骈胁,肋骨相连,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他就想看看,于是隔了薄纱偷窥重耳洗澡。
技术不佳,被人知道了招来杀身之祸僖负羁)5、齐读第1则小结:仁爱的更高要求是在对待整个社会的秩序和规则时对礼的坚守,是对礼乐制度的维护总结:以上我们从人伦关系中了解了儒家先孝后恕的仁爱精神,从施政道德层面了解了社会主导者的仁爱要求,从礼乐制度上明白了仁的自觉维护作用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我们学习了儒家思想中仁的内涵儒家思想值得我们学习,仁人志士们的追求精神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七、仁的追求1、读第7、8则王子比干者,亦纣之亲戚也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则曰:“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乃遂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小结:仁者安仁,并为此终生追求,坚决捍卫,必要时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就是一个有信仰的勇士八、课堂讨论:仁者见仁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时至今日,孔圣人的思想还有价值吗?请展开讨论1、马年春晚上小品《扶不扶》播出后,扶不扶已成为现在的热词,在深圳,就在上周,发生了两起现实版《扶不扶》2月17日白天,一名女子晕倒地铁口50分钟无人扶而死2月18日下午2时40分,一名女子突然瘫软在地铁上,很多乘客自发扶起急救,她幸运地清醒了过来。
扶还是不扶?管还是不管?2、看见一老人在商店门前摔倒,一热心小伙儿上前将其扶起,不料却被老人噎了一句“你害我干啥”?后在警方见证下,并调取监控录像,还原了“老人自己倒地”的真相这个宛如今年央视春晚小品《扶不扶》的“翻版”,近日在洛阳真实上演九、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儒家核心思想——仁爱我们懂得了仁的本质就是爱人,仁既可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关系,也适用于施政道德,也是维护礼乐制度的基本要求在今天这个社会里,我们仍是需要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国与国之间和谐相处,我们的社会既需要法治的外在约束,更需要仁的内在修养让我们重新树立起民族的信仰,做一个新时代的仁者十、作业 学习了本章节,大家会有很多的感悟请结合你对 “仁”理解,拟一份面向全校师生的倡议书,倡议大家都能以“仁”为行动准则,积极投身到和谐定中的建设中来 要求:1.字数不少于400字2.符合倡议书的写作要求 板书设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孝人伦关系恕敬仁 爱人 施政道德 德慎礼乐制度 克己复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