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问题.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25218647
  • 上传时间:2021-12-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48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问题 黄嘉漫【摘要】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从无到有经历了三个过程,从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到城市商业银行,每个阶段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随着国有银行经营模式转变及我国加入WTO后,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解决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需要其自身的努力及监管部门、政府政策,使其得以健康发展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 风险 发展一、农村信用社(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57年,是农村信用社的普遍建立和大发展时期建国之初,为医治战争创伤,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全国上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合作经济运动在农村,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迅速开展起来第二阶段:从1958年“大跃进”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是农村信用社发展受到严重挫折和严重摧残的时期当时,在“左”的政治路线和错误政策的影响下,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活动受到严重损害,很多信用社到了破产边缘由于政策定位失误,经营管理混乱,致使农村信用社逐渐背离合作制原则,信用社发展遭受重创第三阶段:从1978年到1984年,是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恢复时期鉴于过去把农村信用社下放给基层管理造成严重混乱和重大损失的教训,中央政府决定把农村信用社交给国家银行管理。

      第四阶段:从1984年到1990年,国家启动了农村信用社回归合作制改革1984年,我国经济进入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时期,农村信用社要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提出把农村信用社办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群众性合作金融组织第五阶段:1990年到2002年,国家再次启动农村信用社回归合作制改革加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内金融风险凸现,在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方面,管理部门将主要精力放在防范和化解信用社风险上,导致此轮改革最终不了了之第六阶段:2003年开始,改革触及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管理体制、金融监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利义务关系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因此是迄今为止对农村信用社力度最大、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一次改革二)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1.产权关系不够明晰农村信用社最开始的经营资金都是来源于当地农民人股的股金,但是在随后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农村信用社的产权结构变得日益复杂当前,农村信用社股金结构与建立初期相比,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既有农户股,又有职工股、国家股以及法人股2.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民主管理流于形式2003年,农村信用社按照股份制进行改革,规范了企业股金,股权结构更加清楚,不但有投资股,还有资格股。

      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机制也逐渐完善,但大部分农村信用社虽然在形式上建立了完整的法人治理结构,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三会”制度其实是形同虚设3.支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农村信用社经营出现困难,服务三农的成本也越来越高,阻碍了信用社支农职能的发挥,农民资金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2003年全面改革后,农村信用社推出的小额信用贷款以及联户联保贷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但这些小额贷款周期短、额度小,利率高,能发挥的实际作用十分有限4.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相关立法工作与国外相比显得十分落后长期以来,一直没有真正将农村信用社的立法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中国当前虽然也有一些关于农村信用社的制度、政策、规定和条例,但还没有一部农村信用社法,在立法上处于空白期,有关合作金融的专门性法律始终没有制定出台由于没有专门的法律保障和法律约束,农村信用社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社会地位不够明确,无法规范其经营行为,确保其稳定的发展方向二、城市信用社(一)城市信用社发展历程城市信用社是我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是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城市信用社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开展,一些地区出现了少量城市信用社1986年以前,城市信用社的数量约为1300家1990年,开始了城市信用社市联社的试点工作1992年清理整顿工作结束,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各行各业申办城市信用社的要求非常强烈至1999年底,除了對少数严重违法违规经营的城市信用社实施关闭或停业整顿外,还完成了将约2300家城市信用社纳入90家城市商业银行组建范围的工作,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城市信用社问题1.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三会只能弱化,没有做到职责分工清晰并相互制衡一是股东大会不能按时召开,股东大会职责煤没有认真履行,董事会,见识会到期后为进行换届,董事会实际取代了股东大会未制定对经营班子的授权制度二是监事会未能独立开展工作形同虚设,其监督职责无法履行在目前的公司治理结构状况下,实际上全部的决策和执行职能都集中在以总经理为核心的管理层,管理层的权利和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监督和制衡,业务经营受高管人员影响很大业务经营受高管人员影响很大2.内控制度建设薄弱管理不规范一是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制度执行不规范,二是未能设置独立的内部稽核部门和配备专职的稽核人员。

      3.国家产业政策定位不明确监管法规不健全自国务院对城市信用社实施清理整顿之后,城信社体制问题一直未落实,产业政策不明确,城信社如何发展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合理回,造成业务骨干纷纷外流,形成社内管理人员悬空,客观上影响了业务的发展同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客户的业务经营活动和融资需求日趋多样化,而城信社受到城信社管理办法的限制,业务品种比较单一,仅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为主,资金结算方式比较传统,电子化建设难以开展,局限性较大,网点布设业务发展受到区域限制,不能逾越监管部门划定的范围并且网点多数功能单一,只有储蓄业务,不能开办结算贷款业务,已无法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endprint三、城市商业银行(一)城市商业银行历史城市商业银行是经国务院批准在部分城市信用社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80年代中期由于地方性小商业银行存在规模小,资金成本高,股权结构不合理,内控体制不健全等问题,经营风险日益突显1998年,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名发出通知,将城市合作银行统一更名为城市商业银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艰难起步阶段城市商业银行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而城信社又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一些金融机构为适应办三产、安排子女就业的需要成立的。

      第二,工作转变阶段从1995年到2002年,期间共有10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市场上经营第三,改革加速阶段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应该说是城商行改革发展的加速阶段,现在正处在加速阶段的后期二)城市商业银行现状和问题1.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科学、高效的决策与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地方财政一股独大其他股东的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往往成为地方的准财政部门和提款机,由于董事会和高管均由地方政府任命,缺乏有效监督由于地方政府干预,监管部门难以对银行进行有效监管,严重影响了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2.资产质量差,处置难度大,潜在的资产损失已成为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风险一是贷款质量差城市商业银行承接了原城市信用社大量不良资产,背负了原城市信用社留下的沉重的资金包袱,先天不足,成为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共同特征3.市场定位出现偏离,业务特色尚不突出,银行发展受到严重制约4.经营机制超前,内控管理落后,风险控制与商业银行的发展不相适应一是观念存在偏差二是内控机制滞后三是权力制约失衡四是稽核职能弱化5.经营区域受限在成立城市商业银行之前,大多数中心城市都拥有数十家城市信用社,而其中大多数都经营不善,面临不良资产严重、管理混乱、风险失控等问题,处于破产边缘。

      三)监管和政府政策1.城市商业银行组建初期,多数银行存在流动性风险,财务风险和资产风险,保稳定保支付求生存正为银行的突出问题2.一是“一行一策,分类监管”二是在风险化解方面,提出了“依靠地方,多策并举,化解风险,乘势治本”的思路依靠地方”就是要依靠地方政府三是在联合重组、跨区域经营等方面,在監管上提出“明确标准,积极引导,扶优限劣”的思路四是在市场定位方面,提出“立足地方、打造品牌、办出特色”的思路,是指要向大银行学习,但是不能跟大银行攀比,而要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五是提出来“内控第一、风险为本、依法经营、科学发展”的思路,引导城商行以科学发展塑造企业文化endprint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