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轴轴承盖产业发展工作建议.docx
24页主轴轴承盖产业发展工作建议产业规模平稳发展铸造是装备制造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众多主机和重大技术装备发展的重要支撑受益于装备制造业对铸件市场的庞大需求,2020年我国铸件总产量达5195万吨,已连续21年位居世界首位十三五期间,我国铸造用原辅材料、铸造设备、铸造模具和铸件生产协同发展,有力地保障了产业整体规模的相对平稳;受主机行业需求放缓、汽车轻量化以及国际贸易摩擦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铸件产量增速有所放缓,2016~2020年平均增速为2.6%,铸件产量整体保持了平稳发展铸件材质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主机及装备制造业需求的变化,我国铸件材质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球墨铸铁件的应用范围逐年扩大,其中新型城镇化供排水系统建设和风力发电设备等快速发展带动了球墨铸铁件的需求快速增长,2020年球(蠕)墨铸铁件产量为1530万吨,较2015年增长270万吨,占所有铸件比例增长至29.5%;受汽车轻量化和新能源汽车、通讯3C等产品的快速发展,2020年铝(镁)合金铸件产量达680万吨,占所有铸件比例达到13.1%一、 压铸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系及影响行业压铸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主要是由铝锭A00或再生铝添加铜、镁、硅等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后加工形成的铝合金锭;压铸产品下游应用领域涉及通信、汽车、家电、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众多行业。
一)上游行业对压铸行业的影响铝锭的供应及价格变动对行业产生直接影响在供给方面,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国内原铝与再生铝产量达到4,300万吨,行业压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供给充足,现阶段及未来可预见的期间受原材料短缺影响的可能性较小而对回收的旧铝量及再生铝产量无权威数据可资利用与参考,不同部门与不同研究者的数据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以上再生铝产量数据系根据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及公开资料整理的数据,暂无2020年度再生铝相关数据价格方面,铝锭作为有色金属大宗商品,市场化程度较高,价格受到经济周期、市场供求等各因素的影响2020年以来国内上游铝原料价格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二)下游行业对压铸行业的影响行业压铸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通信领域和汽车领域在通信领域,移动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及流量的不断提升,为通信基站压铸件行业带来良好发展机遇;在汽车领域,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及汽车零部件轻量化的发展趋势,汽车领域铝合金精密压铸件将保持快速增长二、 产业布局加速调整十三五期间,在物流成本等市场要素驱动下,我国铸造产业布局紧随汽车及装备制造企业的区域分布加快了调整步伐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铸造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吸引行业优势资源聚集发展;尤其是随着汽车轻量化的快速发展,宁波、南通、苏州、肇庆、重庆、天津、芜湖等地区的压铸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形成了一批轻合金压铸产业基地。
关键铸件制造能力稳步提升适应主机行业和重大装备对高端铸件的需求,我国铸造工艺技术水平稳步提高,高压鋳造、半固态铸造、挤压铸造、精密组芯造型、电渣熔铸、快速铸造等工艺技术取得了较大突破企业强化关键铸件的研发生产,百万千瓦级以上三代核电设备高压外缸大型铸钢件,百万千瓦600℃等级超超临界汽轮机机组超高压外缸、高压内缸、高压主气门及高中压调节阀壳铸钢件,超大型、超厚断面球墨铸铁中压外缸与轴承座,超大型耐腐蚀高镍基球墨铸铁泵体,大功率水轮机铸件,百万伏高压输变电铸铝壳体铸件,大兆瓦风电轮毂低温球墨铸铁件,大型海装工程耐蚀双相不锈钢铸件,工程机械液压铸件,超大型机床球墨铸铁件,高强度高韧性铝合金汽车结构件,5G通信基站大型薄壁铝合金散热壳体铸件等众多领域都有了较大突破;多数领域关键铸件已实现自主化制造,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国际竞争力也明显加强铸件材质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主机及装备制造业需求的变化,我国铸件材质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球墨铸铁件的应用范围逐年扩大,其中新型城镇化供排水系统建设和风力发电设备等快速发展带动了球墨铸铁件的需求快速增长,2020年球(蠕)墨铸铁件产量为1530万吨,较2015年增长270万吨,占所有铸件比例增长至29.5%;受汽车轻量化和新能源汽车、通讯3C等产品的快速发展,2020年铝(镁)合金铸件产量达680万吨,占所有铸件比例达到13.1%。
三、 提升关键铸造装备制造水平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及国外并购等措施,我国铸造装备制造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基本可以满足国内铸造行业发展的需要,但尚有部分领域与国际知名品牌制造商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在大型设备、关键设备、快速制造及机器人智能制造设备上实现自主化制造,在设备效率、精度与稳定性方面取得突破并引领世界十四五期间,我国铸造行业需重点发展一批高端铸造装备,并加快其在行业中应用四、 汽车零部件行业特点及发展趋势(一)汽车整车厂零部件外购趋势明显汽车一般由发动机系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等组成,各系统又有多个零部件构成,汽车整车组装涉及的零部件种类众多,且不同品牌和不同型号的汽车零部件产品规格和类型也各不相同,难以形成大规模的标准化的生产汽车整车厂作为行业内的主导者,为提升其生产效率、盈利水平,同时降低其资金压力,逐步将各类零部件剥离出来,交由上游零部件厂商进行配套生产二)汽车零部件行业分工明确,呈现专业化、规模化特征汽车零部件行业具有多层级分工特点,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主要按照零件、部件、系统总成的金字塔式架构,具体划分为一、二、三级供应商一级供应商具备参与整车厂联合研发的能力,具备较强的综合竞争力,二、三级供应商一般专注于材料、生产工艺和降低成本等方面,二、三级供应商竞争激烈,需要通过加大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优化产品等方式摆脱同质化竞争。
随着整车制造商角色从大而全的一体化生产、装配模式逐步转变为专注整车项目研发设计,汽车零部件厂商角色逐步从单纯制造商延伸至与整车厂商联合开发,根据整车厂的要求开发生产在专业化分工背景下,逐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三)汽车零部件趋向于向轻量化发展为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各国纷纷出台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法规根据国家工信部规定,我国乘用车的平均燃料消耗量标准将从2015年的6.9L/100km降到2020年的5L/100km,降幅高达27.5%;欧盟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手段取代自愿性的CO2减排协议,在欧盟范围内推行汽车燃料消耗量和CO2限值要求和标示制度;美国发布了轻型汽车燃料经济性及温室气体排放规定,要求2025年美国轻型汽车的平均燃料经济性达到56.2mpg根据国际铝业协会的相关数据,燃油车的重量与耗油量大致呈正相关关系,汽车质量每降低100kg,每百公里可节省约0.6L燃油,减排800-900g的CO2,传统汽车车身轻量化是目前主要的节能减排方法之一,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电动车的产销快速上升,续航里程目前仍然是制约电动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国际铝业协会的相关数据,电动车的重量与耗电量呈正相关关系。
除去动力电池能量和密度因素外,整车重量是影响电动车续航里程的关键因素,纯电动汽车整车重量若降低10kg,续驶里程则可增加2.5km因此,新形势下电动车的发展对轻量化的需求显得十分迫切实现轻量化主要有使用轻量化材料、进行轻量化设计和轻量化制造三个主要途径,从材料方面看,轻量化材料主要包括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和高强度钢等从减重效果看,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呈现减重效果递增的态势;从成本方面看,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呈现成本递增的态势在汽车轻量化材料中,铝合金材料综合性价比要高于钢、镁、塑料和复合材料,无论应用技术还是运行安全性及循环再生利用都具有比较优势据赛瑞研究的数据,2020年在轻量化材料市场中,铝合金占比为64%,是目前最主要的轻量化材料五、 铸造标准供给质量有很大提升铸造行业国际化步伐加快一批铸造企业的工艺装备和产品质量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铸件以优质优价正在赢得更多国际中高端铸件市场份额;为适应全球制造业布局调整以及贸易摩擦的影响,不少铸造企业通过收购国外工厂或走出国门自行建厂深度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另外,铸造材料和装备企业也加快了国际化步伐,部分高端产品已进入工业发达国家市场。
十三五期间,国内铸造装备企业在压铸机、静压造型和树脂砂设备等领域,收购了国际知名品牌的海外工厂,并逐步建立了全球研发中心,中国品牌的铸造装备正在走向世界六、 压铸行业下游应用领域发展概况(一)移动通信技术的演变历程及发展概况1、移动通信行业界定移动通信网络是通信网络的分支,是实现移动用户与固定点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之间通信的通讯介质移动通信网络可以分为两段,一段是终端到基站,这段是无线通信,负责将终端信息接入通信网络,按照功能划分称为无线接入网,另一段是基站到因特网,是有线通信,负责信息的传输和交换,按照功能可以继续划分成承载网和核心网2、全球移动通信技术的演变历程及发展概况移动通信技术作为网络的基础和数字技术的支柱,其升级进程一定程度上引导了互联网和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向从全球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来看,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从起步、成熟到被下一代技术基本替代的周期一般约为十年2019年4月,韩国三大运营商正式宣布开始提供5G商用服务,成为全球第一个提供5G商用服务的国家,中国、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开始启动5G商用服务建设从1G到目前5G,全球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经历了快速的演进,带宽、时延、覆盖等关键指标都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从而也推动了移动应用从简单的通话到现在的万物互联发展进程。
从全球范围看,当前3G和4G网络仍然是移动通信网络的主流,5G尚未大规模普及应用根据爱立信相关报告,截至2021年11月,全球3G和4G移动网络用户渗透率为76.80%,其中4G网络用户渗透率为58.20%;5G网络用户渗透率为8.16%,中东和非洲等部分地区2G网络渗透率仍占比较高分地区看,北美、东北亚和西欧地区的4G网络建设已取得较大进展,渗透率达到70%以上,而东南亚和大洋洲、中东和非洲等地区的4G网络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具有较大发展空间截至2021年12月底,全球已有7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家运营商提供5G业务受益于中国、韩国等5G商用的普及,东北亚地区5G网络用户渗透率达到24.30%,远高于其他区域,其次是北美、西欧地区;法国、印度等少数国家受疫情、频谱拍卖推迟等因素影响,5G商用延迟根据爱立信预测,到2027年,5G将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移动通信技术,全球5G用户将达到44亿,占所有移动用户的49.12%,而4G用户在2021年第四季度达到47亿的峰值,然后随着用户迁移到5G,到2027年底下降至约33亿,占所有移动用户的36.67%3、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演变历程及发展概况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经历了1G空白、2G追随、3G突破、4G赶超、5G引领的快速变迁过程。
2013年底工信部正式颁发4G牌照,我国进入4G阶段,根据四大设备商运营业务收入数据,在这一个阶段内,中国的设备制造商市场份额提升至全球第一;2017年11月,工信部发布5G系统在3000-5000MHz频段内的频率使用规划,我国成为国际上率先发布5G系统在中频段内使用规划的国家;2019年6月,工信部正式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广电发放5G牌照,我国在5G领域实现了全面引领我国拥有全球覆盖最广的移动通信网络,并依托移动通信网络建成了最大的蜂窝物联网,移动网络连接数(包括用户和物联网终端)每年保持新增超亿户截至2021年底,全国移动用户达16.43亿户,普及率为116.3部/百人,高于全球平均的104.3部/百人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4G移动用户数约10.69亿户,占移动用户总数的比例为65.06%,占比较高随着国家持续加大5G基础设施的投资,5G网络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