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pdf

9页
  • 卖家[上传人]:J****1
  • 文档编号:266020502
  • 上传时间:2022-03-14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7.69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8 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2)测试范围:古代诗歌阅读;姓名:;得分:一、 2017 武邑中学调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 题 (11 分) 对雪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此诗写于 “ 安史之乱 ” 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世说新语 黜免载: “ 殷中军 (殷浩 )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 咄咄怪事 四字而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诗人用 “ 多” 写“ 安史之乱 ” 带来的悲惨景象;用“ 独” 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B“ 瓢弃樽无绿 ” 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C“ 炉存火似红 ” 中的 “ 红” 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答案CE 解析C 项, “红 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 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E 项, “ 壮志难酬 ” 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 分) 答: _ 答案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2 分)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2 分)同时呼应诗歌标题“ 对雪 ” ,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2 分) 解析从题干给出的信息看,本题共分二问第一问中抓住“ 乱云 急雪 ” 两个景物,将之串连概述即可第二问中,就“ 用意 ” 的分析,应从写作手法入手,分析作者所要表现的情感,由于 “ 雪” 在此联中是第一次出现,又要考虑与标题的对应问题二、 2017 河南豫南九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 题 (11 分) 楚江怀古 (其一 )注马戴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注在唐宣宗大中初年,原任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的马戴,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 )尉这首诗为其南渡湘江洞庭时所作。

      3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诗题 “ 怀古 ” ,实际并未怀古,而是借泛游楚江来抒发自己的情怀B诗中 “ 微阳 ”“猿啼 ”“乱流 ” 等萧瑟清冷的景色,让诗人倍感寂寞悲凉C尾联写诗人想起了屈原九歌中的“ 云中君 ” ,于是感慨丛生D尾联中 “ 竟夕 ” 写自己在傍晚时分竟然产生了悲秋之情,有出乎意料的意味E全诗风格清微婉约,感情细腻低回,语言含蓄蕴藉,别具特色答案AD 解析A 项, “ 实际并未怀古” 不正确,诗人凭吊屈原,照应了诗题的“ 怀古 ” D 项,对“ 竟夕 ” 的理解不正确,“ 竟夕 ” 的意思是 “ 整个晚上 ” ,也并没有 “ 出乎意料的意味” 4颈联被认为是晚唐诗中的名句,除对仗外,本联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6 分) 答: _ 答案两句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2 分) “ 广泽生明月 ” ,广阔的洞庭湖是静的,“ 明月” 本来也是静的,但一个“ 生” 字,赋予了明月以活泼的生命,写出了其冉冉升起的动感,该句以动写静,表现出了洞庭湖的阔大与静谧;(1 分) “ 苍山夹乱流 ” ,“ 苍山 ” 是静的, “ 乱流 ”是动的,该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青山的苍茫,江流的喧闹。

      1 分)两句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幅广阔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2 分)(意思对即可,答白描可酌情给分) 解析对表现手法的考查,主要集中在“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渲染 ”“衬托 ”“白描 ” 等方面结合题干提问角度,先答出手法,然后再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三、 2017 盘锦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 6题 (11 分 ) 行香子赵鼎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注1138年,面对金国的进攻,南宋大臣多主张割地求和;赵鼎坚决反对,遭到秦桧忌恨 秦桧做宰相后, 将他一贬再贬, 最后流放到吉阳军(今海南三亚 )赵鼎最终绝食而死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 草色芊绵雨点阑斑” 描写了草木繁密茂盛、小雨淅沥的景色,作者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B“ 天涯万里, 海上三年 ” 概括了作者被贬谪到海南的三年生活,万里之遥, 三年之久,语甚沉痛C“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 中的 “ 长安 ” 实际上是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是作者的一种委婉的说法D“ 谩凝眸 ” 是说枉自定睛远望,不能慰己老怀,所以紧跟着的就是“ 老泪凄然 ” ,这七个字直抒胸臆。

      E“ 山禽飞去,榕叶生寒” 描写了作者凭栏远眺所见的景色,山鸟飞去,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答案AE 解析A 项,“ 以乐景衬哀情” 错误,词中的 “ 草色芊绵雨点阑斑” 不是乐景 E 项,“ 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 错误, “ 生寒 ” 的意思是绿色的榕叶让作者内心升起寒意,更感悲凉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_ 答案作者以 “ 天涯万里, 海上三年 ”“谩凝眸、老泪凄然 ” 等抒发被长期贬谪海上的孤独、落寞以及去国怀乡之情3 分 ) “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 和 “ 尚凭阑 ” 等写出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贞,其中也饱含了对权奸的愤怒之情3 分) 解析从备注内容看,作者是在被贬期间写作此词此外,从词中“ 天涯万里,海上三年” 句分析, 作者被贬谪万里之遥,三年之久, 心系国事, 备感孤独、 寂寞; 再从 “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 ” 和 “ 尚凭阑 ” 等词语揣摩作者的情感,更加印证了作者对国事的关心、对权臣的愤怒之情四、 2017 银川一中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 题 (11 分)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曹彦约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注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 平江门外 ” 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诗歌标题中的“ 冬至 ” 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 留滞舒州 ” 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C诗歌第五句中的“ 再拜 ” 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E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答案BD 解析B 项, “ 回忆去年在吴门时” 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 滞留舒州 ” 的景象,诗人担心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D 项,“ 又处于贫寒之中” 望文生义, “ 穷年 ” 指一整年8诗眼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本诗第一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6 分) 答: _ 答案第一联中的 “ 惊” 是诗眼。

      (2 分)诗人为冬至的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1 分 )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1 分 )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2 分) 解析对诗眼的捕捉,应重点关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本诗的诗眼应是“ 惊” 字至于对情感的分析,从诗中的“ 为兄寿 ”“念母慈 ”“终是客 ” 等词语不难得出作者滞留舒州,感慨时光飞逝,担心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心理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910 题 (11 分) 荆卿里清 袁枚水边歌罢酒千行,生戴吾头入虎狼力尽自堪酬太子,魂归何忍见田光英雄祖饯当年泪,过客衣冠此日霜匕首无灵公莫恨,乱山终古刺咸阳荆轲山 (其二 ) 明 尹礼豪气无论剑不疏,祗缘生劫一筹迂图穷即断秦王首,千载应传好丈夫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袁诗首联的 “ 水边 ” 是指燕太子丹与众宾客送荆轲入秦行刺至易水而别B袁诗的颈联写诗人思贤生情,诗人为荆轲着素默哀,表达自己的情感C袁诗末句中的“ 刺” 字形象地写出 “ 乱山 ” 山势的陡峭、高耸,且赋予“ 乱山 ” 以人性D尹诗第三句写荆轲动作敏捷,办事果敢,高度赞扬了他是一个英雄人物。

      E两首诗对于荆轲的行为和精神皆有褒贬,但各不相同, 体现了不同人的不同价值观答案DE 解析D 项,尹诗第三句是诗人假设如果荆轲在地图全部展开的时候就出其不意举匕刺秦王 E 项, “ 皆有褒贬 ” 不准确,袁枚的诗并没有贬低荆轲,而是对其高度赞扬10两首诗对荆轲的评价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_ 答案相同:两首诗都赞美了荆轲的精神和壮举2 分) 不同:袁诗赞美中重同情,将刺秦失败归因为“ 匕首无灵 ” ;(2 分)尹诗赞美中重批评,认为荆轲 “ 生劫 ” 秦王的想法是“ 迂腐 ” 的 (2 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求同辨异,于诗歌来说,一是内容(意象、画面、情感、态度等 ),二是形式 (结构、章法、技巧、语言特点等)这里的比较,指向很明确,是就对荆轲这一人物的评价作比较这就需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找出评价语 一是第一首诗尾联, 一是第二首诗的第二句,这是辨异的关键然后结合评价语分析梳理后找出异同即可六、 2016 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112 题 (11分) 内宴奉诏作曹翰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尝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曹翰 (923992),宋初名将 六韬:古代兵书时髦:指当代俊杰 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11诗的颈联又作“ 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 ,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5 分) 答: _ 答案观点一:作 “ 弱”“昏 ” 好 臂弱 ”“眼昏 ” 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 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观点二:作 “ 健”“明” 好 臂健 ”“眼明 ” 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 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 分) 答: _ 答案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 “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 的豪情; 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七、 2017 固原一中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 题。

      (11 分) 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赵嘏宅边秋水浸苔矶,日日持竿去不归杨桃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今夜秦城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注苔矶:水边突出的长满青苔的岩石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翠的山秦城:长安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 宅边秋水浸苔矶” 描写了住宅旁边秋水浸湿苔矶的情景,既点明了时令特点,又渲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