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负迁移对中学生英语词义学习影响及教学对策的研究.pdf
20页⑧硕士学位论文M A S T E R ’ST I I E S I S—‰—k刚罱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的大规模快速发展始于七十年代末当时国民外语素质极低,~个刚进校的大学生的外语水平仅相当于二如今较发达地区的初中生,甚至是零起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深入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英语教育也因此得到了很大发展尤其是在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 T O ,各行各业全面与国际接轨,英语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对英语教育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目前在我国除了极少数几个大城市有较好的语言环境外,绝大部分地方的英语学习是在课章上进行的,这种学习形式要受时间和场所的限制此外,教材内容也往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不一致,课堂上教师刻意营造的教学情景也往往是人造的,缺乏真实感和自然性由于过多地注意语言形式的准确性,教师使用的口语和书面语往往带有明显的“加工”的痕迹就学生而苦,平均每天接触英语的时问只有一节正课或隔天一节的早自习,即使课堂上的4 5 分钟也不会百分之百地丝毫不留地供他们用于英语学习和运用上,因为通常在上课时教师为交际而营造情景的行为等要占去课堂很大一部分时间在课外,学生接触和使用的都是母语,根本没有机会也没有环境去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这使得我国学生不可能像英、美国家的儿童那样自然地习得英语,而主要靠学得,习得只起非常有限的辅助作用对于中学生而言,在英语学习中,一方面由于汉语与英语在语言结构、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之问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母语知识已经完备,对接受外语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抗拒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们学习英语难中学生虽然逻辑思维已经较完善,对比分析能力较强,但是他们的语言习惯、思维习惯都已经较为固定,学习语音+ 时在可塑性方面已不如儿章学习者他们在掌握语音、词汇、语法或形成听、读、说、写技能,以及用英语思维和交流方面,受母语干扰较显著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也是人类形成思维和表达思想最为有力的工具,它是一种有组织、有结构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在这一庞大的符号系统中最基本的元素便是词,它是语义最基本的载体C a n a l e 和S w a i n 都曾指出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交际能力培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词汇则是使交际得以进行的语吉‘能力的核心部分之一( 转引自汪庆华,1 9 9 8 :2 3 ) 词汇能力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只有熟练运用词汇,彳‘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也爿能在交际中得心应手。
反之,人们在交际中的困难和障碍沌大多是因词汇不足造成的尽管人们不否认词汇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但不少人却认为词汇不应由老师教,而是由学生自己积累起来的许多学生,乃至大部分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学好英语的关键是学好语法,英语能力差就是因为语法没搞懂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我国的基础英语教学普遍对词汇的教学重视不够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学,t - 自已学习单测普遍运用的是最直接的英汉互译法,在他们看来记英语单词就是背它的汉语释义笔者在教学中也曾为这样的问题所困扰过:为什么学g 二总是摆脱不了汉语的思维,习惯于用生译、生造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仅靠学生用背单词表的方法就能解决词汇学习的问题吗? 可以说,忽视学生词汇学习中的汉语干扰作用已经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后果,如果我们能币视英语词汇教学中汉语负迁移的现象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我相信情况很可能会夫人改变教师不仅有责任教授学生的词汇知识,而且应该研究和探索科学的词汇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去避免汉语负迁移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应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汉语负迁移指的是什么? 它对中学,卜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罩? 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防止汉语负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对此,笔者进行了以下的研究与探m 以期0 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硕士学位论文M A 5 ’r £R ’ST f I E S I S第一章语言迁移理论概述1 .1 迁移的本质迁移原来是属于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在学习时,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谚{ 、经验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掌握的一种过程迁移又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如果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帮助、促进作用,它就是正迁移;反之,如果旧的知识、经验妨碍了新知识的获得,它就是负迁移,即干扰( R o b e r t M .WT r a v e r s ,1 9 9 7 :2 7 7 ,3 8 5 —3 8 6 ) 迁移是一种认知活动,体现了个体主动的,心理加工过程一些研究者将迁移概括为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它学习的影响,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这种整合过程可以通过同化,顺应与重组三种方‘式实现,其实质是原有认知结构与新学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迁移是不同学习之问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存在于各种内容、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同样也存在于语言学习中就语言迁移而言,既包含不同语言‘之间的迁移,即语阃迁移,如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迁移;也包含同一语言内部的迁移,如英语词汇学习对阅读理解的迁移语言迁移作为一种迁移现象,始终是心理学和语言学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之~。
12 语言迁移产生的条件和因素早期的迁移研究强调心理官能的训练是保证迁移的根本条件,比如通过拉r 语的训练,言语能力可以自动地迁移到其他语言的学习中去从桑代克等人提出迁移的共同要素说丌始,客观成分在迁移中的作用始终为人们所关注,这咿的客观成分仅仅足指前后两种学习的内容方面,并不包括学习活动中涉及的情意因素比较一致的结论是最初的学习内容或学习材料与以后的迁移内容或迁移材料之间共同成分越多,相似性越大,则越容易产生迁移就具体的语占迁移而言,这种共同成分既取决于母语的特性,也取决于外语的特性,是由两种语占共同决定的,只有当两种语言具有相同的言语心理结构时,母语才有可能迁移到外语学习中去如英语与法语两种语言的共同成分较多,因此比较容易产生语问迁移;汉语学习中的集中识字则是利用了不同字之间的共同成分而产生的语内迁移无论是语内迁移,还是语间迁移,都存在着正的或负的同化性迁移但在实际的英语学习中,人们更多地关注负迁移而忽视_ F 迁移母语作为原自的认知结构其存在是客观的,因此必然要影响N 夕I T M 语的学习,关键足耍弄清迁移的性质,充分利用正迁移或防止负迁移此后,迁移的认知理论倾向于把要迁移的知识经验视为储存于学习者个体头脑中的抽象的主观的认知结构或图式,而非客观的学习内容,在他们看来,迁移是该认知结构或图式在小同情况中的应用。
可以说,英语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的言语与心理结构,E 要是通过汉语与英语之问的双向迁移和相互作用,言‘语心理结构不断的改造和更新,形成既不同于汉语的心理结构又不同于英语的心理结构的具有新的占语心理结构,即中介语结构该结构既包括与汉语有关的认知与操作经验,也包括与英语有关的认知和操作经验,其各种经验之间相互联系,从而形成和发展成新的言语心理结构行为主义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刺激与反应的相似性对迁移的影响基于{ 『为l = 义的基本观点,语言学习中的对比分析理论应运而生,将母语与外语进行比较,通过发现两种语言的差异来预测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由此预测学习的困难程度之后,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认为语言学习具有天赋基础,人生下束就存在普遍语法,具有自然学会语言的能力在2 0 世纪7 0 年代末8 0 年代初,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语言的迁移不是一种“全或无”的现象,而是一个主动选择的过程他们丌始关注迁移发生的条件、迁移的程度、迁移的内容与内在机制等,也就是力图探讨原有的语言经验,如母语向外语或第二语言迁移的条件及决定母语迁移性的基本原则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
他还明确指出,第二语言+ 或外语学爿巾竭力避免母语中介作用或迁移作用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效的,由此可以推断出中国学生要学习英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来自母语的语言习惯的影响,因为母语作为原有的经验,是新的语言学习的一种认知上的准备,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新的语言学习中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从认知的观点来解释迁移,代表了当时迁移研究的主流方向4硕士学位论文M A S T E R ’S T l Ⅱ矗I S继奥苏伯尔之后又产生了具有代表性的迁移理论,随着迁移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的不断扩展,学习的生态系统逐渐引起重视,生态系统即学习者学习时的周围环境系统或客观情境客观情境包括最初的学习以及后来的迁移中所涉及的物理的社会的情境以情境性迁移理论为代表,认为知识经验的获得并不能独立于具体的情境,相反,是与具体的情境相连的通过与学习者的相互作用,情境也成为完整的学习的一个有意义的组成部分学习者在掌握学习内容时,并不是在真空中,而是在由诸多因素构成的特定情境或生态系统中进行的,所形成的经验结构也不是抽象的认知结构,而是将情境中的有关信息与学习内容整合后形成的经验结构为促进迁移的产生,应充分考虑情境特征在迁移中的作用,尽量使最初的学习情境与将来迁移时的情境保持最大程度的相似性。
因此,语言学习应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不仅要学习语言规则,还应了解在什么情境中使用语占规则情境特征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似的情境特征将促进迁移与客观的物理环境相似,社会文化环境也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之越柬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学习并非获得一套孤立的抽象知识,而是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获得知识经验迁移则意味着在一个情境中学习参与某种活动影响着在不同的情境中参与另一种活动,迁移反映了个体、个体的活动以及情境( 物理和社会) 之间的辩证关系所有的心理活动包括迁移,都涉及社会相互作用,而这种相互作用又构成了个体的认知的一部分人的语言、思维与智力等高级心理机能是在活动中,在与周围人的社会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固有本能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受社会文化历史的制约同样,这些高级心理机能的迁移也是在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实现的无论是母语的学习,还是外语的学习,都应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社会交往来掌握语言,丽不是孤立地学习书本上的语言知识如果学习英语时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交往方式是相似的,则更容易产生语言迁移另外,目I j {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强调学习者的主体特性在迁移中的作用,认为人部分的迁移都不是自动发生的,需要学习者的主动意识及高级的认知加工能力的参与。
主动迁移意识实际上是学习者元认知的自我调节控制的一种表现,有效的学习者能够明确地意识到迁移的重要性,并且有强烈的内部动机促5使利用迁移具体表现在主动地识别不同学习任务之间的相关性,识别可以迁移的具体情境在迁移机会出现时,主动、恰当地提取有关的经验或可利用的资源,并灵活运用这些经验或资源由于这种主动的自我调控,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经验的可利用性就可以提高元认知体现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动态的,而非被动的、静态的,这就保证了学习者能够在必要的情况下主动激活头脑中已有的经验,并准确地加以应用这意味着元认知能力能够提高已有经验的可利用性,促进迁移的产生从目前迁移研究的现状看,虽然研究者分别强调迁移的不同方面,对迁移的实质和内在机制的认识尚未达成一致,但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迁移包含着认知的、社会的、环境的等诸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都无疑为英语教育r 作者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空间,也同样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有益的观念与方法这些观念与方法将影响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所持有的观念与态度以及所选用的教学方法6硕士学位论文M A S ’1 、E R ’ST I t E S I S第二章汉语对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影响的调查及分析2 .1 问题的提出第二语言的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二语习得速度和最终结果的因素有很多。
但始终伴随二语学习的母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二语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初级阶段,语言学习者唯一可借鉴的是母语知识我国中学生在丌始学习英语时已具有较系统的汉语基础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