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素养提升练1-含解析.doc
8页素养提升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昔赵文王喜剑,历三年,赵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太子乃与见王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乃校剑士七日,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选自《庄子·说剑》,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B.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C.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D.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C [“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句式对称,中间断开,据此排除A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四句句式一致,各自独立成句,据此排除B、D两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王,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B.赵国,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和齐国、楚国、燕国、韩国、魏国、秦国合称战国七雄。
C.太子,是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太子所居之地称为“东宫”《诗经·卫风·硕人》以东宫指太子,后世沿用D.庄子,姓庄,名周,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继老子之后,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D [D项,“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错误庄子为战国时期的人物]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直接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庶人之剑,而不是天子之剑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在其位谋其政,做君主应该做的事情A [A项,“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错误,根据原文“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可知赵文王称赞的是庄子的剑且庄子并非真的拥有如此高超的剑术,他是为了劝诫赵文王而进行的夸张,以引起赵文王的谈话兴趣]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乃校剑士七日,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赵文王于是让剑士们较量七天,从中挑选出五六个人,让他们捧着剑在殿堂下(等候),这才召见庄子2)这种剑一旦使用,四境之内,没有不归服而听从国君号令的5.从庄子对“三剑”的阐述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解析] “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天子剑可以匡正诸侯,诸侯剑可以安定四方,庶人剑却是相互争斗可见三种剑的作用和境界各不相同,由此可知,眼界决定一个人作为的大小,要扩大眼界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赵王拥有夺取天下的地位却喜好百姓之剑,这是赵王摆错了自己的位置,应该鄙弃它可知人应当认清自己的位置[答案] ①要扩大眼界三种剑代表的是三种不同的境界,眼界决定一个人作为的大小②认清自己的位置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庄子认为赵文王的好剑是摆错了自己的位置参考译文】从前赵文王喜欢剑术,经过三年,赵国日益衰落,各国诸侯纷纷图谋攻取它太子悝对此深感忧虑,就派人将千金送给庄子,庄子没有接受,(庄子)和使者一同前往(面见太子),太子于是和庄子一道去拜见赵文王。
赵文王说:“你想拿什么来教我?”(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欢剑术,所以拿剑术来参见大王赵文王说:“你的剑术如何制服对手呢?”(庄子)说:“我的剑术,十步之内可杀一人,行走千里也不会受人阻留赵文王非常高兴,说:“天下无敌了!”庄子说:“舞剑的人,故意把破绽露出来,用小利引诱对手,然后击发,反而能占得先机希望能够试一试(我的剑法)赵文王于是让剑士们较量七天,从中挑选出五六个人,让他们捧着剑在殿堂下(等候),这才召见庄子赵文王说:“今天可让剑士们跟先生比试剑术了庄子说:“我已经盼望很久了赵文王说:“您抵御用的宝剑,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用的这些剑都可以然而我有三种剑,任凭大王选用,请(让我)先说后试赵文王说:“愿意听听你介绍这三种剑庄子)说:“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百姓之剑赵文王说:“天子之剑怎么样?”(庄子)说:“天子之剑,拿燕溪的石城山做剑尖,拿齐国的泰山做剑刃;用中原以外的四境来包扎,用四季来围裹;靠五行来统驭,靠刑律和德教来论断;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斩断地纪这种剑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诸侯,使天下人全都归服赵文王听了茫然若有所失,说:“诸侯之剑怎么样?”(庄子)说:“诸侯之剑,拿智勇之士做剑尖,拿清廉之士做剑刃;对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对下取法于地而顺应四时序列,居中则顺和民意而安定四方。
这种剑一旦使用,四境之内,没有不归服而听从国君号令的赵文王说:“百姓之剑又怎么样呢?”(庄子)说:“百姓之剑,全都头发蓬乱、鬓毛突出、帽子低垂,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在人前相互争斗刺杀,上能斩断脖颈,下能剖裂肝肺,跟斗鸡没有什么不同,一旦命尽气绝,对于国事就什么用处也没有如今大王拥有夺取天下的地位却喜好百姓之剑,我私下认为大王应当鄙薄这种做法赵文王于是牵着庄子来到殿上厨师献上食物,赵文王绕着坐席(惭愧地)绕了三圈庄子说:“大王安坐下来定定心气,有关剑术之事我已启奏完毕于是赵文王三月不出宫门,剑士们都在自己的住处自刎而死二、(2021·新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B.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C.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D.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B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以镇天下”是“强宗室”的目的,“故皇再从三从弟……”以“故”字领起,是“强宗室”的具体行为,“以镇天下故皇”于理不通,由此排除A、D两项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是名词性短语,作主语,因比较长,一般在它和谓语之间停顿;而“虽童孺皆为王”是一个紧缩复句,中间不应再断开;太宗问群臣遍封宗子对天下有没有好处,这里的“利”应是“于天下”之利,因此“于天下利乎”中间不应断开,故排除C项]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D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错误庶务,指各种政务]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宗族,于是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
B.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C.唐太宗向张玄素询问政事,张说隋亡在于君王专权,以致下谀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贤能之臣,考核成败,赏罚分明,一定能够大治D.裴矩是隋朝的旧臣,进入唐朝后,忠于国事,不做面从之臣,敢于进言,对唐太宗的不当行为谏诤,受到唐太宗的认可和当众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