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h2总体组成与技术.doc
23页第2章 总体组成与技术目录2.1 CRH2型动车组总体技术 22.1.1列车组成和主要参数 22.1.2 CRH2动车组主要系统性能介绍 112.2 动车组主要技术特点 152.2.1铝合金中空型材车体结构 152.2.2流线形头部结构 162.2.3高速转向架 172.2.4轻量化牵引系统 172.2.5复合制动系统 172.2.6保持车内压力稳定的换气装置 182.2.7气密侧拉门 182.3 车外标记 182.4 CRH2型动车组主要运用条件 192.4.1 自然环境 202.4.2 适用200km/h速度等级线路区段的线路参数 202.4.3 关于运输组织 212.4.4 供电系统 222.4.5 动车组回送 222.4.6 限界 222.4.7 信号 222.4.8 检查与维护 222.4.9 供水设施 222.4.10 排污设施 222.5 质量保证期和保养周期 222.5.1质量保证期 232.5.2保养与维修周期 24 第2章 总体组成与技术2.1 CRH2型动车组总体技术CRH2型动车组为动力分散、交流传动电动车组动车组具有“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特点。
先进:动车组采用铝合金空心型材车体,采用了先进的IGBT功率元件以及VVVF控制牵引方式成熟:动车组的原型车为日本新干线动车组,其主要系统和部件均有长时间的运营业绩经济:动车组采用了流线型设计,各车辆的最大轴重仅14t,牵引和制动能耗低另外,列车采用再生制动方式,在节能、环保以及减少机械损耗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适用:动车组具有速度提升能力,通过调整动车、拖车的比例,动车组能够灵活适应200km/h~300km/h各速度等级的运行另外,动车组还可以通过两列自动联挂来满足大运量的需求可靠:动车组采用了先进的防滑、防空转控制系统和自动列车保护系统,为列车在各种运行环境下的准时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1.1列车组成和主要参数2.1.1.1 编组CRH2型动车组运营速度为200km/h,可在中国铁路既有线路(指定区间)和客运专线上运行 动车组采用8辆编组,4动4拖,由两个动力单元组成,每个动力单元由2个动车和2个拖车(T-M-M-T)组成CRH2型动车组编组见图2.1,动车组编组代号意义参见表2.1动车组前后两端都设有驾驶室,列车通常运行时在前端的驾驭室内进行操作受电弓设在4号和6号车上,动车组运行时采用单弓受流,另一受电弓处于折叠状态。
两列动车组可联挂运行,联挂时受电弓采取双弓受流图2.1 CRH2型动车组编组示意图表2.1 动车组编组代号含义表车辆代号类 型符号意义及说明TT1c,T1kTrailer Coach —— 拖车MM1,M2,M1sMotor Coach —— 动车cT1c,T2cDriving Trailer Coach —— 带驾驶室的拖车(c—cabin)kT1kStand corner Coach —— 带餐车的拖车(k—kitchen)sM1sFirst Class Coach —— 头等车(s—special)2.1.1.2轴重配置动车组各车的重量如表2.2所示,列车定员610人,最大轴重为14t,最小轴重11.7t表2.2 CRH2型动车组各车辆的重量车 号12345678备 注形式代号T1cM2M1T2T1kM2M1sT2c整备重量/t42.84846.54244.14846.841.5定员/人5510085100551005164合计610人乘客重量/t4.48.06.88.04.48.04.15.180 kg/人定员重量/t47.256.053.350.048.556.050.946.6编组整体重量408.5平均轴重(t)11.814.013.312.512.114.012.711.72.1.1.3 车辆定位前位(1位端)(1号车侧)1位侧2位侧(1)(2)(3)(4)<1><3><5><7><2><4><6><8>{1}{2}后位(2位端)(8号车侧)1位侧2位4位3位车辆的定位、转向架、车轴及车轮的编号按图2.2进行定义。
{x}:转向架编号 (x):车轴编号
设置广播、联络设备④ 各车设有广播系统第 5 页 共 23 页图2.3 CRH2型动车组具体编组结构2.1.1.5 车下设备布置CRH2型动车组的大型设备均安装在车下设备舱内,如牵引变压器、牵引变流器、辅助电源装置、控制回路分线箱、蓄电池箱、接触器箱等,各车辆车下布置的设备见表2.4,车下设备布置见图2.4~图2.10表2.4 各车厢车下主要设备车号代号主要设备1T1cSTM轨道信号接收装置(2个)、Balise天线、换气装置及换气装置逆变器、辅助电源装置(APU)、辅助整流装置、空调装置(2个)、污物箱组成、水箱装置控制、控制回路接线箱、踏面清扫用电磁阀、制动控制装置、司机室空调室外机2M2牵引变压器(MTr)、牵引变流器、高压设备箱、蓄电池箱、接触器箱、控制回路接线箱(2个)、接地电阻器、变流器(CT1和CT3)、外接电源连接器、空调装置(2个)、换气装置及换气装置逆变器、牵引电机用送风机、制动控制装置、辅助空气压缩机3M1牵引变流器、控制回路接线箱(2个)、辅助回路接线箱、接地电阻器、空调装置(2个)、换气装置及换气装置逆变器、牵引电机用送风机、制动控制装置、主空气压缩机、水箱装置、污物箱装置4T2蓄电池箱、接触器箱、控制回路接线箱(2个)、空调装置(2个)、换气装置及换气装置逆变器、制动控制装置、辅助空气压缩机5T1k控制回路接线箱(2个)、辅助回路接线箱、空调装置(2个)、换气装置及换气装置逆变器、制动控制装置、主空气压缩机、水箱装置、污物箱装置6M2同2号车7M1s牵引变流器、控制回路接线箱(2个)、辅助回路接线箱、接地电阻器、空调装置(2个)、换气装置及换气装置逆变器、牵引电机用送风机、制动控制装置、主空气压缩机、水箱装置、污物箱装置8T2cSTM轨道信号接收装置(2个)、Balise天线、换气装置及换气装置逆变器、辅助电源装置(APU)、辅助整流装置、空调装置(2个)、控制回路接线箱、踏面清扫用电磁阀、制动控制装置、司机室空调室外机、蓄电池箱图 2.4 1号车(T1c)车下设备布置示意图图2.5 2、6号车(M2)车下设备布置示意图2.6 3号车 (M1)车下设备布置示意图图2.7 4号车(T2)车下设备布置示意图图2.8 5号车 (T1k)车下设备布置示意图图2.9 7号车(M1s)车下设备布置示意图图2.10 8号车(T2c)车下悬挂设备概况示意图2.1.1.6 车顶设备布置车顶设备主要包括:受电弓及附属装置(见图2.11)、接地保护开关、高压电缆、高压电缆连接器、各种无线天线等,具体设备见表2.5,安装布置见图2.12和图2.13。
表2.5 各车厢车顶主要设备车号代号主要设备1T1c无线天线2M2高压电缆、电缆连接器3M1高压电缆、电缆连接器4T2绝缘子、受电弓、接地保护开关、电缆连接器*、T形电缆连接器、倾斜型电缆连接器5T1k高压电缆、电缆连接器、倾斜型电缆连接器6M2绝缘子、受电弓、接地接地开关、L形电缆连接器、三分路电缆连接器7M1sFM天线8T2c无线天线图2.11 受电弓及附属设备图2.12 1~4号车车顶设备布置图2.13 5~8号车车顶设备布置2.1.1.7 动车组总体参数(1)速度运营速度: 200 km/h最高试验速度: 250 km/h(2)最小通过曲线半径联挂运行时: R180 m单车调车时: R130 mS曲线时: R180m 曲线+最小10m直线+R180m曲线(3)车体主要尺寸车体最大长度头车: 25,700 mm中间车: 25,000 mm车体最大宽度: 3,380 mm车体最大高度: 3,700 mm车门处地板面高度: 1,300 mm车厢天花板高度: 2,277 mm轨距: 1,435 mm转向架中心距: 17,500 mm固定轴距: 2,500 mm车轮径: 860 mm车钩高度: 1,000 mm动车组两端过渡车钩中心高: 880mm2.1.2 CRH2动车组主要系统性能介绍2.1.2.1牵引性能CRH2型动车组各车辆牵引重量构成参见表2.2所示。
动车组采用感应电动机VVVF逆变器控制方式,有四个动车,共16个电机,电机功率300kW,动车组牵引总功率4 800 kW,正常时牵引性能曲线参见图 2.14注: [ ] 内数值为牵引电机的扭矩-转速曲线坐标值图2.14 牵引性能曲线(正常时)动车组运营速度为 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