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从哪里来》教学设计[1].doc
6页《我从哪里来》教学设计抚顺市顺城区将军二校张波教学内容:大象出版社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1课《我从哪里来》教材分析:教材采用图解的形式,明确告诉学生“我”是从哪里来的以此给学生建立一个科学的、正确的生命观生命世界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着神秘感,对此他们有很多问题想要解决我哪里来”就是学生常常问到的一个问题告诉学生生命科学的常识,本着渗透珍爱生命,敬爱父母,悦纳自己、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高兴等多方面层次的教育学情分析:本课教学是围绕“我”出生前后,母亲的变化,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变化等几方面,展开讨论的学生已有的关于“我从哪里来”日常经验,主要通过与父母家人的谈话、书刊、电视等媒体获得,知识较凌乱、模糊由于受家人及社会媒体中负面影响的教育,学生对这个话题觉得很神秘,并羞于启齿,有一定的心理障碍,但在这个年段的学生又需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所以这个话题对学生来讲,具有挑战性为了让他们科学的认知,本课从指导学生开展调查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胎儿发育的大致过程,并通过体验活动,感受母亲孕育时负重和行动的不便,进而体会到母亲生育儿女和父母养育儿女的艰辛,从而升华到真爱自己的生命,孝敬自己的父母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与家长进行“我从哪里来”的一次谈话,使学生初步能够运用访谈的方法解决问题知识与技能:了解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过程,知道人是从母体内直接生出来的,这种生殖方式叫胎生,婴儿是吃奶长大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到生命是可贵的,树立热爱母体,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意识到科学、社会、人是密不可分的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人的生育方式,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的学习活动教学难点:学生体验活动的学习指导,了解母亲的辛苦,感悟亲情、珍爱生命的学习活动教学方法:访谈法,谈话法、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对父母等进行访问、上网查阅资料,3至4千克的书包教师课前搜集人类生长、繁殖的资料,制作相关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1. 师:在生活中呢,爸爸妈妈对我们的问题总是有问必答,可是当我们询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从哪里来”(课件),爸爸妈妈给我们的答案却是千奇百怪的,比如说张老师小的时候呢,也这样问过我的妈妈,她说我是从垃圾桶捡来的那么你们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是怎样对你说的呢?生:……师:看来我们出生的方式都很有趣,都不一样不过这些答案显然都是不科学的,那我们也不能责怪爸爸妈妈,因为我们当时问这个问题的时候还非常的小,这个问题还特别复杂,说也说不清楚。
现在我们长大了,有能力弄清楚这个问题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我从哪里来)2.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围绕“我从哪里来”这个话题,提出了很多问题,大家决定通过和父母进行一次正式的访谈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那么谁愿意来说一说,通过和父母的访谈,你知道了什么?【设计意图】这堂课功夫在课下,功夫在课前要想上好这堂课并不单单是在40分钟下功夫,更是要在40分钟之前下功夫我们要转变过去的课堂教学观念,以前我们总觉得课就是40分钟,就是在教室里,就是在课堂内进行教学,其实现在应该打破这样的一种观念所以这节课,实际上功夫都在课前,都在课下,要布置学生跟爸爸妈妈进行一次正规的、正式的谈话访谈是一种科学调查式的谈话,而不是随随便便的聊天要给他布置任务,想要了解“我从哪里来”,就要和爸爸妈妈进行一次正规地科学访谈对五年级孩子来讲,这也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理解,让他们知道通过访谈也能获得很多信息,很多资料,来解决他想解决的问题二、师生以座谈会的形式就“我从哪里来”这一话题进行汇报、交流、总结师生交流1)剖腹产生1:我妈妈是剖腹产生的我师:我们班剖腹产出生的同学举手那其他的同学出生的方式就是顺产?师:什么是剖腹产?什么是顺产生1:就是在肚子上划个口,把我生出来。
生2:顺产是妈妈从产道把宝宝分娩出来的一种方法(学生回答不出来,老师说)师:我们剖腹产出生的同学,你们的妈妈有没有告诉过你她为什么要选择剖腹产?生:胎位不正(臀位)、脐带缠脖、滞产、盆骨狭窄、胎儿宫内窘迫师:剖腹产出生的孩子们,你们有没有注意过妈妈的刀口呢?生:有师:谁来说说看呢生:回答竖着的、横着的、很难看师:有多长呢?这个是自己看到的还是和妈妈交流过的?师:孩子们手上划个口疼不疼,那妈妈肚子上有那么长的口,妈妈疼不疼(打麻药了),但是老师告诉你麻药过劲之后是非常疼的,而且为了恢复得快,怕肠粘连,还得忍痛下地2)顺产师:是顺产的同学举手,你妈妈生你们的时候疼不疼师:医学上把人的疼痛分成十二个级别,母亲分娩时的疼痛就是第十二级所以不管是剖腹产,还是顺产的妈妈,她们在生小宝宝的时候都承受了非常大的痛苦,所以我们要更爱我们的妈妈生:老师,我妈妈说顺产的孩子肺活量好师:顺产的孩子肺活量好,是有这样的科学研究的因为顺产的孩子,经过产道的挤压,能促进他们的肺呼吸和肺运动,所以肺活量方面有一些优越性3)时间生:我在妈妈的肚子里住了十个月师:正常是280天,一周7天的话,就是40周,一个月大约是4周的话,所以大约是十个月,但更准确的说是9个多月(4)身高、体重生:说自己出生时的身高和体重。
师:一般小宝宝刚出生时身高大约50厘米左右,体重6斤半左右5)脐带、胎盘生:介绍脐带师:脐带的一端连着宝宝自己的肚脐,另一端连着妈妈子宫里的胎盘,胎儿所需要的营养和氧气,从胎盘里就能够得到,通过脐带输送到胎儿体内,胎儿排出的二氧化碳,代谢物,通过脐带送到胎盘里,再由妈妈排出体外肚脐就是萎缩了的脐带师:所以说妈妈和宝宝是血脉相连,肚脐就是每个孩子和妈妈血脉相连的证据5)刚出生时的样子生:介绍自己刚出生时的样子师:那么我们刚出生时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想不想看一看课件)你看我们每一个小朋友,不管是中国的小朋友,还是外国小朋友在,刚出生时都差不多你学得可爱吗?(不可爱)对啊,他们的皮肤皱皱的,的确不能用可爱来形容他们,可是长一长就会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像你们的爸爸或妈妈了6)卵子和精子生:介绍师:(感谢他精彩的阐述)我们每个人最初是从哪里来的呢?中间这个圆圆的叫卵子,它在妈妈的体内,在卵子的周围有许多这样长着圆脑袋和长尾巴的精子,它来自爸爸的体内爸爸体内的精子每次会产生两到四亿个,但是只有其中一个最健康、最活跃、最了不起的那个才能和妈妈的卵子结合,就是一个一个的你们了,这个过程就叫做受精设计意图】交流也是很重要的一种学习,科学探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科学交流。
科学必须要通过交流,没有一个人能自己在科学实验室里进行研究,必须和同伴进行交流,信息互相沟通,这是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讲科学探究从表面意义上讲就是探索研究,探索是要让学生去寻找证据,寻找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研究是和同伴一起切磋交流,甚至是辩论这个交流的过程,就是探究当中很重要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要重视让孩子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表达自己的一些意见三、师生共同总结已经研究过的问题(1)生活的开始师:我们的生命到底从哪里来,是怎样开始的呢?一起来看大屏幕,来看看生命的诞生生:看视频资料师:我们再来整理一下胎儿在妈妈体内发育的过程爸爸体内会产生什么(板:爸爸 精子)妈妈的体内会产生什么?(板:妈妈 卵子)它们结合会形成(板:受精卵)受精卵分裂分化成一个月的,那个时候还不能称他为胎儿,应该叫(板:胚胎)两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叫什么了?(板:胎儿)胎儿会经过多长时候 的生长就从妈妈的身体里分娩出来了?(板:约九个多月)那刚出生还叫胎儿吗?(板:婴儿)这就是我们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2)体验师:在这9个多月里,妈妈的负重会越来越大、越来越重,每个妈妈要承担大约8左右的重量。
今天我们来体验一下,有没有同学想试一试生:体验,说感受师:一小时可以,一天也可以,一个月、9个多月时时刻刻呢再加上身体的不适,分娩时的疼痛此时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师:那么在这里,张老师既是老师,同时我也是一个妈妈,当老师看到自己的孩子慢慢的长大,我非常的幸福,尤其是我抱着孩子的时候,就好像拥抱着整个世界孩子们,爱是相互的,爸爸妈妈爱我们,我们也要爱爸爸妈妈今天回到家里,你准备做些什么呢?生:回答师:希望你们每天都能抱一抱、亲一亲你们的爸爸、妈妈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一个教学活动,孩子们体会到了,生命来之不易,体验到了母子情深,体验到了爸妈和孩子之间的这种情感交流,特别是对于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从而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板书设计: 我从哪里来教学反思:优势: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人从受精卵到出生期间的成长过程、出生前后妈妈的反应等知识点1.准备充足,为学生开拓视野提供了准备 课前备课时,准备了大量的不同阶段的胚胎或者胎儿实物图片的例子;然后分阶段讲述不同时期胎儿或胚胎的特征,从多层面上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与此同时,也介绍了妈妈在不同时期的外形变化以及怀孕反应,让学生能体会出妈妈怀孕时的艰辛,以便进行报答母亲的情感教育。
2. 知识的传递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本节课虽然没有实验,但是有两处地方可以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第一处是在介绍不同时期的胎儿的时候,通过大量图片等资料向学生展示一个生命诞生的过程,同时让他们意识到一个生命的来之不易,要让学生初步意识到要珍惜生命另一处是在最后环节,布置学生课后体验“负重”活动,让学生切生体会到作为一个“母亲”的不容易,此时教师加强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能够知父母的养育之恩,当下好好学习,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日后有能力好好报答父母3. 拓展迁移、设想未来学过这节内容,学生应该明白了自己是从何而来,过去是什么样子,曾经发展成什么样子,出生后又是什么样子;与此同时,学生也应该知道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妈妈吃了很多苦,爸爸也投入了时间和精力来供自己成长而总有一天我们在座的都要为人父为人母,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将来更好的适应充当爸爸或妈妈的角色不足及补救措施: 1. 在交流过程中,由于学生们一直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教师要及时调控好工作,即使对学生进行学会倾听的养成教育2.由于学生讲述的很多是表面的现象,所以教师要有反馈,及时肯定或指正,或进一步深化拓展。
3. 本节课由于没有课堂实验,而展现的内容形式丰富,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考虑多给学生思考和感悟的空间而课外“负重”活动,学生课后很少有人去体验,会不好意思或者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教师要想办法多鼓励学生课后去体验,并写100字左右的活动体会,可以考虑对体会深刻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