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体学第一章概论翻译及总结试卷教案.doc
3页一五五零七一二零八第一章:文体和文体学1绪论首先由一个故事引入:一个年轻的姑娘在外学习归乡,姑娘和姥姥交谈的言语中充满了所谓的“大词"“正式词”以至于老人难以理解她的讲述.人们常认为正式的语体会显得更优雅,彰显自己的知识储备,但是在任何场合都使用这么正式的语体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家里显而易见是一个轻松的环境氛围,姥姥又是一个并没有接受过多教育的老人,姑娘理应使用非正式的语体,会更容易让老人理解.如何在合适的场合使用合适的言语是我们在学习语言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这就和我们要讨论的“文体”有关了另一个例子:1. 彼得他爸死了之后,他得换个活儿了.2. 他父亲去世后,彼得必须更换工作3. 他父亲辞世之后,布朗先生必须另谋职业以上几个句子含义大致相同,但是出现在不同的场合正式程度依次递增我们需要把正确的语言使用在相应的场合中文体学是对文体进行系统且科学地研究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使用语言.文体学的作用:1文体学可以让我们习得的第二语言更加符合语言习惯.2.帮助理解语言的多种变化,以便更好使用.3让习得的语言更加贴近母语人士,流畅且优雅4.帮助我们对文学进行鉴赏和批判.5帮助提升词汇、笔迹学形式、修辞、语法句法的理解.2。
文体的定义由于“文体"有多重含义,所以想要给它一个确切的定义是很难的.但是透过各种定义,我们也能发现一些共性的存在:1传统修辞角度2结构语言学角度3转换生成语言学4.功能系统语言学本书中的定义采用了语言学派的定义:(不知该怎么翻译才好,那就试试吧)文本中显著的语言特征,写作手法和写作模式,以及出现的语言变体.3.文体学的定义透纳和《劳特利奇语言和语言学字典》都对文体学下了定义教材中对文体学的定义是:文体学是用科学且系统的方式对不同层面的语言变化做研究的一个语言学分支4.文体学的发展在西方:得益于修辞学和文学解释,现代文体学在19和20世纪得到发展但是文体学常常被视为即是一门新学问,又是一门老学问它的“老”,因为它源于古老的“修辞学”,古希腊等等大学问家都对它做过研究,它的“新”,源于1882年“文体学"这个名称才得以问世Charles Bally Traite de stylistique Francaise法国学者巴依1902年著的《法语文体论》被视为现代文体学的一个里程碑巴依认为语言中的弦外之音暗示了不同情感含义,文体学就是要搞清影响情感的语言学标志.德国学者斯必泽通过文体学角度分析文学作品,被视为文体学之父。
1930~1950缓慢发展,俄国形式主义者布拉格学派和法国结构学派在这一时期对文体学发展做出贡献1950年至今,现代文体学达到鼎盛期间第一阶段:50年代到60年代,形式主义文体学占主流第二阶段:70年代功能主义文体学更流行第三阶段是80年代语篇文体学更胜一筹.第四阶段文字化文体学得以发展21世纪以来,文体学有了进一步发展在中国:中国的文体学发展最早可追溯到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其后是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的贡献陈望道《修辞原则》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文体学的诞生.中国对西方现代文体学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这是奠定基础的阶段,王佐良、许国璋、徐燕谋、杨仁敬等等开始以现代视角研究.王佐良1963年撰写《对英语文体的研究》在这近30年间,中国文体学文章发表不足30篇.没有一本关于现代文体学的学术作品出版.事实上,“十年文革”期间,国内几乎没有学术研究进行.第二个阶段是1977年至今这仍然是王佐良先生领导现代文体学的时代,越来越多作品发表文体学研究范围现代文体学可分为三个主要领域:一般文体学,文学文体学,理论文体学一般文体学:研究不同种类的语言.可以根据领域划分,新闻、广告、演讲、诗歌等等,它们的正式程度是不同的。
根据传播的媒介不同划分为口头语、书面语和网络语.还研究不同区域、不同性别、不同阶级、不同的时间各有什么差异本书主要研究此类文体学文学文体学:研究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不同作家特点,不同时期的特点理论文体学:研究文体学的理论、起源、发展脉络以及文体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