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6--chapter6--模态逻辑形式系统.ppt

55页
  • 卖家[上传人]:mg****85
  • 文档编号:50762206
  • 上传时间:2018-08-1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589.50KB
  • / 5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LI Wensheng, SCST, BUPT 李文生北京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 wenshli@ 010-62282929第6章 模态逻辑1wenshli@本章内容1 模态逻辑介绍 2 模态命题逻辑形式系统 3 NSK元理论 4 其他正规系统 5 模态词的归约2wenshli@1.模态逻辑(Modal Logic)介绍n逻辑的一个分支,研究必然、可能及其相关概念的逻 辑性质n模态词:表示事物的“势态”、人的“情态”、过程 的“变迁”的词,如“必然、可能”、“应该、允许 ”、“知道、认可”、“一贯、偶然”等n逻辑学中,有狭义模态和广义模态之分n狭义模态:涉及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模态 从某种观点来看,它们表达的是命题的真假强度,因 此,也称为真值模态例如: “物体间存在着引力是必然的” “火星上可能有人”3wenshli@n广义模态:涉及命题本身所具有的非真值函项的种种 性质的模态n广义模态词: 必然、可能——真理论模态逻辑 应该、允许、禁止——道义论模态逻辑 知道、相信、可接受、可疑、可证——认识论模态逻辑 曾经、总是、将是——时序逻辑 一贯、偶然、经验的、有先例的——经验论模态逻辑 优先、中立等——价值论模态逻辑n比如: “子女赡养父母是应该的” “宇宙间存在着黑洞是可信的” 模态逻辑介绍(续)4wenshli@模态逻辑引入n逻辑系统的发展 Ø命题逻辑 Ø一阶谓词逻辑,扩充命题逻辑系统的描述能力。

      Ø模态逻辑,扩充一阶谓词逻辑和命题逻辑的描述能力n命题逻辑的不足:原子命题不能细化,不能完全描述 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Ø如:所有实数的平方都是非负的3 是实数3 的平方是非负的n一阶谓词逻辑利用谓词、函词和量词来解决这样的问 题x(R(x)P((x))) R(-3 )P((-3 )) 5wenshli@n命题逻辑和一阶谓词逻辑的不足: Ø都不能描述有时间、地点概念的变化 Ø……n有些命题是否成立与其所在的时间和场合有关系例 如: A:“太阳系有八颗行星 B:“汽车是一个必备的生活工具 C:“1+1=2” n用模态逻辑来描述这样的时间与场合上的概念 Ø对于在某些场合成立的命题,规定为“可能真”的 Ø对于在所有场合都为真的命题,规定为“必然真”的模态逻辑引入(续1)6wenshli@n模态命题:陈述事物情况的必然性或可能性的命题 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程度n模态逻辑中,对必然和可能的描述: Ø可能A:◇A,命题A至少在一个可以实现的场合中成立 Ø必然A:□A,命题A在所有能够实现的场合中成立模态逻辑引入(续2)7wenshli@模态逻辑的实质 n命题逻辑和一阶谓词逻辑的扩充 Ø引入了两个模态词(必然/□ 、可能/◇) n场合之间的“可达”关系 Ø场合从目前所处的场合是否可以实现(到达)。

      Ø模态词□:表示在当前场合可以达到的场合中都是成立的 Ø模态词◇:表示在当前场合可以达到的场合中,至少有一 个是成立的n场合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Ø程序模块、时间段、地理位置等n在模态逻辑中,称这些不同的场合为可能世界 8wenshli@基本模态概念 n真命题,区分为必然真的命题和并非必然真的命题n假命题,区分为必然假的命题和并非必然假的命题n必然命题:必然真的命题,也称为必真命题 不可能是假的命题n不可能命题:必然假的命题n可能命题:并非不可能的命题n可能命题包括所有的真命题(必然命题和并非必然的 命题),即除不可能命题以外的所有命题n偶然命题:既非必然又非不可能的命题9wenshli@n真命题:“在实际世界中为真”的命题 例如:“尼克松在1969年成为总统n必然命题:“在所有可能世界中都为真”的命题 例如: “所有单身汉都是未婚的 n不可能命题:“不在可能世界中为真”的命题,也称 为“必然假命题” 例如:张三 和 李四 同时比对方高n可能命题:“至少在一个可能世界中为真”的命题 例如:“明天不下雨” 、“这个地区有石油”n偶然命题:“在一些可能世界中为真,在另外一些可 能世界中为假”的命题。

      比如:“尼克松在1969年成为总统 偶然为真“休伯特·汉弗莱在1969年成为总统 偶然为假基本模态概念(续1) 10wenshli@n“模态”概念: Ø“必然性”、 “不可能性”、 “偶然性”、“可能性” 指的是逻辑上的必然性、不可能性、偶然性、可能性 Ø可以根据它们中的任何一个概念来解释其余三个概念n“必然”的含义: 无论事物是怎样的、也无论世界是怎样的,这个命题 都不可能不真 如命题:所有单身汉都是未婚的 再如命题:没有物体的运动速度比光速更快n“命题P是必然真的” 等价于 “P是假的是不可能的 ”P是可能真的” 等价于 “P是假的不是必然为真 的”基本模态概念(续2) 11wenshli@n由命题A可以形成命题:A是必然的,表述为:必然A n当A是必然命题时,“必然A”为真;否则为假n“必然”:一元命题形成算子,不是真值函项算子 ØA假,可确定命题“必然A”是假的 ØA真,可否确定“必然A”的真假?不能A真分为两种情况:A必然真和并非必然真 对于前者:“必然A”真,对于后者:“必然A”假n“可能”:一元命题形成算子,不是真值函项算子 ØA真,可确定命题“可能A”是真的。

      ØA假,可否确定“可能A”的真假? 不能A假分为A必然假和并非必然假 对于前者,“可能A”假,对于后者,“可能A”真n“必然”和“可能”算子称作模态算子基本模态概念(续3) 12wenshli@n模态命题演算基于命题演算FSPC的公理、定理、推导规则等,在模态系统中仍 然有效,且其解释和以前一样,包括其初始变形规则 ,如一致代入规则、分离规则和置换规则等n模态算子不是真值函项算子意味着它们不可能由PC的算子(如、、及它们 的复合)来表示,因为PC的算子都是真值函项算子n模态命题逻辑是对FSPC进行扩充得到的 引入新的模态算子,并扩充了公式的种类 Ø增加“必然”算子☐/L、 “可能”算子/M并允许它们把任何公式作为自变元如:☐(pq)(意思是:“必然 p或q”)☐pq (意思是: “必然p 或 q”)基本模态概念(续4) 13wenshli@n如果☐和被解释为必然性和可能性算子,则下面的 等价式应该是有效的:☐pp,p☐p包含这些等价式的系统无须将☐和都作为初始符 号:将☐作为初始符号,并定义 =☐这样的系统称为☐-基系统将作为初始符号,并定义 ☐=这样的系统称为-基系统。

      对模态系统的直观要求14wenshli@n模态算子不是真值函项在任一直观上似乎合理的模态系统中,☐p必定不与 p的任何真值函项等价对于p,只有四个性质不同的真值函项:fp自身p的否定t下面所列出的公式是不是有效的?☐pp ☐pp☐ppp ☐pppp f1 f2 f3 f40 0 0 1 11 0 1 0 1对模态系统的直观要求(续1)15wenshli@n☐pp 是有效的(尽管☐pp不是有效的) ‘必然性公理’,简单地表达了必然真为真的原理 一个类似的原理:真的是可能的用公式 pp 表达这个公式同样被认为是有效的n任何一个具有有效公式形式的命题不仅是真的,而且 是必然真的即:如果是一个有效的公式,那么不仅具有形式的 每个命题都是真的,而且具有形式☐的每个命题也 都是真的,而且,☐ 也是有效的因此,希望在一个模态逻辑中得到这样一个定理:如果是有效的,那么☐也是有效的在一个公理化模态系统中,希望有这样一个规则:如果是一个命题,那么☐也是一个命题。

      对模态系统的直观要求(续2)16wenshli@模态逻辑的简单(语义)性质 n直觉上的语义关系 □A  ◇A ◇A  □A □(AA) ◇A◇A (◇A和◇A可能同时成立 ) (□A□A) (□A和□A不可能同时成立) □AA A◇A □A◇A □(AB)  □A□B □A□B  □(AB) ◇(AB)  ◇A◇B ◇(AB)  ◇A◇Bn□(AB)(□A□B) n如何理解:□◇□A、◇□◇□A、◇□◇□□A、 ◇□◇◇□A、……17wenshli@2.模态命题逻辑形式系统n模态命题演算是现代模态逻辑的基本内容之一 是应用数理逻辑的方法研究模态命题逻辑的结果n模态逻辑形式系统与FSPC类似n模态逻辑形式系统根据对模态词的不同的解释形成不 同的形式系统,称为正规系统(Normal System)nNSK 是最简单的正规系统 NSKD NSKT NSKB NSK4 NSK518wenshli@NSK系统构成 nNSK系统的构成:语言部分+推理部分nNSK系统语言部分 Ø符号表:{P1,P2,…, ,,□,◇,(,) } 其中:Pi为原子命题,, 为联接词,□,◇为模态词,(,)为技术符号。

      Ø项集:空集 Ø公式集:公式递归定义如下:1)Pi为公式(i=1,2,3,4,……) 2)如A,B为公式,那么(A),(AB),(□A),(◇A)都是公式3)除由有限次使用1),2)得到公式外,没有别的东西是公式 (说明: □,◇的优先级与的相同公式中括号的省略规则同前 19wenshli@nNSK系统推理部分 Ø公理集:包含以下公理模式A1: □A◇A ◇A□AA2: □(AB)(□A□B) (公理K)A3:全部重言式 A4:□A (当A为公理) Ø推理规则模式(分离规则rmp):AB, A┝ B n例如: □(AB)◇(AB), □A◇A◇A □(A1(A2(A3A4)))(□A1□(A2(A3A4))) (□A1(□A2□(A3A4))) (□A1(□A2(□A3□A4)))NSK系统构成(续) 20wenshli@NSK性质 性质1:如果公式A是NSK的定理,那么□A也式NSK的定理;即如果├NSKA,则├NSK□A 证明:∵├NSKA ∴ 存在A的证明序列 A1,A2,…,An(=A) 对证明序列的长度 l 归纳证明: 当l =1时,A为公理,根据A4,□A也是公理,├NSK□A成立。

      假设l ├BA n根据性质2有:├￿B￿A 所以: ├￿A￿B ==> ├◇A◇BNSK性质(续3) 24wenshli@性质5:对任何公式A,B,下列各式均为NSK的定理: (1) □(AB)□A□B (2) □A□B□(AB) (3) ◇(AB)◇A◇B (4) ◇(AB)◇A◇B (5) (◇A◇B)◇(AB) (公理K的对偶K◇) (6) ◇(AB)(￿A◇B)NSK性质(续4) 25wenshli@性质6:设A是NSK的公式,A是把公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