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针刀加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肩周炎.doc
2页1小针刀加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肩周炎【关键词】 小针刀 关节松动技术 肩周炎肩周炎,又叫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好发于 50 岁左右,女性高于男性,以长期肩痛,肩关节活动障碍为特征,影响日常生活自理笔者 2 年来使用小针刀加关节松动技术治疗顽固的反复发作的肩周炎,取得良好效果此方法简单易行,疗程短,见效快,无副作用,病人易于接受,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门诊病人,共 58 例,女 42 例,男 16 例,右肩 39 个,左肩 19 个,年龄最大 65 岁,最小 38 岁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患肢自然下垂,医生立于患者的患肢与躯干之间1.2.1 小针刀治疗 用小针刀在喙突处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附着点,冈上肌抵止端,肩峰下、冈下肌和小圆肌的抵止端,分别作切开剥离法,或纵行疏通剥离法,在肩峰下滑囊作通透剥离法1.2.2 分离牵引 作用:一般松动,缓解疼痛医生外侧手托住患者上臂远端及肘部,内侧手四指放在腋窝下肱骨头内侧,拇指放在腋前内侧手向外侧持续拉肱骨约 10s,然后放松,重复 3~5 次操作中要保持分离牵引力与关节盂的治疗平面相垂直1.2.3 长轴牵引 作用:一般松动,缓解疼痛。
医生外侧手握住肱骨远端,内侧手放在腋窝,拇指在腋前外侧手向足的方向持续牵拉肱骨约 10s,使肱骨在关节盂内2滑动,然后放松,重复 3~5 次操作中要保持牵引力与肱骨长轴平行1.2.4 前屈向足侧滑动 作用:增加肩前屈活动范围病人体位:仰卧,上肢前屈90°,屈肘,前臂自然下垂医生站在躯干一侧,双手分别从内侧和外侧握住肱骨近端,双手五指交叉,同时向足的方向牵拉肱骨1.2.5 外展摆动 作用:增加外展活动范围病人体位:仰卧,肩外展至活动受限处,屈肘 90°,前臂旋前医生内侧手从肩背部后方穿过,固定肩胛骨,手指放在肩上,以防耸肩的代偿作用外侧手托住肘部,并使肩稍外旋和后伸外侧手将肱骨在外展终点范围内摆动1.2.6 水平内收摆动 作用:增加肩水平内收活动范围病人体位:坐位,肩前屈90°,屈肘,前臂旋前,手搭在对侧肩上医生立于患肩后方,同侧手托住患侧肘部另一侧手握住搭在对侧肩部的手双手同时将患侧上肢作水平内收摆动1.2.7 内旋摆动 作用:增加肩内旋活动范围病人体位:仰卧,肩外展 90°,曲肘90°前臂旋前医生立于患肩外侧,上方手握住肘窝部,下方手握住前臂远端及腕部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将前臂向床面运动,使肩内旋。
1.2.8 外旋摆动 作用:增加肩外旋活动范围病人仰卧,肩外展,屈肘 90°医生立于患肩外侧,上方手握住前臂远端及腕部,下方手放在肱骨头前面固定肩部并稍向下加压,上方手将前臂向床面运动,使肩外旋 2 结果2.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疼痛全部消失,肩关节活动自如显效:晨起后有轻微肩关节活动受限,但活动后症状消失无效: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无改善32.2 治疗结果 2 个月后病人复查结果显示本组病人共治愈 36 例,显效 21 例,无效 1 例治愈显效率达 98.3%3 讨论3.1 肩周炎的病因病理特点 肩周炎是由于肩关节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一种范围较广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引起软组织广泛性粘连,限制了肩关节的活动冈上肌腱炎症、肱二头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创伤、疾病使肩部长期固定不动,内分泌紊乱,慢性劳损,感受风寒湿邪等因素,均可以继发引起肩周炎由于肩部肌腱、肌肉、关节囊、滑囊、韧带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液渗出而形成瘢痕,造成肩周组织挛缩,肩关节滑膜,关节软骨间粘连,肩周软组织广泛性粘连,造成关节活动严重受限3.2 小针刀技术 这是无损伤治疗,所有手法均不损伤软组织,小针刀不将严重的粘连点剥离分明,手法即是将散在于三角肌深处的腱膜与冈上肌、冈下肌、胸大肌、大小圆肌在肩部的止腱粘连拨开,最后弹压手法则将最后的粘连处(关节囊内粘连)拨开。
3.3 关节松动技术 关节松动技术用来治疗关节功能障碍如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或关节僵硬的一种非常实用、有效的手法操作技术关节松动技术在广义上可以归入推拿术的范畴,但近 20 年来,由于其发展快,临床应用广,已经形成了独立的体系,与按摩术、推拿术一起共同构成了治疗运动器官疾患的三大基本操作技术3.4 治疗作用 小针刀加关节松动技术可以促进关节液的流动,增加关节的营养,4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渗出物的吸收,促进病变肌腱及韧带的修复,防止因活动减少引起关节退变,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进一步松解肌肉紧张和痉挛,疏通阻滞,剥离粘连,解痉镇痛,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