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洛汀新治疗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20例临床观察.doc
2页1应用洛汀新治疗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 20 例临床观察【摘要】 目的 观察洛汀新治疗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的疗效方法 本组 20 例患者应用洛汀新片 10 mg 治疗,每日 1 次,口服;选用糖适平片常规控制血糖,餐后血糖高者,加用盐酸二甲双胍片,30 天为 1 个疗程,共 1~3 个疗程结果 痊愈 6 例(30%),好转 10 例(50%),有效 3 例(15%),无效 1 例(5%),总有效率 95%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洛汀新对糖尿肾小球硬化症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洛汀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患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发展和转归有其内在规律,但防治方面目前尚无特效措施,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应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洛汀新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 例患者均符合 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为 2 型糖尿病,男 6 例,女 14 例,年龄 45~68 岁,平均 57 岁,糖尿病史 3~12 年,平均 5.3 年,轻、中度蛋白尿 18 例,肾病综合征 1 例,伴肾功能不全者 1 例1.2 治疗方法 (1)洛汀新片 10 mg,每日 1 次。
(2)泌尿系有感染者,选用头孢氨苄胶囊口服,每次 0.5 g,每日 4 次 (3)选用糖适平片常规控制血糖,餐后血糖高者,加用盐酸二甲双胍片,30 天为 1 个疗程,如效果不佳,继续第 2 个疗程,共 1~3个疗程21.3 结果1.3.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查尿蛋白消失,无水肿症状;好转:查尿蛋白减少,水肿减轻;有效:水肿减轻,查尿蛋白无变化;无效,查尿蛋白,水肿症状无变化1.3.2 治疗结果 痊愈 6 例(30%),好转 10 例(50%),有效 3 例(15%),无效 1 例(5%),总有效率 95% 2 典型病例例 1,患者,女,48 岁,主因多饮、多尿十余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 6 个月余就诊患者于十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查静脉血糖升高,确诊为 2 型糖尿病,平素口服消渴丸、迪沙片、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药物,服药不规范,平常血糖控制差,近 6 个月来反复出现双下肢水肿体格检查:T 36.2 ℃,P 60 次/min,R 20 次/min,BP 100/80 mm 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精神差,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颈软、双侧甲状腺无肿大、心界不大、心律整齐、心率 60 次/min、未闻及杂音,腹(-),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实验室检查:小便常规,蛋白质 4+(≥400 mg/dl),血(±)Ca 10 Ery/μl。
治疗予洛丁新片 10 mg,每日 1次,时间 3 个月头孢氨苄胶囊,口服,每次 0.5 g,每日 4 次,时间 1 周糖适平片 60 mg,每日 2 次口服,二甲双胍片 0.25 g,每日 2 次,常规控制血糖3 个月后复查,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小便常规:蛋白质 3+(≥300 mg/dl),血(-)例 2,患者,女,60 岁,主因口渴、多饮、多尿 12 年余,加重伴双下肢及眼睑水肿15 天就诊患者于 12 年前确诊为 2 型糖尿病,一直服用消渴丸、糖适平等治疗近 15 天出现双下肢水肿及眼睑水肿查体:T 36.5 ℃,P 82 次/min,R 22 次/min,BP 135/90 mm 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精神一般、眼睑水肿,皮肤黏膜无3皮疹及出血、双侧甲状腺无肿大、心界不大、心律整齐、心率 82 次/min,未闻及杂音,腹(-),双下肢轻度水肿实验室检查,小便常规:蛋白质+(≥100 mg/dl),治疗方法:糖适平 30 mg,3 次/d,口服洛汀新 10 mg,每天 1 次,口服30 天后复查,小便常规:正常双下肢及眼睑水肿消失3 讨论糖尿病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2 型糖尿病有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的患者,其主要并发症有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由于微血管病变,肾小球毛细血管出现基膜增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形成典型的肾小球硬化症,继而出现一系列肾损害表现,如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本组通过应用血管紧张数转换酶(ACE)抑制剂——洛汀新,改善肾微循环,增加肾血流,致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改变,从而减少血浆中蛋白质的丢失,达到对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的较好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