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圣谕广训衍》语气词研究.pdf

39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42011176
  • 上传时间:2018-05-3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04.23KB
  • / 3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圣谕广训衍》语气词研究姓名:张艳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汉语言文字学指导教师:李崇兴20080603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摘摘 要要 《圣谕广训衍》是一部口语色彩非常浓厚的书,作者为王又朴,撰于清雍正四年(1726),早于《老乞大新释》、《红楼梦》,是研究清初口语比较好的材料迄今为止,还没有学者从语言的角度对它进行研究 本文对书中的语气词做了详尽的统计和分析,并与稍后的《老乞大新释》《红楼梦》做了对比,从语用角度论述了各个语气词的用法,并探讨了有些语气词的来源及其发展 本文主要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圣谕广训衍》的简介及以往有关语气词的研究情况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描写《圣谕广训衍》的语气词系统逐个讨论书中出现的语气词,包括它们的来源、用法以及彼此间的联系 第三部分是结论 关键词:关键词:《圣谕广训衍》;语气词;清代汉语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Abstract “Sheng Yu Guang Xun Yan” is a book, which contains a lot of spoken words. Wang Youpu is the author. It is written in 4th year in Yongzheng period (1726), which is earlier than “New Interpretation about Lao Qi Da” and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his book is an excellent material in researching spoken Chinese of the early years of the Qing Dynasty. So far no one has yet studied this boo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In this thesis, we do a detailed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Sheng Yu Guang Xun Yan” in the tone of the word. We also compare “Sheng Yu Guang Xun Yan” with the “New Interpretation about Lao Qi Da” and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which is published later than “Sheng Yu Guang Xun Yan”. Then we expound the usage of tone of the word one by o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 and choose some words of them to study their source and development trend.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on this book’s synopsis and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about the tone of the word. The second part is this thesis’ main part. In this part, we describe the whole tone of the word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and expound the usage of the tone of the word one by one, including their source, usage and link among them. The third part is conclusion. Keywords: “Sheng Yu Guang Xun Yan”, Tone of the word, Chinese Qing Dynasty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绪论绪论 1.1 《圣谕广训衍》简介及语料价值《圣谕广训衍》简介及语料价值 《圣谕广训衍》是一部早于《老乞大新释》、《红楼梦》的书,作者王又朴,(1681 - ?),天津人。

      雍正元年(1723)进士,曾官两淮都转运使、泰州通判,年80尚在世著有《诗礼堂古文》5卷,《诗礼堂杂诵》7卷,《介山时文》3卷,《乡会试朱卷》1卷《圣谕广训衍》由三部分组成:圣谕、圣谕广训和衍康熙17岁时,发布了16条圣谕,要求百姓遵守半个多世纪以后,雍正皇帝又对康熙圣谕进行演绎,加以阐释,撰成《圣谕广训》,共一万字挂零因此后来又称“万言谕”由于《圣谕广训》是两个皇帝的教导,必须经常读、反复读,每逢朔望,都要开讲读会,由地方官员与军队将领分别向百姓与士兵进行讲解,一次讲解若干条雍正时期,每半月讲解《圣谕广训》的集会成为一种强制性的制度,讲圣谕成为地方官员的一项必要工作虽然《圣谕广训》是用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写的,但对于没有文化的老百姓来说,还是难以理解,所以又有多种白话解释本出现,其中最流行的版本就有《圣谕广训衍》全部大约有3.1万字,相当于《圣谕广训》的三倍 本文所据版本为周振鹤先生在《圣谕广训:集解与研究》一书中所提供的产生于雍正之后,而用雍正时期的原刻挖改而成的刻本该刻本保留了王又朴为该书写的一篇跋通过这篇跋,我们了解到《圣谕广训衍》撰于雍正四年(1726),上距雍正的《圣谕广训》发表不过两年。

      《圣谕广训衍》是一本口语色彩非常浓厚的书,是研究当时口语的比较好的材料迄今为止,还没有学者从语言的角度对它进行研究 1.2 语气词的界定语气词的界定 《马氏文通》大约是最早集中讨论语气词的著作马氏说:“凡虚字用以结煞实字与句读者,曰助字1并将“助字”分为“传信助字”和“传疑助字”两类马氏所说的 “助字”相当于后来的语气词在马建忠之前,古人虽然早已注意到了语气词的使用, 1 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32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但并没有为它们专门立一个名目马建忠之后,将语气词作为一个单独的系统进行研究的渐多 杨树达先生的《高等国文法》(1929)将语气词称为“语末助词” 黎锦熙先生《新著国语文法》(1924/1992)称句尾语气词为“助词” 王力先生《中国现代语法》 (1943/1985)说:“凡语言对于各种情绪的表达方式,叫做语气;表达语气的虚词叫做语气词2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1943/ 1985)、《中国语法理论》(1955)二书中均列有“语气词”和“语气末品”二节,语气词专指句末语气词, 而在句首、 句中表示语气的词如“难道”“索性”“简直”“偏”“倒”“竟”等归为一类,称之为“语气末品”。

      这两类词的区别完全取决于位置,“副词的位置在谓语之前,语气词的位置在一句之末”3在《中国语法理论》(1955)一书中又将语气细分为十二类:决定、表明、夸张、疑问、反诘、假设、揣测、祈使、催促、忍受、不平和论理吕叔湘先生《中国文法要略》 (1944/1982)对“语气词”界定的范围很大,除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句首、句中、句尾语气词外,还包括了一些副词(如“难道”“也许”等)和叹词郭锡良(1989)、孙锡信(1992)、钱宗武(2001)都倾向于语气词指的是句末语气词的观点孙锡信认为,所谓的“句末”可以是全句末,也可以是分句末 学者对于语气词的看法还不是十分一致首先,到底是把语气词看成是一个独立的词类还是将其隶属于助词,作为助词的一个小类,认识不一致;其次,语气词的位置是否一定居于句末,认识也不一致 关于语气词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语助词”条:“汉语和另外一些语言中专门表示各种语气的助词,一般位于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也叫语气助词4 《王力语言学词典》“语气词”条说:“汉语里用来表示语气的虚词语气词用在句末, 表示全句的语气 ”5本文比较认同孙锡信先生的观点,认为语气词包括全句末和分句末。

      参考各位学者的意见,我们试着给语气词定义如下:语气词是位于句末(包括分句末)的,不充当任何句法成分的专门用来表示语气的虚词 2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60 3 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北京:中华书局,1955:319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硏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656 5 冯春田,杨淑敏等撰稿.王力语言学词典[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1398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1.3 近代汉语语气词研究概况近代汉语语气词研究概况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王力、吕叔湘、太田辰夫等学者,对近代汉语语气词研究作了开创性的工作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近代汉语语气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主要表现在: (1)研究者多,如曹广顺、钟兆华、俞光中、江蓝生、刘坚、白维国、孙锡信、郭熙良、向熹、伍华、席嘉、刘公望、蒋绍愚、邵敬敏、龚千炎、冯春田、王力、吕叔湘、胡竹安、吴福祥、钱宗武、罗骥、石锓、袁宾、植田均、太田辰夫、香坂顺一等都曾著文对近代汉语某一个或某一些语气词的历史发展或表达作用作过论述。

      (2)成果很多重要的著作有刘坚、江蓝生等《近代汉语虚词研究》(1992),曹广顺《近代汉语助词》(1995),孙锡信《近代汉语语气词》(1999),冯春田《近代汉语语法研究》(2000),等此外,还有大量的论文发表由于他们的努力,我们对近代汉语的语气词系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学术界对近代汉语语气词的研究主要集中两个方面: 一、对语气词的系统研究 古代汉语语气词和现代汉语语气词这两个系统,有无继承发展关系,对此,学术界有不同意见王力《汉语史稿》(1958/1996)认为上古的语气词全部都没有留传下来,“也”、“矣”、“乎”、“哉”、“耶”之类,连痕迹都没有了,代替它们的是来自各方面的新语气词潘允中《汉语语法史概要》(1982)认为现代汉语的语气词从表面上看不出丝毫跟古代汉语相同,实际上它们多来自古代 孙锡信《近代汉语语气词》(1999)对近代汉语语气词作了全面研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