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赏析.docx
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王国维《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赏析 《(蝶恋花)阅尽天边离别苦》是近代词人王国维的词这首词一改前人写重逢之喜,而抒重逢之苦,富有浓重的悲剧色调通篇写花即写人,上下片都有透过一层的转笔但上片明用"不道'字面,下片却是暗转,匠心独运,甚是高妙 蝶恋花阅尽天边离别苦 阅尽天边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译文 行遍天边,看尽人情想不到重回故地时,故人已如花飘扬忆当时与她花下别离,相对无言,只有离愁别绪噎胸间,现在只剩绿窗青天如故,却已非当时风景了 想在这萤萤孤灯下细诉相思,新人如玉好,旧人无奈向谁边?早知道这世间美观的东西都不长久,都难长留,明镜空在,何处得照玉颜,恰似花儿飘落,只余空枝残干,显我孤清 解释 ①阅:体验 ②不道:不料 ③如许:像这样 ④绿窗:绿色的纱窗,指女子居所韦庄《菩萨蛮》:"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⑤朱颜:青春年少的容颜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辞镜花辞树 创作背景 光绪三十一年(1905)春天,长期奔波在外的词人回到家乡海宁夫人莫氏原本就体弱多病,久别重逢,只见她面色更显憔悴,不禁万分感伤这首词,或许就是此时而作"阅尽天边离别苦',开篇即直陈久别给人带来的苦楚离别诚然是痛楚的,在静安眼里,连相逢也是苦楚的:时间无情,荡去了容颜,一分重逢之欢难抵特别久别之苦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说"一切少男少女皆将如扫烟筒者同归于灰烬',这正是王国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之深意 鉴赏 "阅尽'三句:我早已历尽天边离别的痛楚,想不到归来时,却看到百花如此零落的情景三句甚好天边离别之苦,不抵时光流泻之悲加倍写来,意尤深厚 "花底'二句:我跟她,在花底黯然相看,都无一语绿窗下的芳春,也与天时同样地迟暮了"无一语',益觉悲凉春暮,日暮,象征着情人们年华迟暮 "待把'三句:本来打定在夜阑灯下,细诉别后的相思可是,一点点新的欢娱,又勾起了无穷的旧恨三句更着力写迟暮的悲感当日的别离,辜负了大好芳春,这千丝万缕的怨恨是无法消释的 最 是'二句:在人世间最留不住的是:那在镜中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和离树飘扬的落花。
"辞镜'二字新,有点铁成金之妙两"辞'字重用亦佳 介绍 生平 1.少年失意 王国维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 2.结识罗振玉 1898年,二十二岁的他进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 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后又在罗振玉推举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头其"独学'阶段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间词话》等名著 1911年后,王国维携3种生平著述,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此后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处世其时,在学术上穷究于甲骨文、金文、汉简等方面1916年,应上海出名犹太富商哈同之聘,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持续从事甲骨文、考古学研究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翌年,由蒙古贵族、大学士升允举荐,与罗振玉、杨宗羲、袁励准等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食五品禄。
3.人生转折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赶溥仪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 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一说吴宓)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塾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 4.巨子陨落 1927年,北伐军挥师北上,听闻北伐军枪毙湖南叶德辉和湖北王葆心(王被杀是谣传),6月2日同挚友借了五块钱,雇人力车至北京颐和园,于园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从其遗体衣袋中寻出一封遗书,封面上书写着:"送西院十八号王贞明先生收',遗书内容如下: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藁葬于清华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移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于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精心勤俭,亦必不至饿死也五月初二日父字 废帝溥仪事后赐王国维谥号为"忠悫'王国维为何自溺,至今仍讨论不管,一般学者论点有所谓的:"殉清说'、"逼债说'、"性格悲剧说'、"文化衰落说'。
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的序言中写道:"或问观堂先生所以死之故应之曰:近人有东西文化之说,其区域分划之当否,固不必论,即所谓异同优劣,亦姑不具言;然而可得一假定之义焉其义曰: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那么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像梦想最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Idea者若以君臣之纲言之,君为李煜亦期之以刘秀;以挚友之纪言之,友为郦寄亦待之以鲍叔其所殉之道,与所成之仁,均为抽像梦想之通性,而非概括一人一事' 根据溥仪在其《我的前半生》一书第四章"天津的"行在' (1924 - 1930)'中之说法,王国维早年受罗振玉接济并结成儿女亲家,然而罗振玉常以此不断向王氏苛索,甚至以将王氏女儿退婚作要胁,令王国维走投无路而自杀然此说漏洞百出,溥仪亦是听他人言传,缺乏采信 — 6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