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传动实验报告.docx
4页带传动实验一、实验目的1、 测定滑动率8和传动效率耳,绘制£ - T2滑动曲线及耳-T2效率曲线2、 测定带传动的滑动功率3、 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二、设备和原理(一) 实验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1、 直流电机功率:2台X50W2、 主动电机调速范围:500〜2000转/分3、 额定转矩:T=0.24N. M=2450g.cm4、 实验台尺寸:长X宽X高=600X280X3005、 电源:220V交流(二)实验设备的结构特点1、机械结构本实验的机械部分,主要由两台直流电机组成,如图14-1所示其中一台作为原 动机,另一台则作为负载的发动机对原动机,由可控硅整流装置供给电动机电枢以不同的端电压实现无级调速图14-1 实验台机械结构1、从动直流电机 2、从动带轮 3、传动带 4、主动直流电机 5、主动带轮 6、 牵引绳 7、滑轮 8、砝码 9、拉簧 10、浮动支座11、固定支座 12、底座 13、 拉力传感器对发动机,每按一下“加载”按键,及并上一个负载电阻,使发电机负载逐步增加, 电枢电流增大,随之电磁转矩也增大,即发电机的负载转矩增大,实现了负载的改变两台电机均为悬挂支承,当传递载荷时,作用于电机定子上的力矩Tl(主动电机力 矩)、T2 (从动电机力矩)迫使拉钩作用于拉力传感器(序号13),传感器输出的电讯号 正比于T1、T2,因而可以作为测定T1、T2的原始讯号。
原动机的机座设计成浮动结构(滚动滑槽),与牵引钢丝绳、定滑轮、砝码一起组 成带传动预拉力形成机构,改变祛码大小,即可准确预定带传动的预拉力F0两台电机的转速传动器(红外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带轮背后的环形槽(本图未 表示)中,由此可获得必需的转速讯号三、实验步骤1、 不同型号传动带需在不同预拉力F0的条件下进行试验,也可对同一型号传动带, 采用不同预拉力,试验不同预拉力对传动性能的影响为了改变预拉力F0,如图14-1 所示,只需改变砝码8的大小2、 接通电源在接通电源前首先将电机调速旋钮逆时针转至“最低速”(0 速)位置,揿电源开 关接通电源,按一下“清零”键,将调速旋钮时针相向“高速”方向旋转,电机由起动 逐渐增速,同时观察实验台面板上主动论转速显示屏上的转速数,其上的数字即为当时 的电机转速当主电机转速达到预定转速(本实验建议预定转速为1800转/分左右)时, 停止转速调节此时从动电机转速也将稳定的显示在显示屏上3、 转矩零点及放大倍数调整 在空载状态下调整机台背面(参见图14-2)调零电位器,使被动 转矩显示(参见图14-4)上的转矩数0〜0.030N.M,主动轮在0.050〜 0.090N.M。
待调零稳定后(一般在转动调零电位器后,显示器跳动2〜3次 即可达到稳定值) 按加载键一次,最左地1个加载指示灯亮,待主、 被动轮转速及转矩显示稳定后,调 节主动轮放大倍数电位器,使主动 轮转矩增量略大于被动轮转矩增量(一般出厂时已 调好)显示稳定 后按清零键,在进行调零如此反复几次,即可完成转矩零点数放 大 倍数调整4、 加载在空载时,记录主、被动轮转矩与转速按“加载”键一次,第 一加载指示灯高, 待显示基本稳定后记下主、被动轮的转矩及转速值再按“加载”键一次,第二个加载 指示灯亮,待显示稳定后再次 记下主、被动轮的转矩及转速第三次按“加载”键, 三个加载指示灯亮,记录下主、被动轮的 转距、转速重复上述操作,直至7个加载指示灯亮,记录下八组数据根据这八组数据便可作 出带传动滑动曲线S-T2及效率曲线n-T20在记录下各组数据后应及时按“清零”键显示灯泡全部熄灭,机构处于空载状态, 关电源前,应将电机调速至零,然后再关闭电源四、实验数据及处理1.实验数据预紧力6.00kg主动轮转速n1 r/min主动轮转矩T1Nm从动轮转速n2 r/min从动轮转矩T2Nm滑动率效率1549.6742.2131541.8910.0180.0050.0081412.232.2141393.2010.2220.0130.0991326.072.2151315.9280.3720.0080.1671298.2732.2141233.0930.4790.050.2051235.8472.2141198.0460.5520.0310.2421225.4382.2161132.3630.6070.0760.2531218.5582.2141084.4040.6220.110.251213.192.2131018.5240.6410.160.2431225.9132.2151003.4780.6170.1810.2282.滑动率曲线::骨动率五、结果分析随着负载的增大,主轴转速逐渐降低,滑擦率逐渐增大,工作效率先有突变,后逐渐减 小。
六、思考题1、 为什么从动轮的实测转速会比计算转速略小?答:由于带的弹性变形,引起带与带轮之间的微量弹性滑移,将使从动轮转速小于计算转速, 这种现象即所谓的弹性滑动2、打滑与弹性滑动有何区别?产生的原因?(1) 现象区别:弹性滑动是带传动的固有特性,是不可避免的打滑是一种失效形式, 是可以避免的, 而且我们必须避免;打滑发生在小带轮的全部包角内,而弹性滑动 只发生在离开主、从动轮前的一段弧(即滑动弧)上;打滑有过载保护的作用,但 会加剧带的磨损,而弹性滑动会影响传动精度2) 产生的原因:弹性滑动是由带的拉力差引起的,带的拉力差就越大,就导致弹性滑 动区增大,滑动现象越明显;打滑是过载引起的,当载荷过大,带和轮之间的摩擦 力小于带拉力时就会出现打滑3、 影响带传动工作能力的因素有哪些?1)预紧力:预紧力越大,传动能力越强,但应适度,以避免过大拉应力2)包角:包角越大越好,一般不小于120 度;3)摩擦系数:摩擦系数越大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