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籽用西瓜栽培.ppt
36页籽用西瓜栽培,,籽用西瓜(Citrullus lanatus sp.vulgaris var.megalaspermus Lin et Caho.)简称籽瓜,属于葫芦科普通西瓜亚种中的籽瓜变种,俗称“打瓜”、“瓜籽瓜”, 主要以种子为食用部分根据种子颜色分黑籽瓜和红籽瓜两种 根据板型可分为大板、中板、小板籽瓜主要以种子为产品器官,其种仁饱满,营养丰富瓜子种仁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高,其中蛋白质含量为38~40%(张玉秀,1989),粗脂肪含量为39.6%~48.2%(赵文明等,1992),高于富含油脂的大豆,与高含油脂的油葵的脂肪含量接近亚油酸含量高达38.0%~67.3%,不同品种亚油酸含量差别很大籽瓜虽然主要以种子为食用部分,但果实仍有一定的食用价值据测定,兰州籽瓜果肉含水量94.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碳水化合物3.03%,还含有少量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营养元素,除碳水化合物和还原糖含量低于食用西瓜外,其余均超过食用西瓜籽瓜果肉的风味和对人体的功效与西瓜不同据史料记载“籽瓜入心脾胃,肉有降心脾胃热,止消渴”籽瓜肉质柔软、滑润、多汁而清爽,风味十分独特,尽管含糖量较低,在生活中鲜食籽瓜果肉有健胃的功效,已被大多数人接受和认可。
籽瓜的分布较广,种植历史悠久 江西吴城大板传说在唐宋年间就有种植乾隆封其“瓜子精”; 江西信丰县志记载,1536年就有红籽瓜栽培 甘肃兰州籽瓜,在皋兰县志载,“又有一种籽瓜,子黑而大且多,瓤不堪食,专取其子收之”(200多年前),,籽瓜耐瘠薄,耐旱,适应性强,多行粗放栽培,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地区,在某些地区,在对其进行长期驯化和人工选择下,多雨的南方地区亦能栽培生产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呈现出南“红”(红瓜子)北“黑”(黑瓜子)的种植格局,已成为南方和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1) 籽瓜的分布,根据自然区划及各地的实际栽培面积分以下几个产区介绍:西北产区 华北产区南方产区,一、西北产区,气候干旱,光热资源丰富,属西北半干旱与干旱农业气候大区,也是我国籽瓜栽培主产区据1989年不完全统计,西北各省的籽瓜种植总面积约为10万公顷,总产量12.3万吨左右,栽培面积与总产量分别各占全国的80%和90%甘肃省是中国籽瓜生产的著名老产区,当地的主栽品种兰州籽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全省分为两个大的栽培区: 一是以兰州为中心的砂田旱作栽培区,包括皋兰、靖远、景泰、会宁、临眺等县,其种植历史比较悠久; 另一个是甘肃河西灌溉栽培区,这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产区,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是甘肃省籽瓜的主要商品基地。
新疆是籽瓜生产的新产区,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种植范围遍及天山南北,多行灌溉栽培,产量较高宁夏回族自治区主要分布在平罗、石嘴山、陶乐、贺兰等县市,以平罗县栽培的历史最久,品质好,单产高主栽品种为平罗红瓜子,在灌溉条件下栽培,每公顷产1125kg,高者达1500kg以上二、华北产区,主产于内蒙古自治区,属温带干旱或半干旱区,气候特点是温差较大,日照时数长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种兰州大板籽瓜一般每公顷产1800kg,产品多为中板三、南方产区,在华东、华中、华南高温多湿地区的局部亦有栽培江西省籽瓜栽培主要分布在信丰、吴城、吉水、泰和等地,栽培品种为信丰白瓤红子籽瓜,种皮紫红色,板小,饱满湖南省主产地道州县,栽培历史较久,其产品多销往沿海城市,部分出口安徽省籽瓜分布于合肥、六合、芜湖等地,多种植当地品种顶心白,兰州籽瓜有零星种植每公顷产900kg左右,产品多为中小板籽广西贺州信都红籽瓜,籽瓜的生育特性,与食用西瓜大体相同 植株生长势弱,分枝多,茎蔓细,叶片较小,叶片裂刻深,易坐果,单株可结3-5果,果形小 瓤色白色或浅黄色,肉质细软,多汁,味淡,微酸,含糖量4%左右种子量多,种子大。
兰州大板宽而短,似牛眼,白心黑边,10粒宽10-12cm; 红瓜籽板型狭长,扁平,色鲜红色或红褐色,粒宽0.82-0.85cm 喜温好光,耐旱,在西北地区生长季节(4-8月),只要雨水分布均匀就能正常生长 生育期120天左右,发芽至4片真叶约40天,苗期生长缓慢,其后转向匍匐生长,主蔓3-5节出现雄花,而后出现雌花,至盛花期30天雌花开放至种子成熟50天主要品种,地方品种: 兰州籽瓜 吴城大板 宁夏红子瓜 信丰红子瓜,育成品种: 靖远大板1号 靖远大板1号 兰州大板1号 甘农大板 红富 朱香,(2)籽用西瓜栽培技术,北方传统抗旱栽培 北方灌区精细栽培技术 南方丘陵地区栽培,北方传统抗旱栽培,抗旱栽培主要是采用沙田栽培 一、选地铺沙以高燥、土层深厚、肥力中等的水平地块为宜,土壤含盐量要在0.3%以下,土壤pH在4.5~7.0之间,前作以牧草、麦类、豆类为宜,实行3~5年轮作,连作时枯萎病发生严重不同沙龄和土质的沙田的增温保墒功效差异较大选沙田时既要考虑到铺沙的年限、土质,又要考虑到茬口,最好选择大白土质底3~5年的新沙田,前茬小麦; 其次是6~8年中龄沙田,前茬为甜瓜沙田栽培于冬前进行压沙。
在深耕施基肥后复耕耙耱,平整压实土地,初冬土层开始结冻,用石磙压实地面,拉运崖砂或河床沙砾铺压地面,小石砾:细沙=4:6,铺压的厚度,一般旱沙地沙厚8~12cm,可使用10~15年沙田栽培是一种特殊的半免耕覆盖栽培二、选种和精选种子,播种时粒选饱满的种子晒种可以提高种子活力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可以防止病虫危害和提高种子发芽能力三、适时播种,沙田栽培区4月中下旬 (谷雨前后)气温基本稳定在10℃和砂田5cm地温稳定在l5℃时为适宜的播种季节 但应根据当年的具体情况而定,墒情差,地温较高时应适当早播,播种宜深,覆土厚1.5cm;反之则适当晚播,覆土宜浅,把种子埋严即可内蒙古自治区、甘肃河西、新疆5月上中旬播种播种密度,一般每公顷22500~24000穴,每穴2~3粒种子,播种量每公顷15kg,同时根据地力调整种植密度,地肥宜稀,每公顷19500穴,而地瘠宜密,每公顷27000穴播种技术 具体的播种方法是在播种穴先用瓜铲刮开砂层,呈马蹄形砂窝,露出15cm见方土面,翻松穴内土壤再将土拍实,开一条长l0cm、宽1.5cm、深2cm播种沟,每穴播种2粒,覆盖湿润细土,再覆盖蚕豆粒大的粗沙2cm厚,四周以粗沙挤紧砂窝,以利增温保湿。
种植行上加盖地膜、增产显著四、加强前期管理、抓全苗,旱地直播因墒情差等原因,出苗不齐,常造成严重缺苗影响产量,可进行冬灌增墒,提高出苗率,发现缺苗应及时进行补播补播以催芽播种为好在出苗过程中如发现 “戴帽“、压苗等现象应及时处理,保证幼苗子叶完整,苗期用砂耧顺着行间抄松砂层,以提高砂田土温,增加保墒能力,2~3叶时应及早定苗,每穴选留1株五、追肥,砂田栽培以基肥为主,在5叶期,每公顷可施尿素225kg、油渣450kg,混合施入,一般不行灌溉 雌花出现前隔数节以片石压蔓防风 籽瓜长势弱,不行整枝也能正常结果六、采收、贮藏,籽瓜开花至成熟需50多天,过早采收秕子多,种子饱满度差;过迟则在种瓜内发芽,因此必须分批采收成熟果实如茬口紧要安排后作,则可在采收后堆放后熟7~10天籽瓜取子方法,瓜切开后,将瓜瓤与籽掏出放入陶瓷缸、盆中,自然浸泡一昼夜,待稍稍发酵,籽瓤分离时捞出淋去瓜汁,放芦席上晾晒,忌阳光曝晒 为了提高工效可将整瓜用机械打碎,倒人用塑料布铺好的坑内发酵1~2天,过筛网,冲洗干净,及时晾晒,在晾晒过程中切忌堆放或淋雨,以防种子麻、裂,影响商品外观 种子淘洗时宜用瓜汁清洗种子,以保证种皮光泽度,提高种子外观质量。
红瓜子在取子和晾晒过程中切忌与铁器接触,以免影响色泽北方灌区精细栽培技术,一、高畦覆盖地膜 在甘肃河西走廊、新疆灌溉区采用精细栽培整地施基肥,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晒土,注意保墒一般每公顷施入农家肥37500kg、复合肥料 375kg左右由水沟向畦面方向翻土作畦,水沟深宽各为30cm,畦面宽120cm,呈弧形 隆起,畦作好后便可以引水入沟进行灌溉,当沟内水面距畦面6~7cm时停止灌水经晾 晒5~7天后,地表稍干可着手整理畦面和水沟地膜覆盖可增温、保墒,降低土壤盐分,防治杂草,促进生根,加速植株发育,提高 产量覆膜方式分全铺和半铺两种覆盖方法可采用先播种后覆膜,出苗时及时放苗;或 先覆膜增温,播种时开5cm见方小孔播种,其后用细土将膜孔封严二、增加种植密度,采用宽畦栽培,幅宽1.8m,株距25~30cm,每公顷30000~45000株,以每公顷45000株为宜,以密植多果来提高种子产量由于种植密度高,每公顷用种量提高至30kg三、多次灌水,饱灌 “冬水“、轻灌 “安种水“苗期为培育壮苗,不宜早浇,引导根系向深层伸长,至团棵期灌 “促藤水“;花期适当控水,以免旺长,促使坐瓜,当瓜坐稳后应灌足“膨瓜水“,种瓜采摘前10日停止灌水。
四、追肥,灌区栽培重视使用追肥,一般分2次进行,第I次于幼苗团棵时 (5叶期)进行,结合中耕除草,每公顷施尿素120~150kg,或用油饼、腐熟人粪尿等代替;第二次当幼瓜鸡蛋大小时,结合灌膨瓜水进行施肥,这次施肥主要是防止植株早衰,促瓜快长南方丘陵地区栽培要点,一、选好地块、施足基肥 选择排水便利的丘陵地或地势高燥的河谷地种植注意合理轮作,减轻病害发生常在上茬作物收获后,精细整地,高畦栽培坡地四周应修排水沟,做到雨停沟干,畦面不渍水多用红籽瓜型品种一般表现为生育期短,长势弱,易结果,因此必须施足基肥,方能保证植株前期健壮生长和防止后期早衰每公顷腐熟的猪、牛粪30000~45000kg,饼肥1500~2250kg,或用复合肥150kg代替饼肥二、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红籽瓜喜温暖种植期应注意避开梅雨洪涝及干旱天气,在适宜种植期内播种愈早,生长期愈长,产量就愈高,瓜子色泽鲜亮播种期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如江西省信丰地区为“立夏早、芒种迟,小满前后正当时”;而安徽省含山地区适播期为“谷雨”至 “立夏”之间 适当密植,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常是提高红瓜子产量的有效措施,以行株距为66.7cm×50cm,每公顷种植30000穴,每穴留苗2株,保苗60000株左右为宜,干籽直播,每穴播种3粒,穴深2~4cm,每公顷播种量15kg。
另外,复种栽培时,为不误农时,亦可育苗移栽三、加强田间管理,红籽瓜植株长势弱,结果率高,对其植株不加控制,放任乱秧生长,也能高产早施追肥,四叶期每公顷施稀粪水15000~18750kg,抽蔓期穴施尿素150~225kg,钾肥和磷肥各375kg;另外,生长期内用磷酸二氢钾和硼砂进行2~3次叶面喷肥,有利于蔓叶健壮雨后注意田间排水和培土护根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疫病和枯萎病几种;虫害前期有黄守瓜,后期有蚜虫,应及早喷药防治四、适时采收,及早晾晒,可依成熟先后分批采摘采收过早,鲜瓜产量低,秕籽多;采收过迟,蔓叶枯萎,烂瓜严重,鲜瓜产量低,籽粒变色,麻籽多鲜瓜成熟标准为瓜柄弯曲无茸毛,瓜皮花纹清晰收获前应备好采籽及晾晒用的工具,如竹刀、大缸、大盆、竹筛、芦席、晾棚等,严禁用铁、铝器具晾晒,以防瓜籽变褐,影响产品色泽采收应选择晴天早晨进行,力争1天内晒干瓜子,如遇阴雨可适当推迟收获晾晒方法,晾晒最佳时间在上午10时前,下午4时后,切忌在中午直射阳光下曝晒,以防瓜籽翘、弯、麻、裂和褪色晾晒中要经常翻动,当晒到瓜子不沾手时,再移到晾棚或通风室内阴晾晾晒时要注意防止风沙、尘土、杂质粘在瓜子上,以免降低瓜子的商品质量。
正常产量每公顷900~1500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