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早春图看中国山水画空间意境的远修改.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04052526
  • 上传时间:2022-12-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早春图》看中国山水画空间意境的“远”摘要:北宋著名画家、绘画理论家郭熙的《早春图》在我国古代绘画艺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这幅画作完美体现了他的山水画观郭熙的绘画中不仅有北方山水的凝重,也有南方山水的灵动他集众家所长,再加上自己的创新,生动而传神地展现了自然的四时变幻本文将对郭熙的名作《早春图》中的“三远”内容以及涵义进行深入研究关键词:《早春图》;意境;“三远”郭熙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绘画理论家,曾在神宗时期任郁画院的待诏、艺学,他的绘画理论在当时轰动整个京城,神宗对他也非常器重他的绘画涉猎范围极广,不仅有官府和宫廷作品,还有许多卷轴画、壁画和画屏等作品史书记载当时的御府曾收藏有郭熙的作品30余副,然而现在仅有10副作品存世神宗对郭熙的作品非常欣赏,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然后神宗的继承者哲宗却不喜欢郭熙的绘画,他将宫中的郭熙的作品全部换掉,这也造成了郭熙的作品的流散和遗失幸运的是,时至今日,仍然有10余副郭熙的作品流传于世,让我们可以欣赏到这位北宋著名画家的高超艺术和精湛的技艺现存世的郭熙作品有《窠石平远图》、《幽谷图》、《早春图》、《山庄高逸图》等,其中《早春图》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郭熙与神宗熙宁五年作成《早春图》,时值郭熙绘画创作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的作品展现出了郭熙最为精湛的绘画技艺《早春图》描绘的是严冬渐去,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和煦的阳光照耀在刚刚经历了严寒的土地上,山谷间晨雾弥漫,冰雪渐渐融化,清澈的河水在山涧流淌,渔夫和行旅开始活动,片片轻舟点缀在河面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画面中,郭熙用圆润的卷云皴和富有层次的墨色展现出了山涧雾气升腾,浮光掠影的景色将北方山野的春色形象地展现在众人面前作品充分体现了画家严谨的章法,运用深远、高远和平远的方式表现出了鲜明的层次感虽然画面中没有桃红柳绿的色彩,但是却无法掩饰北方早春的勃勃生机一、 《早春图》的创作背景(一) 社会背景继唐代之后,我国在北宋时期又迎来了一个文化发展的新时期,当时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化名人,如欧阳修、苏轼、陆游等著名诗人和郭熙等著名的画家北宋还是我国思想大融合时期,当时,道家、佛家和儒家思想文化开始相互交融,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思想体系,也是后来被人们称为理学的新儒学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战乱,社会进入了相对和平稳定的发展时期,统治阶级“崇文抑武”,这一政策的实施让很多为了躲避战乱而隐居山林的知识分子也逐渐复出,积极参与到社会文化发展的行动中来,形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融合和空前的繁荣。

      当时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商业和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世俗文化的向前推进,在文艺界,以崇尚自然的道家思想成为了社会主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民间许多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参与国家政治,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郭熙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得以展露他天才的绘画艺术,并创作出了许多流传于世的经典作品二) 思想文化环境 魏晋时代的山水诗是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唐时,山水画逐渐从山水诗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多年的民族融合和发展,让山水画具备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宋代是山水画全面发展的时期,许多山水画家的专注和投入让山水画在北宋时期得到了全面的繁荣,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作品中融入了自然景色,四时变化、人文特色等因素,使山水画不仅成为表现生活状态的艺术,也成为实际意义上的人文山水画从哲学的角度上看,许多山水画家在创作中融入了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从而使山水画的创作范围不断扩大,使得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作品充分展现了写实主义精神,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正是这些因素,使得山水画在北宋时期得以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新儒学的出现更是为山水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当时理学家们提出了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本是“理”的思想,认为“理”是物质的最高形态,是宇宙的本源,这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的思想。

      理学思想对山水画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画家们在山水画创作中讲求艺术的本真,使得绘画的章法更为严谨,态度更为认真,注重对意象的分析与思考在这种百家争鸣的社会环境下,郭熙集多种画派之所长,在对前人的作品进行概括总结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创新,形成了以观察法、三远法、树法、石法等创作方法为基础的独特创作风格二、 《早春图》的意境赏析 在绘画艺术中,画面的境界就是意境,画家将自己的思想与大自然的客观表现相融合,形成了这一时期山水画的灵魂,充分展现了运笔入神地将大自然的万千变化和四时朝暮展现与画面的高超技艺郭熙在对大自然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将自己丰富的情感体验融入其中,在每一笔中都展现了自己的真情实感郭熙的《早春图》中,体现出了画家非凡的布局功底,在溪岸边画家布置了人物风景,在山腰下的一处平地上,画家又布置了亭台楼阁,将生活的气息充分融入到了自然景致中这种布局方式是在北方画派的布局方法上衍伸过来的郭熙的人物和山势布局与范宽、李成等山水画家的布局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林泉高致》中将山的形象描绘总结为,土山之上画石,林木显得单薄而没有生机,但是石山之上画土,林木就会显得茂盛浓密郭熙运用拟人法来展现景物的气韵,例如他用草木代表毛发,用水代表血液,而景物的精神则用缥缈的云烟来表示,这种拟人法赋予山水以生命的气息。

      另外,郭熙还特别注重景物的精细程度,用非常细腻的绘画语言来展现客观的自然景色就如同他自己说的山水之间的关系,水因山而媚,山得水而活这也表现了作者对山水有着感性化和自然化的感受此外,对松树的巧妙运用也是《早春图》这幅作品的一大特点郭熙好像对松树情有独钟,无论是在楼阁还是山腰抑或是在岸边都要搭配姿态各异的松树他以一个文人特有的方式对水进行布置和经营水是最具灵性的景物,通过水,画家将人与自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展现出浓厚的人文气息在展现绘画的骨力方面,石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石头和其他绘画素材的搭配也山水画中必须要注意的地方在山水画的创作中,郭熙融入了人文、景物以及绘画艺术,使得作品的人文气息更浓正是由于作家这样的情趣志向以及艺术修养,才创作出《早春图》这样有着高致淡雅气息的作品多年的民间生活造就了郭熙对四时变化的敏锐感触他过人的领悟能力和深刻的生活体验也为他创作四季主题的山水画提供了灵感的源泉,才让他创作出了《早春图》这样流传百世的佳作在《早春图》中,对山石、树木和阳光等自然景色的描绘采用的是墨色,将还未发芽的枯枝与尚未消融的冰雪展现在世人面前严冬刚刚退去他的冷酷,大地已经展露出浓郁的春意。

      大地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山谷间雾气升腾,溪水轻淌,预示着新的生命的开始郭熙用形而上的思想去描绘自然的变化,将这个古今中外无数绘画作品都描绘过的春天的主题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展现出来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自然轮回的微妙变化,巧妙地揭示出了生命复苏和阴阳交互的本质,同时也表达了作家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三、 “三远”在《早春图》中的体现郭熙在绘画创作中充分运用了“三远”的意境首先是高远,也是用仰视的视角从下往上看在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作品中,画家通常用巡游的布局方式来展现远山的气势和近山的高大,通过仰视的视角将山体从山头到山脚再到山后以及溪谷等处的丰富内容逐步展开,将山水高而远的气势和形象展现出来在《早春图》中,画家站在山脚下的一块平地上去远望山顶,这就是一种高远的意境表达方式范宽的代表作《雪景寒林图》也是采用这种高远的形式,在高大耸立的主体山峰后面,还能看到远处的重峦叠嶂和山脚下的房舍宋代佚名的《春山图》和举世闻名的《溪山行旅图》都是高远山水的表现形式这种从下向上望的描绘视角可以充分表现出山脉的雄伟气势因此,高远实则是两种意境,高是体现山势的高大险峻,气势磅礴,而远则是体现丰富的画面内容以及广阔的画面空间,是一种通过心理感觉而表现的技艺。

      借助对山势自上而下的层次性刻画从而获得心理上的“远”的感觉观众欣赏这种高远的山水画,就如同是人在画中游,置身其中,真正领略山势的雄伟与深远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山水画讲究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运用高远的意境表达方式,能让山水画展现出一种崇高的气势,人们置身画前,如同在品一杯美酒,站在高处,可以超凡脱俗,远离尘嚣,站在低处,则近身及画,身在画中  我们再看深远,能从前往后,自然望穿,才是深远的意境如果只能见近山而不能见远景,就不是深远了因此,一般的透视法无法解决深远的问题然而,中国的山水画家则可以采用移步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常说的面面观和步步看郭熙的《早春图》中,我们透过前面的山势,可以看到远处的山脉,房舍,草木,所谓的窥一斑而见全豹,充分体现出“窥”的妙用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山水画,深远都是与高远配合使用的,在山峰间穿插远景吗,实现重叠曲折的深远意境最后再看平远,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平远的山水画最为常见,郭熙本人也有经典的平远作品——《窠石平远图》还有元代的画家倪瓒也有很多平远之作,他的作品通常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视角,自由地移动画面中的景物,灵活性极佳平远也是大多数山水画家喜欢用的意境表达方式,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人感觉安宁,祥和,不会因画面的气势太强而让人有压迫感。

      平远”一般来说是通过一种平和的方式让人不断深入,在深入中又能感受清新淡雅的格调平远画是隐士之作,带有成熟而隐忍之风郭熙提出“三远”法,使山水画的创作突破了空间与对象的限制,让绘画的布局方式更为简单和丰富,画家可以通过这种不断变换和拉伸的意境表达方式,展现出景物的重叠、突兀、缥缈以及清明、晦暗的意境,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郭熙的绘画理论中认为,无高远则下、无深远则浅、无平远则近在“三远”的基础上,他又提出了布局设置就如同《山水训》中讲的:要想凸显山的高度,不是看它有多突出,只要在山腰画几缕烟霞,就自然高大了要想表现水的远,则要通过蜿蜒曲折群山掩映自然就感觉深远结语  郭熙的《早春图》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审美情趣的艺术作品,更是为当代山水画提供了创作的指引无论是从创新意识还是构图、刻画都为后世树立了一座艺术史上的丰碑当代山水画的发展诚然不能局限于《早春图》这一副作品,而是要从不同时代的经典作品中吸取精华,成就现代山水画艺术之美参考文献:[1] 刘伟.  儒家伦理纲常观念对郭熙美学思想的影响——以《林泉高致》与《早春图》为例[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2X(08)[2] 孙倩.  “以诗入画”——从郭熙《早春图》看宋代画院绘画的审美特质[J]. 宜宾学院学报. 202X(08)[3] 张正勋.  郭熙《早春图》的启示[J]. 汕头大学学报. 1998(04)[4] 董伏玲.  中国山水画“远”的意境——从郭熙《早春图》谈起[J].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2X(S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