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南与科学观察幼儿.ppt
46页贯彻《指南》精神 科学观察幼儿,南京师范大学 邱学青,《指南》指引观察了解幼儿的方向,《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2-3个方面(子领域),每个方面都提出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 每条目标下有若干各年龄段典型表现及发展趋势,且每一条学习目标都配有相应的教育建议 为系统观察提供了参照指标,《指南》提出全面看待幼儿的视角,为全面深入地观察、了解幼儿提供了结构清晰的领域发展的依据 为教师提供了有关儿童发展的各年龄阶段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及具体方向 帮助教师形成横向联系的、整体全面的、多层面的观察视角 指引教师以发展的、纵向的眼光观察了解幼儿,避免孤立、静态、片面的看待儿童的弊端,《指南》提供综合分析问题的立场,观察要整体全面,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不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或以个别领域的分数掩盖个体差异 幼儿是一个整体,要完整、综合了解幼儿,发现个体差异,保证幼儿全面发展 了解幼儿,关注发展,满足不同儿童发展需要 关注行为发生的情境和原因,而非就行为结果做出评判,观察的可能结果,小男孩准备去上厕所 教师让两个孩子去洗手 其他小朋友出去了,他们因为身体不好留在教室 晨间入园最早的孩子 离园最晚的孩子,门口有人来接了 午休时间没睡或先起来的孩子……为了能全面了解情况,还需要收集那些信息,观察结果为什么不同?,视角不同 需要和经验不同 知识背景不同 观察技能 观察目的不同对现象缺乏完整、整体、多层面的了解观察——收集带有主观目的的客观信息,随意看≠观察,日常观察 科学观察目的 随机性强 明确目的 方法 随意感知 步骤清晰 结果 主观片面 客观可靠 怎样才能客观记录和描述儿童的行为表现?,有效观察的基本要素,明确目的:有效观察的前提 正确方法:有效观察的关键 科学记录:有效观察的保障 客观分析:有效观察的目的 促进发展:有效观察的宗旨,明确目的:有效观察的前提,观察什么? 幼儿、课堂表现、师幼互动 为什么观察? 随便看看、改进师幼互动 希望获得什么信息? 某种典型行为 在什么地方观察?幼儿园、走廊、中班教室 在什么时间观察? 游戏时间、上课时间 用什么方法观察? 描述观察、抽样观察 用什么工具记录? 已有量表 、设计表格……,正确方法:有效观察的关键,日记描述 描述观察法事件描述(轶事、怪事)时间抽样 抽样观察法事件抽样,科学记录:有效观察的保障,科学的观察工具,有利于观察结果的记录、整理、分析 现成的量表如:帕顿/皮亚杰量表(考察儿童游戏的社会认知发展水平) 自制的观察表格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设计观察记录的表格,观察工具的设计,第一步:根据目的,确定观察内容 第二步:分解、细化并做操作定义 第三步:选择适合的方法 第四步:根据方法制定表格 第五步:做预观察,以完善工具 第六步:修订工具,实施现场观察,步骤一:根据目的,确定观察内容,目的:了解学前儿童的社会参与状况场景: 物理空间、设备、材料影响个体做出 某种行为方式的各种资源和机会 情境:情景:发生在场景中的社会和心理条件主动自愿 社会参与 加入群体 自由游戏自由活动,,,,第二步:分解、细化并做操作定义,设计反映儿童参与社会性集体活动的预定类型 无所事事:不参与活动或交往,随意看,玩身体 旁观:看别人玩,有共同兴趣及言语,但不参与 单独游戏:在同伴附近用不同玩具专注地独自玩, 平行游戏:独自在同伴旁边玩相同的游戏,不影响 联合游戏:一起玩,分享玩具设备,有控制人的企图,有追随但无组织分工 合作游戏:共同目的的小组游戏,有角色分工及领导,第三步:选择适合的方法,描述观察适合对一个或几个幼儿的持续观察 抽样观察 时间取样法,,第四步:根据方法制定表格 ——学前儿童社会参与性活动观察记录表,设计不同活动的观察工具,生活活动 教学活动 游戏活动,生活活动之一:如厕,观察目的:评判某个幼儿的如厕能力 观察内容:记录如厕次数、成功次数、及湿裤子次数 观察方法:事件取样法在规定的如厕时间内,观察该幼 儿,并根据内容将代号记入表格,某幼儿的如厕观察记录,生活活动之二:晨间锻炼,观察目的:观察一组大班幼儿怎样做出选择 观察内容:观察每个活动中幼儿选择与否 观察方法:事件取样法,教学活动之一:师生言语互动,研究者: 弗兰德斯 观察内容:师生言语性相互交往活动 观察方法:时间取样法在规定时间内,每隔3秒观察 课堂师生行为判定类型 将行为代号记入表格,分钟 FIAC 行为代号,,教学活动之二:幼儿的坚持性,观察目的:5-6岁幼儿学习绘画的坚持性 观察内容:在绘画课上从事非绘画的行为, 可以细分为观望、下位、小动作 观察方法:时间取样法在10:00-10:30的30分钟内, 每隔5分钟对全班幼儿观察10秒,非绘画行为观察记录表A,非绘画行为观察记录表B,,,,,游戏活动之一:交往行为,观察目的: 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行为 观察内容:不同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友好、合作亲社会等行为、以及攻击性,了解幼儿在同伴群体中的受欢迎程度 观察方法:时间取样法 观察工具:每个时段观察一个幼儿,把姓名代号填入表格中,游戏中幼儿交往行为观察表,,游戏活动之二:游戏情节,观察目的: 幼儿在游戏中的情节发展 观察内容:某幼儿在游戏中具体做了什么 观察方法:事件描述法以书面叙事的方式,把该幼儿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意义记录下来,游戏活动之二:游戏情节,,客观分析:有效观察的目的,植根情境:在行为情境中发现问题。
行为发生的情境和原因,而非就行为结果做出评判还原事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克服偏见,客观解释:(理论偏见、个人偏见) 由事实到结论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发现个体差异,保证幼儿全面发展,分析观察结果应注意的问题,观察者自身的经验、知识、个性、态度与观念尤如“筛子”,自动过滤观察的信息,可能遗漏重要信息 个人兴趣、注意力集中程度、身体状态等影响观察的完整性 根据观察的目的,有效捕捉信息 根据观察对象的年龄特征及发展阶段分析,,我看见妈妈把被子盖在了娃娃的身上 解读之一:幼儿园午睡室 解读之二:家里 解读之三:幼儿给洋娃娃盖被子 解读之四:娃娃家妈妈给娃娃盖被子 解读之五:“妈妈”把一块布盖在布娃娃身上 我看见娃娃家的妈妈把一块手绢大小的布盖在了玩具娃娃的身上,如:对角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究,研究对象 A、B两所省级示范园 8个中班的11次角色游戏过程 指导游戏的教师研究方法 现场观察法,,教师在中班角色游戏活动中的时间分配表,分析举例参考,从时间分布来看,真正属于幼儿游戏的时间不到70% 游戏结束后收拾,用于收拾整理玩具物品的时间在5-15分钟 游戏开始前与结束后,教师帮助幼儿分享经验的时间比例需要调整 ……,儿童如厕观察,观察日期:4、25——4、29 儿童姓名:明明, 4岁7个月 观察地点:托幼机构厕所 目的:评估明明的如厕能力,了解异常是否导致倒退 观察记录:要求保教人员在明明上厕所时的行为做相应记录,明明如厕记录编码,归纳、整理与分析,明明完全没有主动要求去上厕所。
而3个月前他能做到),什么原因造成? 根据2岁半儿童“日间通常保持干爽,不尿裤子”,而他却经常尿裤子(11次),这是为什么?生理问题还是心理问题?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有便意时经常表现出坐立不安(8次),家里是什么表现? 正常时间如厕(25次),什么情况下表现出正常?,结论与建议,结论完全没有主动要求上厕所多是保教人员注意到他需要上厕所在常规如厕时间,保教人员带他上厕所经常在午餐后尿裤子 建议与家长联系,了解他在家是否能表达如厕需要如在家中也有类似情况,请医生检查,分析:观察结果的解释与利用,,分析:观察结果的解释与利用,分析:观察结果的解释与利用,促进发展:有效观察的宗旨,幼儿教师不再为观察而观察 观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促使其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 观察帮助教师更好地读懂孩子的不同需要,促进所有孩子的发展 发现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以达到改进并完善的目的 使教师成为娴熟的观察者,促进其专业成长,,,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