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15 与苏-27 的性能比较.doc
4页F-15 与苏-27 的性能比较台军现役的 F-16 型机在其他国家的演习中与俄罗斯制造的苏-27 型机实地 较量过, 但每 场 都以失败收场,而 F-15 型机 则可以基本满足台军空防需求,言下之意是装备了 F-15 就可 以应付 苏-27 事实真是这样 么? 有台湾媒体近来报道称,台“国防部长”李杰日前证实,为弥补台空军 IDF 型战 机退役 后可能出现的战力空隙,台“国防部”已在台美军售会议中向美方提出购买美军二手 F-15 型战机的要求,不过美方尚未对此表态 台军现 役的 F-16 型机在其他国家的演习中与俄罗斯制造的苏-27 型机实地较量过, 但每 场都以失败收 场,而 F-15 型机 则可以基本满足台军空防需求,言下之意是装备了 F-15 就可 以应付苏-27事实真是这样么? 苏 -27 型机是俄罗 斯苏霍伊设计局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研制的单座双发全天候空中优势 重型战斗机,北约代号“侧卫” 1989 年 6 月 8 日,在法国巴黎的国际航空展览会上,苏-27 型战机首次公开亮相就以“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使世人惊叹不已 此后,在谈到这种威力强大的空中武器时,人们总免不了将它与另一位“空中骄子”— —美国的 F-15”老鹰”式战 机作一番比较,并津津乐道地分析两种战机在性能上的优劣。
空中机动性 “侧卫”无可比拟 俄制战机空中机动性能好是 举世公认的,而作为俄制战机中的佼佼者,苏-27 更是拥有 无可比拟的超强机动能力苏-27 除了能做出“眼镜蛇机动”这样不可思议的机动动作外, 还曾经创造出许多爬升速度、高度和高难机动动作的世界纪录与 F-15 相比,苏-27 在水平 盘旋、爬升性能上均占据优势,在进行高强度机动时,苏-27 的转弯角速度更大,转弯半径 更小,机动中的角度优势明显,可从转弯内侧占据有利的攻击位置 1992 年和 1994 年,俄空军利佩茨克前线航空兵飞行员战斗训练进修中心的苏-27UB 型 双座战斗教练机和美空军兰利基地第 1 战斗机联队的 F-15D 型机分别在大西洋海面上空和俄 罗斯境内组织了两次模拟空战演练 令美国人难堪的是,凭借其高超的机动性能,苏-27 在所有轮次的空中格斗对抗中均轻 松胜出在 F-15 攻击苏-27 的演练中,F-15 甚至一度因 苏-27 的大过载机动而完全失去目标 位置,最后不得不求助于地面引导员来寻找苏-27 突防能力 “侧卫”曾突破美航母防空圈 突防能力是衡量战机作战效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这方面, 苏-27 在低空高速突防方面, 曾经有过实际表现。
2000 年 10 月, “小鹰” 美军 号航母战斗群在日本海举行演习, 虽然美军进入一级战备, 但俄罗斯空军的苏-27 战斗机和苏-24RM 侦察机还 是数次突破美军防空警戒系统,“小鹰”从 号头顶掠过并拍下照片,震动了整个世界事后,俄空军还将美军士兵在航母上惊惶失措样 子的航空照片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小鹰”号的美军官兵 机载系统 各有所长 从机载系统性能对比上看,苏-27 与 F-15 各有所长前苏联航空电子设备大大落后于西 方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苏-27 座舱内的电子设备 只达到美国上世 纪 60 到 70 年代的水平,不 过其可靠性却丝毫不差1989 年巴黎航展上,一架苏-27 被雷 电击中,部分电子元件熔化, 竟仍能完成筋斗并安全降落 火控系统方面,苏-27 与 F-15 的机载雷达都是脉冲/多普勒雷达,搜索能力基本相同, 但由于计算机软硬件的差距,苏-27 装备的 Zhuk-27 雷达在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上不及 F-15 的 APG-70 多模式雷达不过,苏-27 配备了头盔瞄准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火控系 统方面的不足 武器系统方面,F-15 配备 1 门 M61-A1 20 毫米六管机炮,备弹 940 发,外部可以同 时 挂载 8 枚 AIM-9L/M“响尾蛇”近距、AIM-7F“麻雀”或 AIM-120 中距空空导弹。
苏-27 机身右侧机翼边条上方装有 1 门 30 毫米 GSH-301 机炮,备弹 150 发,外部可同 时挂载 10 枚空空导弹,包括 R-27ER 中距半主动雷达制导和 R-27ET 中距红外空空制导导弹 以及 R-73 近距红外制导空空导弹等 从武器性能上看,俄制 R-27 导弹与美制 AIM-120 导弹性能相近,而 R-73 导弹则在发射 距离、机动性能和弹头威力上均优于美制“响尾蛇”导弹 胜负还要看系统的对抗 总 的来看,在决定空中对抗胜负的三种关键能力: “发现目标的能力”(可发现的范围、 发现概率及抗干扰系数)、 “空中机动能力”(速度和高度性能、加速和爬升性能、水平和垂 直机 动性能)、 “武器杀伤能力” 这些指标当中,苏-27 与 F-15 相比,有的比 较突出,有的 旗鼓相当 不过, 在现代战争中, 空战已不再是单一飞机、 单一机种, 甚至不再是单一兵种的对抗, 而是整个作战系统的对抗 空战行动的实施和武器系统效能的发挥, 越来越离不开相互的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