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简(六)《郑武公夫人规孺子》有关历史问题解说.doc
5页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 鏈接: 收稿日期:2016年4月17日 發佈日期:2016年4月17日 頁碼:1/6 清華簡(六) 《鄭武公夫人規孺子》有關歷史問題解說 (首發) 王紅亮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一 問題的提出 清華簡《繫年》曰:“周亡王九年,邦君者(諸)侯(焉) (始) 不朝于周, 【八】晉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師三年,乃東 徙,止于成周,晉人焉始啟【九】于京師,鄭武公亦政(正)東方 之諸侯 ”筆者曾指出,此處之“周亡王九年”亦即周幽王九年(公 元前773年) 此年“周亡王九年,邦君諸侯焉始不朝於周”即指在 周幽王九年,“邦君諸侯”開始不朝周幽王此“邦君諸侯”本指外 諸侯,這一派是平王的堅定支持者,也是擁立平王完成東遷成周這 一行動的主要推動者,這一派人中《繫年》提出了一個重要的人物 ——晉文侯但據其他文獻相比較,除協助周平王東遷的除了晋文 侯外,還有鄭武公 《詩·王城譜》:“晉文侯、鄭武公迎宜咎(臼)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 鏈接: 收稿日期:2016年4月17日 發佈日期:2016年4月17日 頁碼:2/6 於申而立之,是為平王。
以亂,故徙居東都王城 ”[1]《國語·晉語 四》載鄭大夫叔詹回憶說:“吾先君武公與晉文侯戮力一心,股肱周 室,夾輔平王 ” 《國語·周語中》也載周大夫富辰說:“鄭武、莊有 大勳力於平、桓;我周之東遷,晉、鄭是依 ”據此,鄭武公確實與晋 文侯一道,協助平王東遷而據我們考察,此事發生在周亡王九年 (即周幽王九年,前773年)至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三年之 中[2] 但據史書所載,在周幽王九年至周幽王十一年,鄭武公尚未即 位,當位的應該是其父鄭桓公,而且鄭桓公實際上屬於周幽王一派 據《國語•鄭語》和《史記•周本紀》所載,鄭桓公友封於周宣王二 十二年(前806年) 周幽王八年(前774年) ,鄭桓公為司徒關 於鄭桓公之卒,古書有兩種不同記載:一是認為鄭桓公死於周幽王 十一年(公元前771年) ,次年(前770年)鄭武公即位周幽王十 一年(前771年) , “二歲,犬戎殺幽王於驪山下,並殺桓公鄭人 共立其子掘突,是為武公” 據此,鄭桓公應該死於周幽王十一年, 而此年鄭武公即位二是認為鄭桓公死於周幽王死之後、周平王時 期據古本《竹書紀年》載:“晋文侯二年,周宣王子多父伐鄶, 克之乃居鄭父之丘,名曰鄭,是曰桓公。
”[3]這兩種說法孰是孰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 鏈接: 收稿日期:2016年4月17日 發佈日期:2016年4月17日 頁碼:3/6 非,在此暫且不辨但無論哪一種說法,均說明周幽王時期執掌鄭 國的是鄭桓公,而且據《史記》所載,其在西戎入侵時和幽王同時 被殺,這說明鄭桓公是屬於周幽王一派的 因此,以上兩種說法面臨以下問題:第一、協助周平王完成東 遷的到底是鄭武公還是鄭桓公?第二、鄭桓公支持周幽王,鄭武公 支持周平王,從周幽王九年至幽王十一年的三年中,周幽王與其子 平王勢同水火,那麼身為父子的鄭桓公與武公為何會分屬不同的派 系、支持不同的君王呢?對於這兩個問題,筆者在以前的論述中, 由於材料所限,未能詳細解說最近看到新公布清華六《鄭武公夫 人規孺子》的相關內容,促使筆者對以上兩個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思 考,現在將思考的結果作一匯報,以求得到專家學者的指教 二 簡文中有關歷史問題解說 《鄭武公夫人規孺子》載: 吾君(指鄭武公—— 引者按)函(陷)【三 】於大難之中,凥(處)於 衛三年,不見亓(其)邦,亦不見亓(其)室女 (如)毋有良臣,三年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 鏈接: 收稿日期:2016年4月17日 發佈日期:2016年4月17日 頁碼:4/6 無君,邦家亂巳(也)。
【四 】自 (衛)與奠(鄭),若卑耳而 (謀)[4] 對於上引“吾君(指鄭武公——引者按)函(陷)於大難之中, 凥(處)於衛三年”之簡文,李學勤先生慧眼独具,已將其與前引 《繫年》 “周亡王九年”的一段簡文相聯繫[5],這對我們頗有啟發 筆者認為,此處所謂的鄭武公所陷之“大難”即指周亡王九年(周 幽王九年,前773年) ,周幽王由於廢嫡立庶,導致身為父子的幽王 與平王勢同水火、兵戎相見與此同時,諸侯也分化為兩派,或是 支持周幽王,或是支持周平王據《鄭武公夫人規孺子》可見,身 為父子的鄭桓公與鄭武公實際上也持不同政見,父桓公支持周幽王, 子武公支持周平王據前引《史記•周本紀》與《國語•鄭語》等所 載,就在西戎入侵時,鄭桓公實際上仍然在周王朝支持周幽王;那 麼,鄭武公到底處於何種處境呢? 據上引簡文可知,鄭武公由於與其父桓公產生政見分歧,實際 上離開了周室而到了衛國,故簡文謂“不見(現)其邦,亦不見 (現)其室” 筆者已經指出,周平王在周幽王九年已經稱為“天王” ,而此時 幽王仍在,各路諸侯對於尊哪位王無所適從,故簡文曰“三年無君,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 鏈接: 收稿日期:2016年4月17日 發佈日期:2016年4月17日 頁碼:5/6 邦家亂巳(也)” 。
我們知道,鄭武公是協助周平王東遷的重要支持者, 此處說“無君”顯然是面對周幽王與周平王這兩個王並存的局面所 發的無奈之辭 《繫年》載“三年,乃東徙,止于成周,……鄭武公 亦政(正)東方之諸侯” ,東遷以後,周平王即位,顯然無所謂“無 君”可言 另外,關於鄭武公出奔衛國,這是因為當時的衛武公也是周平王 的堅定支持者 《史記•周本紀》載:“(衛武公)四十二年,犬戎 殺周幽王,武公將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周平王命武公為公 ” 注釋: [1] 阮元:《十三經注疏•毛詩注疏》 ,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第696—697 頁 [2] 詳參拙文:《也說〈清華簡·繫年〉的“周亡王九年” 》 ,復旦大學古文字 與古文獻網( , 2012年1月12日;《清華簡〈繫年〉中周平王東遷的相關年代考》 , 《史學史 研究》2012年第4期;《由清華簡〈繫年〉論兩周之際的歷史變遷》 , 《史學月 刊》2015年第2期 [3] 方詩銘、王修齡撰:《古本竹書紀年輯證》 (修訂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2005年,第70—71頁 [4] 釋文參: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清華六整理報告補正》 ,清華大學出土 文獻與研究保護中心網 ( 鏈接: 收稿日期:2016年4月17日 發佈日期:2016年4月17日 頁碼:6/6 9595642/20160416052940099595642_.html) ,2016年4月16日。
[5] 李學勤:《有關春秋史事的清華簡五種綜述》 , 《文物》2016年第3期,第 8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