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农林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342农业知识综合四.doc
8页考试科目:农业知识综合四 第1页,共4页201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农业知识综合四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80分钟注意:所有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期货交易;2、农业剩余劳动力;3、农产品供给;4、政策的过程模型;5、恩格尔系数;6、农村社会学;7、农村权利结构;8、现代农业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1、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生产条件是( )A.土地 B.劳动力 C.农机具 D.资金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 B.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 C.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收入降低 D.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销售市场 3、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是( )A.向境外移民 B.国内大规模移民开荒C.农业内部消化吸收 D.向农业外部转移4、我国必须走资源节约、技术密集的农业发展道路,这取决于我国的( )A.基本国情 B.经济发展速度C.人口素质 D.改革环境5、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表明( )A.供给量的变动幅度大 B.价格的变动幅度大C.供给量的变动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D.供给量的变动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6、如果农产品需求弹性是富有弹性,那么价格变动幅度( )需求量变动幅度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其他7、下面哪一个不是农业的具体特点 ( )A.生产周期长 B.自然环境影响大C.收获时间集中 D.空间分散8、农产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 )A.能够购买的农产品数量 B.愿意购买的农产品数量C.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农产品的数量 D.愿意并且需要购买的农产品数量9、一股情况下,农产品需求与( )成正方向变化A.农产品价格 B.农产品成本C.消费者的构成 D.消费者收入水平10、可替代农产品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在( )上相似,并可相互代替的农产品A.产量 B.效用 C.规格 D.品质11、政策生命周期模型也被称为是( ) A.政策过程模型 B.政策系统决策模型C.理性决策模型 D.浙进决策模型12、下列政策手段中,属于经济手段的是( ) A.价格管制手段 B.财政手段C.法制手段 D.信用管制手段13、农业政策调整的形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A.农业政策增加 B.农业政策删减C.农业政策分解 D.农业政策更新14、系统模型认为,政策的输出是( )的结果 A.社会团体和个人互动 B.政治系统与社会团体互动C.政治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互动 D.内部与外部环境互动15、土地整合和土地利用政策属于( ) A.农业发展政策 B.农业结构政策C.农民增收政策 D.农村发展政策16、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 A.农村发展 B.农民增收C.农业增产 D.农业生产长期稳定增长17、农村社会学产生于( )A.19世纪三四十年代 B.19世纪七八十年代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20年代18、农村社会学的发源地是( )A.西欧 B.东欧C.美国 D.日本19、《江村经济》一书的作者是( )A.李景汉 B.费孝通C.杨开道 D.梁漱溟20、当代发达国家的农民完全是个( )的概念A.居住地 B.身份C.职业 D.生产方式21、在中国农村社会学史上,《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一书的主要作者是( )A.费孝通 B.梁漱溟C.杨开道 D.李景汉22、家庭是社会的( )A.初级群体 B.次级群体C.趣缘群体 D.弱势群体23、从性质上说,我国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 )A.农村党支部 B.村民委员会C.乡镇人民政府 D.公安派出所24、1908年,美国政府成立的农村生活委员会是( )A.主持美国农村调查研究的机构 B.负责美国农村救济工作的机构C.主持美国农村家庭主妇培训的机构D.负责美国农村儿童福利的机构25、农村社会的主体是( )A.农业经济 B.农村人口 C.农村土地 D.乡镇企业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农业的根本特点是农业的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分离。
( )2、恩格尔定律指随着家庭收入的减少,用于食品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 )3、供给价格弹性是商品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与商品自身需求相对变动的比值 )4、超市、连锁、配送是农产品商品化生产成熟的标志 ( )5、影响农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消费人口、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偏好、替代商品和补充商品的价格 ( )6.、我国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 )7、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特殊性可分为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 ( )8、农产品市场按交易方式可划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 )9、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对社会生活的政策干预更趋全面,尤其是加强了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以及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干预 )10、过程模型把公共政策视为政治系统对外界环境压力所做了反应 ( )11、当政策机构不健全时,我们需要对政策方案进行调整 ( )12、社区概念最早提出者是滕尼斯。
( )13、中国农民的概念主要是代表居住地 ( )14、中国土地改革中地主与富农的区别主要是土地占有量 ( )15、种植、养殖、采掘、加工等生产组织属于经济组织 (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农业政策分析主要采用哪些方法?3、中国农业政策有哪些基本目标?4、简述农户的涵义与农户的特点5、简述农村社区的特点与不同类型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你认为应如何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2、试结合实际阐述农业政策评估标准?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科目代码: 342 科目名称: 农业知识综合四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期货交易是按照一定的条件和程序,由买卖双方在交易所内预先签定买卖合同,而货款的交付与货物的交割则要在约定远期进行的一种贸易形式,属于信用交易范畴。
2、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3、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的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4、政策的过程模型也被称为政策生命周期模型,它试图通过阶段性的描述,对政策进行了程式化的分析5、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比重逐渐降低这一规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食品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6、农村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从农村社会的整体出发,通过农村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以综合的观点研究农村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7、农村权利结构是指农村社区的决策权力在各个阶层的分配状态,它具体表现为决策人的阶层构成及组织形式8、现代农业是指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手段装备的,采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科研成果的、运用管理科学和电脑等管理设备的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最新阶段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1、A;2、C;3、D;4、A;5、C;6、B;7、C;8、C;9、D;10、B;11、A;12、B;13、C;14、C;15、B;16、D;17、C;18、C;19、B;20、C;21、D;22、A;23、B;24、A;25、B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3、×;4、√;5、×;6、√;7、√;8、√;9、√;10、×;11、×;12、√;13、×;14、×;15、√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⑴产品贡献。
农业的产品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食品贡献,第二是原料贡献2分)⑵要素贡献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要素贡献,是指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从而推动非农产业的发展农业部门所提供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资本和土地2分)⑶市场贡献市场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活跃工业品,二是促进农产品流通2分)⑷外汇贡献外汇贡献是指通过出口农产品,农业为国家经济建设赚取外汇2分)2、农业政策分析主要采用以下方法:⑴社会调查法;(2分)⑵历史分析法;(2分)⑶结构分析法;(1分)⑷模型分析法;(1分)⑸社会试验法;(1分)⑹群众路线法1分)3、⑴建立社会主义农业市场经济体制;(2分)⑵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2分)⑶提高农业收入水平;(2分)⑷促进农村社会发展2分)4、⑴农户的涵义: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而组成的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家庭,称为农户它是唯一能够同时担当人类自身生产即种的繁衍和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这个双重生产任务的社会群体2分)⑵农户的特点:①一个农户通常是一个独立的生产单位它包括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而城市居民户,一般只是一个人类自身生产的单位,而不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