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盼红军_说课稿.doc
3页《盼红军》 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 盼红军 》,它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十册第九课,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这首歌原名为《采花》,是流传于四川南坪的民间小调歌词采用传统的民歌手法,按一年的月序和应时花卉的咏唱,使人们从中获得不少生产和生活知识语言朴素、精炼,每段仅两句歌词歌曲采用2/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由三个乐句组成几乎每隔一小节都出现切分节奏,使流畅的旋律略带轻盈跳荡的感觉这三个乐句在节奏基本相似的基础上,对各句的句幅和句尾的节奏做了微妙的变化,使之各具特点第一乐句为4小节,句末采用一字多音的拖腔,显得灵巧轻盈,这与歌词中借景抒情、表达喜事降临的欢乐心情相吻合第二乐句节奏与上句大体相同,但句子在第4小节的强拍上刹住,使乐句少了一拍,造成不稳定感,第三乐句的句首则在第二乐句末空出的弱拍切入,同样的歌词从强拍移向弱拍,歌词节奏作了紧缩,充分表现四川人民期待红军早日到来的殷切心情紧接着节奏比较舒展,有如人们想象着红军到来后的舒心和快慰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是五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和探索创造的能力增强。
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三、 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以及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盼红军》,使学生了解红军与人民的鱼水之情2、知识目标:通过学唱《盼红军》,掌握歌曲中多次出现的切分节奏3、能力目标:能用轻巧抒情的声音正确地演唱歌曲四、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重点是:能用轻巧抒情的声音正确地演唱歌曲难点是:掌握歌曲中多次出现的切分节奏五、 教法与学法:教法主要有:创设情景法、对比法、情感体验法、游戏互动法、听唱法等学法主要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运用感知、讨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创造、模仿等方法六、 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情境导入、聆听歌曲、演唱歌曲、拓展延伸、课堂小结五个环节一)情境导入: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给学生播放或展示在大自然中百花盛开的景象,让学生感觉是身临其境,并给学生讲解自然本身是个百花园,而在民歌中以花为主题展开的比比皆是请学生思考并演唱以花为主题的民歌,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盼红军》原名为《采花》。
二)聆听歌曲:为了引导学生用心聆听歌曲,明确学习的目的,开发对音乐的感知力,在初听之前,给学生提出问题: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请学生在初听结束后作出回答复听的目的是解决本课的难点--掌握歌曲中多次出现的切分节奏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对比法首先,请学生把歌曲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节奏在书本上画出来然后学习切分节奏的拍击,教师板书两种节奏型并拍击,请学生进行比较,并跟随老师拍击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创编带有切分节奏型的4小节2/4拍节奏,并指名拍击,加深对切分节奏的印象三)学唱歌曲: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为了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并且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采用了听唱法和比较法进行教学首先学生认真听录音,轻声跟唱,然后教师范唱乐谱并教唱乐谱,学习自学歌词,学会后教师用钢琴弹伴奏学生演唱最后学生可设计演唱形式,如:集体演唱、小组演唱、个人演唱等四)拓展延伸: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形成创造思维我依据本课的内容及情绪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创编活动学生可以创编与课本情绪一致的节奏、诗歌、舞蹈等也可自制打击乐器,自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并在音乐活动中开展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盼红军》,不仅体会了红军与人民的鱼水之情,而且还从中学到了不少生产和生活知识同学们也通过表演歌曲,感受了歌曲带来的欢乐情绪七、 板书设计: 盼红军原名《采花》 四川民歌切分节奏 X X XX比较:XX XXX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不当之处请评委指正批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