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教版语文《史记》选读期中试题12页.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文库****9
  • 文档编号:174433881
  • 上传时间:2021-03-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5.5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3-2014学年第三学段模块学分认定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注意:1.本试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第二卷务必答在所给定的答题纸上,各题必须在相应的位置 3.卷面要保持整洁,书写要规范,字迹要清晰否则扣卷面5分第Ⅰ卷(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攻城掠地 妒贤嫉能 运筹帷幄 对簿公堂 B.令行禁止 与世推移 暴虎冯河 豪杰蜂起C.按部就班 全神灌注 不知稼穑 高山仰止 D.搏闻强志 忧愁幽思 志洁行廉 礼贤下士2.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臣等以死守之B.今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C.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D.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故昔在殷王中宗,严恭敬畏天命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B.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改正朔,易服色C. 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D. 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后有君子,以览观焉小子何敢让焉B.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 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乃因史记作《春秋》D. 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A.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B.(孔子)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C.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D.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为作也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6—9题。

      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又战其北,大破之乘胜,遂破之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不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B.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C.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D.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7.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先入关者王之B.会项伯欲活张良C.沛公从百余骑D.因袭攻武关,破之8.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偶语:偶尔谈论B.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约束:规约C.方飨士,旦日合战 合战:会战D.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堵:不迁动,不变更。

      9.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节节取胜的原因,离不开他的军事策略,也离不开他实行了安民措施,使得人心所向B.高祖进入秦宫后,不恋重宝女色,自觉离开秦宫,还军霸上C.高祖入关后,约法三章,秋毫无犯,深得民心,可见他的高明之处D.文末的历史情节与《鸿门宴》的情节相近,这正是司马迁在纪传体文学中所采用的“互见法”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信陵君追至函谷关,抑之而还安陵人缩高之子仕于秦,秦使之守管信陵君攻之不下,使人谓安陵君曰:“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五大夫,使为执节尉安陵君曰:“安陵,小国也,不能必使其民使者自往请之使吏导使者至缩高之所使者致信陵君之命,缩高曰:“君之幸高也,将使高攻管也。

      夫父攻子守,人之笑也;见臣而下,是倍主也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敢再拜辞!”使者以报信陵君信陵君大怒,遣使之安陵君所曰:“安陵之地,亦犹魏也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愿君生束缩高而致之!若君弗致,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安陵君曰:“吾先君成侯受诏襄王以守此城也,手授太府之宪宪之上篇曰:‘臣弑君,子弑父,有常不赦国虽大赦,降城亡子不得与焉’今缩高辞大位以全父子之义,而君曰‘必生致之’,是使我负襄王之诏而废太府之宪也,虽死,终不敢行!”缩高闻之曰:“信陵君为人,悍猛而自用,此辞必反为国祸吾已全己,无违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乎!”乃之使者之舍,刎颈而死信陵君闻之,缟素辟舍,使使者谢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言于君,请再拜辞罪!” 王使人行万金于魏以间信陵君,求得晋鄙客,令说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复为将,诸侯皆属,天下徒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王又数使人贺信陵君:“得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乃使人代信陵君将兵信陵君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以酒色自娱,凡四岁而卒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王患之。

      患:以……为患B.使使者谢安陵君曰 谢:道歉C.吾已全己 全:使……保全D.乃使人代信陵君将兵 将:将军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信陵君“悍猛而自用”的一组是①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 ②有敢为魏使通者死 ③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 ④ 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 ⑤信陵君大怒,遣使之安陵君所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在魏国难当头之际,信陵君力排众议,挺身而出,抑蒙骜于关内,救魏国于水火B.子守管城的安陵人缩高因信陵君的命令而进退两难,但最终因安陵君而化险为夷C.信陵君复为将后,又自恃功高,日夜以酒色自娱,终被魏王“不信”而遭废黜D.信陵君重于诸侯,是因为他能为国纾难,而再度被黜,则因为魏王之不明不察 第Ⅱ卷(114分)四.(29分)13.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1)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2分)(2)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又恐失天下之贤人3分)(3)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4分)(4)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3分)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秋词二首刘禹锡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注]嗾:sǒu教,使⑴在这两首诗中,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极富哲理意蕴请以第一首诗中“鹤”的意象为例作一简要赏析6分)答: ⑵这两首诗的秋天的特点及给人的感受有何不同?从艺术表现手法看,两首诗中“春”的作用有何不同?请你分别作简要分析6分)答: 15.填写出下列名句。

      6分)(1)盖西伯拘而演《周易》; ;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司马迁《报任安书》)(2)谚曰:“桃李不言,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李将军列传》)(3) ,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4)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刘邦《大风歌》)五.(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8题 大漠中的生命先锋沙漠,不知创造出多少幅令观赏者凝眸驻足的迷人画卷一望无际的金黄世界,你看不到风沙的弥漫,只感到是那么安定纯静;几峰昂首踯躅的沙驼,传来悦耳的丁冬驼铃声;夜幕上硕大如磐的月轮,令人憧憬起童话的意境;在晨晕中跳动的朝暾又令人感到无限的温馨……这只是作家和画家笔下的大漠沙漠,不知创造出多少万古流传的浪漫诗篇诸如陈子昂的“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王昌龄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李白的“风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杜甫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张籍的“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李贺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虽然在这里我们会领略到比任何一幅图画都更深邃的壮观悲凉之意蕴,这毕竟只是诗人眼中的沙漠。

      如果用这些诗与画的描述来认识沙漠,所产生的只能是审美的错觉沙漠到底意味着什么,只有沙漠里的生命知道得最深刻对于这里的生命来讲,沙漠从来就没有诗情画意可言,而是意味着罕见的艰难、残酷的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