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化学复习钠及其化合物专项易错题及答案解析.docx
17页高考化学复习钠及其化合物专项易错题及答案解析一、高中化学 钠及其化合物1. 为测定某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假设仅含杂质氯化钠 ),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称量所需要的仪器是 _______________;(2)样品放在 _________( 仪器名 )中灼烧,在 _________( 仪器名 )中冷却;(3)实验中操作 A 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 ;(4)灼烧后的样品若在空气中冷却,会造成实验结果 _______(填 “偏大 ”、 “偏小 ”或“不变 ”);(5)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已知该样品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0.800,则本次实验的相对误差为___________;(6)将灼烧后的样品加足量稀硫酸溶解,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毫升 (按碳酸氢钠质量分数 0.800计算 )答案】电子天平坩埚 干燥器恒重偏大 0.768 -4% 640【解析】【详解】( 1)托盘天平不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精确称量固体质量的仪器是电子天平,故答案为:电子天平;( 2)灼烧应放在坩埚中,灼烧后的样品放在空气中冷却,碳酸钠吸水,所以放在干燥器中冷却,故答案为:坩埚,干燥器;( 3)反复灼烧至固体质量不再变化的实验操作叫恒重法,故答案为:恒重;( 4)灼烧后的样品放在空气中冷却,碳酸钠吸水,会造成实验结果偏大,故答案为:偏大;(5)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2NaHCO3232Na CO +H O +CO ↑计算,当 168gNaHCO 分解时固体质量减少62g,现在减少 3. 000g -2. 150 g =230. 850g ,所以3的质量为2.303g0.768 ,相对NaHCO2. 303g ,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3.000g0.7680.800100%4% ,故答案为:0. 768, - 4%;误差0.800( 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当 168g NaHCO3 参加反应时,产生 CO2 44. 8L = 44800 mL,当 3. 000g 0. 800=2. 400g 参加反应时生成 CO2640mL,故答案为 640。
点睛】本题考查了测样品纯度的实验设计,易错点是( 2 )问中“坩埚”易写成“坩锅”,( 5)问中对有效数字理解不清,易误写成 0. 77有效数字应从第一位不为零的数字算起,直到末尾数字为止的数字2.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 ( 下图所示 ) 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1) 请写出碳酸钠的一种用途 ________2) 写出上述流程中 X 物质的分子式 _________3) 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 70%提高到 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 ________( 填上述流程中的编号 ) 的循环,从沉淀池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_______4) 该流程中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添加顺序是:先通氨气后通二氧化碳,请说明理由:______答案】制造肥皂、制造玻璃等 CO2 I 过滤 氨气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远远大于二氧化碳,先通入氨气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解析】【详解】(1) 碳酸钠可用于制造肥皂、制造玻璃等;(2)沉淀池析出的为碳酸氢钠,煅烧炉中加热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则循环物质X为二氧化碳;(3)母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 、NHCl 、 NH、Na CO等,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432390%以上,应增加 I 的循环;固液分离方法为过滤;(4) 氨气易溶于水,二氧化碳溶解度相对较小,先通入氨气,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3. 有一包 NaHCO3 和 KHCO3 的混合物样品。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一定质量的混合物样品加入锥形瓶中,用针筒 a 分次注入一定体积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再用针筒b 收集生成气体的体积(忽略针筒壁之间的摩擦)(1)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反应生成的 CO2 体积,必须保证整个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如果往锥形瓶中注入稀硫酸的体积为V1mL,充分反应后,针筒b 中气体的读数为V2 mL,则反应中生成的 CO2 气体体积为 ______________mL2)某学生通过实验,测得如下数据(所用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下列分析推理错误的是 _________50mL 稀硫酸50mL 稀硫酸50mL 稀硫酸m(混合物)9.2g15. 7g27. 6gV(CO )(标况)2.24L3.36L3.36L2① 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5mol/L② 15 . 7 g 混合物恰好与稀硫酸完全反应③ 加入混合物 9. 2 g 时稀硫酸未反应完④ 计算出样品中 NaHC03 和 KHC03物质的量之比为 1:1(3)某同学设计了另一种方案,其操作流程如下:在转移溶液时,如果溶液转移不完全,则测得的混合物中 NaHC03 和 KHC03 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______(选填 “偏人 ”、“偏小 ”或 “不变 ”)。
答案】 V2-V1 ② 偏大【解析】【分析】【详解】(1)由于在密闭体系中注入 V1 mL的硫酸,导致此时注射器中也应该为 V1mL才能维持内部压强相等,所以后来生成的气体会导致体积在 V1mL的基础上增大 , 硫酸消耗引起的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二氧化碳的体积为两者的差;即 V2-V 1mL;所以本题答案: V2-V1;( 2)① m(混合物 )= 15.7gg ,V(CO2) 标况) =3.36L, m( 混合物 )= 27.6g , V(CO2) 标况)=3.36L, 说明此时混合物过量,根据-++)=n/V=3.36L/22.4L ?mol-HCO +H=H O+CO↑,可知c(H3221/0.05L=3mol/L, 所以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mol/L,故①正确;②由 m(混合物 )= 9 . 2g, V(CO) 标况) =2.24L,根据-+-HCO +H =HO+CO↑可知 n(HCO )=0.1mol,23223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为=9. 2g/0.1mol=92 g/mol , 15.7g/92 g?mol-1 =0.17mol ,50mL 硫酸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H +)=0.15mol ,所以15.7 g混合物恰好与稀硫酸不能完全反应,故②错误;③锥形瓶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钾与稀硫酸的反应,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CO +H=H O+CO↑,由表中的数据可知: m(混合物 )= 9 . 2g, V(CO) 标况) =2.24L3222此时硫酸有剩余,故③正确;-+-)=0.1mol,④由 m(混合物 )= 9 . 2g, V(CO2) 标况) =2.24L, 根据 HCO3+H =H2O+CO2↑可知 n(HCO3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9?2g/0.1mol=92 g/mol,根据所以样品中 NaHCO3和 KHCO3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故④正确;所以本题答案:②;(3) NaHCO3和KHCO3的混合物与过量的盐酸反应,溶液中溶质为NaCl和 KCl,该实验方案最后称量的是氯化钠和氯化钾质量,如果溶液转移不完全,称量的氯化钠和氯化钾质量偏小。
设样品为ag,如果样品全为NaHCO3,则最后称量的氯化钠质量为:58.5a/84g;如果样品全为KHCO3,则最后称量的氯化钾质量为74.5a/100g;因为58.5a/84g<74.5a/100g, 即样品中 NaHCO3越多或 KHCO3越少,最后称量的固体质景越小NaHCO3和 KHCO3物质的量之比越大;所以本题答案:偏大4. 往 100mL 的 NaOH 溶液中通入 CO2 充分反应后,在减压和较低温度下,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白色固体 M 通入的 CO2 的体积 V(标准状况)与M 的质量 W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试解答下列问题:( 1) A 点时,白色固体 M 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通入的 CO2 的体积为 _________mL(标准状况下,下同) 2) C 点时,白色固体 M 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 ,通入的 CO2 的体积为 __________mL 3) B 点时 M 的组成成分为 _________,物质的量之比为 _________,通入的 CO2 的体积为 __________mL 4)该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
答案】 Na2 332331:31792 1mol/LCO1120 NaHCO 2240 Na CO 、 NaHCO【解析】【分析】由图知 NaOH 质量为 4 g,物质的量为0.1 mol ,完全转化为Na2 323CO时, Na CO 质量为1330.1mol 106g/mol= 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