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学年湖南省湘潭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模考试卷.docx
6页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名讳(huì) 戏谑(nüè) 擀面杖(gǎn)B.捯气(dáo) 荣膺(yōng) 断壁残垣(yuán)C.剜肉(wān) 腌臜(ā) 呱呱坠地(guā)D.烟囱(cōng) 害臊(sào) 拗不过(niù)2、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霜风 一株 并排立着B.墓畔 繁多 长夜漫漫C.卧听 寂漠 郊原如海D.舵手 装饰 房舍如舟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正是清风送爽之时,那乐声穿林渡水而来,自然使人心旷神怡。
B.他的回答很简单,既不夸大,也非故意轻描淡写C.一场春雨过后,校园里的柳树冒出一片新绿,栩栩如生,让人不觉而生盎然之感D.每一个信手拈来的从容,莫不来自厚积薄发的沉淀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这一合作倡议不仅迅速得到国际社会关注,并且也已形成大量的合作机会B.通过观看央视播放的《记住乡愁》节目,使我对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C.C919大飞机是我国按照适航审定要求和主流市场标准自主研发的首款干线客机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满江红》中描述鉴湖女侠的巾帼英雄的形象,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选自《出师表》)【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诫子书》)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夫君子之行B.以塞忠谏之路也 静以修身C.年与时驰 愿驰千里足D.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论其刑赏2.下列句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A.业精于勤B.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C.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3.翻译下面的句子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A.【甲】【乙】两个选段分别是诸葛亮对刘禅和儿子的劝诫B.【甲】段诸葛亮劝诫刘禅要亲贤远佞,做一个赏罚分明的明君C.【甲】文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刚柔相济,富有音韵美;【乙】文则以骈句为主,句式对称,整齐和谐,富有韵律美D.【甲】【乙】两文都是诸葛亮脍炙人口的名篇甲】文集叙事、议论为一体,忠心可鉴;【乙】文则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期待殷切5.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几乎是神的化身你了解的诸葛亮还具有哪些可贵品质?他的这些品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任写两点谈启示)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不求甚解》中节选的文字,完成小题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 )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 )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 )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 )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西1.依次填入选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见解 了解 曲解 理解B.见解 了解 理解 曲解C.了解 见解 理解 曲解D.了解 见解 曲解 理解2.对选文的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B.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C.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D.能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3.下列关于选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在第1段中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B.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C.选文第5段作者以普列汉诺夫为例,告诉我们不能死读经典著作,必须活读,就是说,不用记住经典著作中的一些字句。
D.选文举诸葛亮的例子,说明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4.下列对选文语言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犀利,富于气势B.平易亲切,逻辑缜密C.叙述条理,层次清晰D.正面举例,反面说理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辛苦遭逢起一经 起一经:(2)干戈寥落四周星 寥落:(3)零丁洋里叹零丁 零丁:2.根据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从修辞角度)(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修辞、炼字的角度)3.下面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着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C.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艺术效果D.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六、语言表达(共10分)根据下列情境,按要求答题2019年6月8日下午,高考最后一场考试即将结束安徽合肥十中考点大门外,已聚集了多名考生家长下午5时许,英语考试结束,考生陆续走出考场一位身着黄色T恤的高个小伙从大门走出,脸露微笑,步伐轻盈,他径直走向人群母亲冲着他说了句:“结束了!”小伙回:“妈,我有话和你讲这位母亲还没来得及反应,儿子突然跪了下去,高声说:“妈,谢谢您!这些年您辛苦了!”母亲见状,双手抱住儿子的头,哭了出来假如你目睹了这一幕,你会对小伙说些什么?七、作文(共40分)学完本文,请以“我眼中的屈原”为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2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