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PC建设模式解析》.pdf
35页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EPCEPC建设模式解析建设模式解析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原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传统建设模式及业主面临的尴尬传统建设模式及业主面临的尴尬 EPCEPC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 二二 国家对国家对EPCEPC的相关政策的相关政策 三三 国家现行国家现行EPCEPC管理规范性文件管理规范性文件 四四 目录目录 传统建设模式及业主面临的尴尬传统建设模式及业主面临的尴尬 一一 设 计 施 工 采购包 招 标 建设项目(业主) 设计包 立 项 顺序操作 施工包 平行发包 传统建设模式及业主面临的尴尬传统建设模式及业主面临的尴尬 ————传统建设模式的操作方式传统建设模式的操作方式 传统建设模式各方关系示意图 合同关系合同关系 管理协调关系管理协调关系 传统建设模式及业主面临的尴尬传统建设模式及业主面临的尴尬 ————传统建设模式的各方关系传统建设模式的各方关系 投资超概 项目实施结果 工期超时 “两超” 项目实施过程 设 计 方 施 工 方 协调难!自己 埋单算了…… 谁的责任? 传统建设模式及业主面临的尴尬传统建设模式及业主面临的尴尬 ————传统建设模式实施的尴尬传统建设模式实施的尴尬 EPCEPC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 二二 EPCEPC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 ————EPCEPC模式的由来模式的由来 最早在西方 国家出现 在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和美国,EPC模 式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私人投资项目中出现 出现背景 根据美国福罗里达工程总承包模式研究小 组的研究结果,以及英国工程管理专家的观 点,其出现背景正是基于传统建设模式业主 遭遇的尴尬: ⑴ 在传统模式下,业主对工程监理方在 控制预算和工期方面信心不足。
出现背景 ⑵ 在传统模式下,出现质量事故后责任方 不易很清楚辨识,设计和施工方往往相互推诿 ,导致业主的利益得不到保证,甚至业主不得 不为难以辨识的责任而自己承担后果 ⑶ 在传统模式下,由于是设计完成后才开 始进行施工招标,这对于工期紧的项目十分不 利 EPCEPC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 ————EPCEPC模式的由来模式的由来 出现背景 ⑷ 工程施工中,由于设计失误或设计配合 等问题,经常发生难于分清责任的多方争端, 严重影响项目实施效率 ⑸ 施工过程中,由于业主的平行发包,致 使设计—采购—施工三方间的任何一种不协调 ,最终都将转嫁为向业主的索赔,使业主被索 赔的风险增大 EPCEPC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 ————EPCEPC模式的由来模式的由来 出现背景 在上述背景下,业主就十分期望能出现一 个新模式来解决上述问题,于是工程总承包( EPC)模式便应运而生! EPCEPC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 ————EPCEPC模式的由来模式的由来 原建设部建市【2003】 30号文“关于培育发展工 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 企业的指导意见”中,给 出的工程总承包定义 工程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 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 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 工验收)等,实施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 。
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 目的质量、工期、造价等向业主负责工程 总承包企业,可依法将所承包工程中部分工 作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企业,分包企 业按照分包合同约定对总承包企业负责工 程总承包的具体方式、工作内容和责任等, 由业主与工程总承包企业在合同中约定 EPCEPC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 ————EPCEPC模式的定义模式的定义 设计(E)+采购(P)+施工(C)合同 建设工程项目 E、P、C 打捆合同 EPCEPC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 ————EPCEPC模式的发包方式模式的发包方式 业主 总承包商 设计分包商供货商 合同关系 管理协调关系 施工分包商 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 业主代表 EPC建设模式各方关系示意图 EPCEPC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 ————EPCEPC模式相关方关系模式相关方关系 工程总承包 特征 业主将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 行等全部核心工作都发包给一个承包商来组织实 施,工程总承包商按合同约定对整个项目承担总 体责任,在项目完成后,业主只需“转动”总承 包商交给自己的“钥匙”,项目即可启动投产。
因此,工程总承包模式也称为“工程建设 一体化”模式 EPCEPC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 ————EPCEPC模式主要特征模式主要特征 激励机制 传统建设模式 的价值链 (单点盈利模式) EPC模式的价 值链 (多点盈利模式) EPCEPC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 ————EPCEPC模式的五大机制模式的五大机制 设计采购施工 设计采购施工 整合机制 合同关系整合 利益关系整合 工作关系整合 将传统建设模式下平行发包的设计、采购 和施工三个合同,整合为一个总承包合同,大 大简化了合同关系,降低了合同管理难度和工 作量 将传统模式下E、P、C三足鼎立的利益格 局,以合同为纽带将其整合为协作式单一利益 主体使设计、采购和施工三方从 “各打小 算盘”的责任、利益博弈,转化为“一盘棋” 的协作和协同 将传统模式下E、P、C三方的非合同关系 整合为强制性合同关系,变“义务”性配合为 “责任”性合作 EPCEPC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 ————EPCEPC模式的五大机制模式的五大机制 协同机制 1+1=1 (一盘棋效应) 1+1>>2 (优势互补效应) EPC模式下,E、P、C三方是一个高度协同 的利益统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而必须 “一盘棋”一样步调一致、统一行动,而非各自 为政、互设“自留地”。
EPC模式下,E、P、C三方为了在项目的整 体成功中收益,工作过程中往往可以发挥各自优 势,来补充对方能力的不足,如设计方对施工方 的“技术”补充,以及施工方对设计方的“经验 ”补充等,从而形成1+1>2的协同效应 EPCEPC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 ————EPCEPC模式的五大机制模式的五大机制 强化质量 管理机制 监理工程师 + 总包商双重管理 共苦不同甘 机制对强化的保障 传统模式下,对施工承包商的管理只有监理工程师在实施 ,而EPC模式下,对施工承包商的管理是监理工程师和总承包 商的双重管理,这种双重管理机制在国内监理工程队伍已经“ 变色”和“蜕化”的现状下更显弥足珍贵! EPC模式下,总包方与业主首先建立了总体负责的合同关 系,另一层面总包方与施工分包方又构建了施工分包合同关系 在此合同关系下,分包方出现的任何质量问题,都将首先由 总包方负责,而分包方若偷工减料而获取的利益总包方始终无 法“分享”,这就形成了总包方与分包方“只能共苦不能同甘 ”的利益、责任机制,该机制即保证了总包方与分包方间不可 能出现“狼狈为奸”的风险,总包方对分包方的质量管理必定 是严格的,甚至是超过监理工程师的。
EPCEPC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 ————EPCEPC模式的五大机制模式的五大机制 业主的风险 转移机制 业主可以 转移风险 总包商有能 力控制风险 传统模式下业主最大的风险往往是因E、P、C三方无处不 在且防不胜防的“扯皮”而转嫁给业主的风险,最终表现为投 资风险、工期风险和管理责任风险等EPC模式下,责任主体 单一,且大都采用总价合同,总包商对投资、工期、质量、安 全等负总责,因而业主可以将传统模式下的风险全部以合同约 定转嫁给总包商 业主转嫁风险的前提是总包商有能力管理风险,否则这种 转嫁将无意义在以设计为龙头的EPC模式中业主的这种转嫁 尤其可以得到保障:该模式下,设计单位可以充分发挥其技术 优势和管理能力优势,有足够的能力协调施工承包商和供货商 ,并通过其强大的技术能力从中收益并对建造过程中的各类风 险实施有效控制(这一点业主方几乎无法做到) EPCEPC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 ————EPCEPC模式的五大机制模式的五大机制 缺点 第一,由于没有完成设计即进行招标,业主 准确定义项目工作范围的难度增加,双方对项目 工作范围及合同费用容易产生争执。
第二,EPC总包商合同责任增大,对其管理 能力要求高 第三,是否能够选择到有足够胜任力的EPC 总包商成为业主面临的最大风险 EPCEPC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建设模式的核心机制 ————EPCEPC模式的缺点模式的缺点 国家对国家对EPCEPC的相关政策的相关政策 三三 工程总承包模式诞生以来,由于其独特的优势一直受到业主方的 青睐,发展迅速,该模式在法国、希腊、英国、丹麦、挪威、瑞典、 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等工业化国家,以及泰国和巴西等国 ,已被普遍应用根据美国设计建造学会(DBIA)的统计,到2015 年55%的建设工程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实施 EPC模式在我国起步较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关 注并推行工程总承包,建设部2003年颁布《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 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国家大力提倡并推进 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新起点工程总承包模式率先在石化、电力、冶 金等行业推广,八十年代后期在水电工程项目上起步,目前已被各 行业广泛接受并采用,尤其是水利水电行业有方兴未艾之势 国家对国家对EPCEPC的相关政策的相关政策 ————EPCEPC模式的发展态势模式的发展态势 (一) 建市[2003]3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 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
积极推行工程总 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是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 业调整经营结构,增强综合实力,加快与国际工程承包和管理方式接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新形势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走出去”的发展 战略,积极开拓国际承包市场,带动我国技术、机电设备及工程材料的出口,促进劳务输出 ,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国家对国家对EPCEPC的相关政策的相关政策 ————相关文件相关文件 (一) 建市[2003]3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 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1“鼓励具有工程勘察、设计或施工总承包资质的勘察、设计和施工企业,通过改造和重组,建立与工程 总承包业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项目管理体系,充实项目管理专业人员,提高融资能力,发展成为具有设计、 采购、施工(施工管理)综合功能的工程公司,在其勘察、设计或施工总承包资质等级许可的工程项目范围内 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
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企业也可以组成联合体对工程项目进行联合总承包 2 “鼓励具有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资质的企业,通过建立与工程项目管理业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 、项目管理体系,充实项目管理专业人员,按照有关资质管理规定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工程项目范围内开展相 应的工程项目管理业务 3 “打破行业界限,允许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取得其他相应资质 国家对国家对EPCEPC的相关政策的相关政策 ————相关文件相关文件 (二) 建设部建市综函[2011]10号:关于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 筑市场监管司201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2011年将出台《工程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