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积单位》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
3页《体积单位》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内容来源:小学数学五年级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 题:认识体积与容积单位 课 时:(共1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和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2.教材分析教学时,教师应注重直观教学,可以结合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等直观模型,介绍常用的体积单位,并初步了解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与联系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操作活动,先让学生用橡皮泥或其他物品切出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再组织学生用1立方厘米的橡皮泥或学具拼一拼,感受2立方厘米、5立方厘米的大小,然后让学生制作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学生制作时花的时间可能较多,可以与切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的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制作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的实际感受,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最后,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体积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物体,对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物体,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特别关注3.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度、长度单位,面积、面积单位,体积和容积的定义等知识学生认知特点:从已有经验出发,体现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过程,而活动无疑是这个过程的再现大量的活动又为从直观辦认到探索特征提供了坚实的素材基础,学生基础知识较好,初步具备了理论分析和探究能力在教师引导下,可以自主分析问题教学目标:(依据课标、教材、学情—1.2.3)1.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和1升、1毫升的实际大小的表象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评价任务:(依据教学目标—1.2.3)1.学生能很好的掌握体积与容积的含义落实目标1)2.培养学生观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落实目标2)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审题的意识和应变能力(落实目标3)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不要写成教学实录)评价要点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活动一:复习旧知1.什么是体积?什么是容积?2.谈话引入:要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不可能总借助于水,其实我们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单位,那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体积单位。
(板书课题)(完成目标一)学生能很好的掌握体积与容积的含义评价目标一)环节二:讲授新课(20分钟)活动一:认识体积单位1.让学生猜想怎样的图形可以代表一个体积单位,交流并汇报,得出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代表一个体积单位2.认识1立方厘米,拿出学具,通过看一看、量一量、说一说来认识1立方厘米3.认识1立方分米与1立方米4.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5.认识生活中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知道1粒花生米的体积约为1立方厘米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1个29英寸电视机包装箱的体积约1立方米活动二:认识升和毫升1. 课件出示:油桶与奶的净含量,发现新的单位2. 寻找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得出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完成目标二)采用自学的方法了解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容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可以培养学生观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评价目标二)环节三:练习巩固(10分钟)活动一:1.(1)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2)填上适当的容积单位2.估一估,下面杯中有多少毫升水?3. 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4.拓展提高桌上有一个容积为500mL杯子与一个容积为300mL杯子,你能利用这两个杯子量出100mL的水吗?(完成目标三)通过不同类型、层次不同的练习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审题的意识和应变能力。
评价目标三)环节四: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1dm3=1L 1cm3=1mL板书设计:体积单位立方厘米(cm3):棱长1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cm3立方分米(dm3):棱长1d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dm3立方米(m3):棱长1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m31 dm3=1L 1 cm3=1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