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武基础资料汇编0601.doc
13页1目 录第一章、 灵武市概况................................................................................................................1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1一、地形地貌....................................................................................................................1二、气象气候....................................................................................................................1三、地质和水文................................................................................................................1四、自然资源....................................................................................................................2五、历史沿革....................................................................................................................3第三章、 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3一、人口............................................................................................................................3二、经济发展....................................................................................................................4三、社会发展....................................................................................................................7第四章、 现状用地概况及评价................................................................................................8一、市域............................................................................................................................8二、城区............................................................................................................................81第一章第一章灵武市概况灵武市概况灵武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东南方向,地处黄河上游,银川平原与鄂尔多斯台地结合部。
灵武市东与盐池县相连,南与吴忠市利通区、同心县接壤,西傍黄河,与永宁县隔河相望,北与银川市兴庆区、内蒙古鄂托克前旗相邻西部川区,沃野阡陌、鱼跃粮丰;东部山区既有广袤无垠的草原又有黄沙漫漫的荒漠丘陵全市辖区面积 4639平方公里全市辖 6 镇 2 乡 1 个街道办事处,15 个居委会,76 个行政村,1 个林场, 1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 年末总人口 23.41 万人,其中回族占 51%2008 年,全年全市生产总值 84.6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 7.16 亿元;全市三次产业为6.23:81.46:12.31第二章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一、一、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灵武市自然地形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即东部山区,西部川区,海拔在 1107-1647米之间山区属鄂尔多斯台地,包括丘陵、沙漠,占全市总面积的 89%;丘陵地带地形开阔,是天然牧场,占山区面积的 22%川区系黄河冲积而成,占全市面积的 11%,是全市的粮食主要产地二、二、 气象气候气象气候灵武市地处我国中温带大陆内部,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冬春长、夏秋短,冷热悬殊,雨雪稀少,气候干燥,日照充足,风大沙多全年日照时数 4434.7 小时,平均每天 12.1 小时。
7 月最长,每天日照 14.5 小时;12 月最短,每天日照 9.5 小时日照时数川区平均每年为 3012.5 小时,日照百分率为 67.9%;山区平均每年为 2775.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 62.3%气温特点是年平均气温川区略高于山区,山川均为七月最热,一月最冷气温绝对最高为 41.4℃(1995 年 4 月 17 日),最低为-28℃(1954 年 12 月28 日),气温日较差最高达 33.1℃(1995 年 4 月 17 日),无霜期多年平均为 157 天三、三、 水文水文地质地质灵武市总体上属水资源缺乏地区,水资源总量为 6.817 亿立方米,具有时空变化大、水质复杂、泥沙含量多等特点但西部平原为“富水区”(当地地表水资源为 0.007l 亿立方米,每年引取黄河水 6.69 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为 6.6971 亿立方米),东部台地为缺水区1、、地表水地表水地表水除东部与盐池交界处部分地区属盐池内流区处,其余均属黄河流域,又可分为北部黄河右岸渚沟流域和南部山水沟(苦水沟)流域地表水溶解性总固体是全区较高地区之一,多年平均变化在 1--5g/L 之间22、、地下水地下水地下水资源总量为 1.823 亿立方米:其中川区为 1.76 亿立方米(占总量的 97%),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在 0.5--14g/L 之间。
其中,浅层地下水除川区和磁窑堡等部分地区属淡水可饮用外,其他大部地区,全为咸苦水,且含氟量远远超过生活饮用水 1mg/L 的标准四、 河洪、山洪及防治河洪、山洪及防治六十年代初在黄河沿岸修筑了防洪堤,1979 年在原有基础上根据历年洪情,又设计修筑了防御 6000 立方米/秒的防洪工程,长约 358 公里,做各种防洪码头 37 个,护岸工程 9 处,这些工程经受了 1981 年 5750 立方米/秒洪水的考验灵武市东部山区共有 54 条大小山洪沟1978 年开始,在大河子沟口修筑了库容1220 万立方米的旗眼山调洪库,开挖了大河子沟,全长 18 公里,对填方堤险段砌护2819 米,并对发源于泄洪沟以东山地的十三条洪水沟进行了整治,在七条冲刷严重的沟口筑混凝土引水坝七道,总长 3228 米,修建跌水三处,在现有基础上,可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五、 工程地质工程地质根据九十年代初期工程地质勘测报告:1、地质构造:灵武市在构造位置上处在银川地堑南段的顶角区内,即南部坳陷沉降中心部位银川地堑是鄂尔多斯周边断陷带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全新世以来具有活动性的断陷盆地,该断裂地表均被冲积层所掩盖灵武城区东 3 公里处一南北走向,向西倾斜的正断层,为黄河大断裂的南段,构成了银川地堑南段东侧的构造边界。
2、地层:第四纪的沉积物组成简单,除上部厚约 1 米填土外,其下为黄河冲积地层1)填土:厚度 0.5—1.2 米,以素填土为主,一般具有中等压缩性2)粉土:始见深度 0.5—1.1 米,厚 0.8--6.0 米不等,中等压缩性3)粉质粘土:埋深 6 米以上,始见深度 0.7 米,厚 0.8—3.6 米,中等压缩性4)粘土:埋深不一,中等压缩性 (5)粉细砂层:颗粒以石英、长石、云母为主,埋深在 5 米以下3、地基土液化分区: (1)老城及 307 国道以北、灵武绒线厂以东地区为轻微液化区2)老城与 307 国道之间及老城东、南、西部地区为中等液化区3)307 国道以北,东大沟以东到灵武绒线厂为严重液化区六、六、地震地震灵武是一个多种构造体系交织复合的多震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较大的地震,小震活动频繁不断自公元 876 年至今,地堑内共发生 M≥5.0 级地震 19 次,其中 8 级地震 1 次,6—6.5 级地震 3 次,5—5.75 级地震 15 次地震烈度以横城——红土坡一线为界,以西为八级烈度设防,以东为七级烈度设防灵武城区属八级烈度设防区七、七、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灵武市各类资源丰富。
“兴唐贡米” 、长红枣、牛羊肉享誉区内外,甘草、枸杞、二毛皮、羊绒等驰名中外,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市、牧区示范市、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市 (一一)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其东部台地堪称“煤海” ,探明煤炭储量达 273 亿吨,被列入全国十三个亿吨煤炭基地市域内已形成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为主体,粮食加工和皮、毛、绒加工为核心的工业体系 (二二) )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境内旅游景区景点有鸳鸯湖、新石器文化遗址、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南磁湾恐龙化石遗址、汉代墓群、镇河塔、马鞍山甘露寺以及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流水生态旅游区等,是全区理想的旅游休闲胜地3八、八、 历史沿革历史沿革灵武一带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3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即有人类在灵武北部的横城水洞沟繁衍生息距今五千年至七千年,灵武市北部二道沟、东部的鸳鸯湖等地也生活着新石器时代的人群夏、商两代,灵武是土方、羌方的居地西周时期,灵武境内的部族谓之戍狄,春秋战国时期属秦国管辖秦始皇统一全国,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套地,据有宁夏河东地区,开始在此戍边设立于西汉惠帝四年(公元前 191 年)的灵洲县是灵武历史上设置最早的政区机构。
因当时灵洲县在黄河中的沙洲之上, “随水上下,未尝沦没” ,而得名“灵洲” 唐代天宝十四年(公元 755 年),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入四川,太子李亨北赴灵武,于七月十二日在南门楼登基即位,称为唐肃宗 北宋咸平五年(公元 1002 年)在夏州兴起的党项族首领李继迁攻占灵州,改灵州为西平府,为其王国都城宝元元年(公元 1038 年),李元昊正式立国,号“大夏” ,史称“西夏” ,迁都兴庆府(今银川市)灵州为西夏第二大城,与兴庆府并称“东西两京” ,成为西夏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之一明洪武平十六年(公元 1383 年),古灵州城西南角为河水浸毁,于故城北十余里处筑城宣德三年(公元 1428 年),又在相距东北五里处筑城景泰三年(公元 1452 年),增筑新城,即今之灵武城清初,政区设置沿袭明制雍正三年(公元 1725 年),将灵州作为直隶州,大致包括今灵武、同心、盐池三县全部和吴忠市部分地区民国 2 年(公元 1913 年) ,改灵州为灵武县,属宁夏省新中国成立之初,灵武县属宁夏省,政区为 l 市(吴忠市)6 区1958 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属自治区管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