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刘十九》魅力的解读.pdf
2页《问刘十九》魅力的解读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刘洪胜 五言绝句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重要体裁之一,由 于篇幅限制,它无法通过回环往复的叙述、富丽精工的 词藻与其它诗歌体裁一决高下,而诗人们也几乎不会 指望由它来显示自己作诗时“无一字无来处”的才学但 是,成功的五绝创作又丝毫不比文学史上那些长篇巨 制逊色,相反,它们带给人们的是不一样的艺术感受,也 因此,它们同其它诗歌体裁一道共同满足了人们的审 美需求正如当我们沉醉于白居易的《长恨歌》而不觉其 长的时候,同样也会深深沉醉于元稹《行宫》的寥寥数语 而不觉其短从人选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古典诗歌数量 来看,五言绝句占了很大一部分或许编选者考虑到五 绝篇幅短小,而语言又常常明白如话,比较容易为初学 者接受才有意为之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许多五言绝 句也就常常为人囫囵看过而不去细加品味,这样虽不 至于郢书燕说,但对于诗歌的魅力总不能做到剀切解 读,终有买椟还珠之憾所以,敏锐地发现这些诗歌的 魅力所在,从而领悟看似简单的诗歌中所蕴含的极其 丰富的内容就显得较为迫切笔者就以白居易的一首 五言绝句《问刘十九》为例,对其魅力进行解读,看看这 样一首简单的小诗究竟凭什么为人们历来称道。
《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 雪,能饮一杯无?” 这首诗题目虽日问,其实是在邀请朋友,所以它的 功能也就相当于一封邀请函我相信每个读过这首小 诗的读者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即不禁要替这位刘 十九作一声肯定的回答但是,当我们真正思考这种发 自内心的一致时,就不得不折服于这首小诗的特殊的 鞋力 大多数赏析这首诗的人都是从意象的组合、颜色 的搭配以及巧妙的设问人手的当然,无可否认,新醅 酒、小火炉和雪给人带来的味觉、感觉上的刺激对读者 SHIWENSHANGXI 9} I—'■■l 会有强烈的感染力,而绿、红、白的颜色搭配也不可说 不别致,最后的设问亦确实比直叙有情趣得多但此诗 的魅力远非如此,它更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对友人之间 闲谈所需要的那种充满舒适感的氛围的营造,而这种 氛围恰恰赢得了读者对它的近乎源自潜意识的认同 据朱金城先生《白居易集笺校》记载,此诗作于元 和十二年白居易江州司马任上1]题目中的刘十九当 是白居易在江州经常往还的朋友之一这位刘十九是 嵩阳处士,姓名不详,白居易在多首诗中提到过他,(如 《刘十九同宿》《雨中赴刘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刘已先 去因以四韵寄之》《蔷薇正开春酒初熟因招刘十九张大 夫崔二十四同饮》)可知他们是比较知心的友人。
所以, 此诗末句“能饮一杯无”所问之人并非一般人而正是诗 人要好的朋友,而此诗所要营造的氛围显然就是两相 知友人闲叙所需要的氛围了在诗歌的前三句,诗人罗 列了他认为对这一氛围的营造具有诱惑力的因素,酒、 小火炉和下雪的天气但如果考虑诗人此时的境地,就 不难发现其实四句诗中还暗示了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 因素,那就是诗人的居所,而这一点对刘十九来说是不 言而喻的对于自居易的居所状况,诗人在《琵琶引》中 有过一段描述:“浔阳小处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 近湓江地底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中,“小处”又作 “地僻”,浔阳即江州治所虽然白居易在这里强调的是 浔阳地区音乐的匮乏,但客观上也展示了诗人的居处 环境地僻”说明浔阳地处偏远,而偏远之地,人烟自 然稀少;“住近湓江”是说白居易的住处靠近江边,“黄 芦苦竹绕宅生”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这样看来,白居 易的居所也就几乎是南方江村了也就是说,白居易邀 请朋友所赴之地并不是大城市的亭台楼阁,而正是他 所居住的江村小屋 下面再看诗中的其它几项营造氛围的要素是怎样 发挥作用的在诗人的江村小屋中,他准备好了酒和小 火炉绿蚁新醅酒”显然是友人间闲叙藉以助兴之物●___一 2014年第1期(总第287期)l 5l l “绿蚁”之漂浮足以证明酒之新,但更是对对方品尝欲 望的“勾引”。
新酒甫成,白居易首先想到的是与刘十九 同杯共饮,刘十九当然为朋友的这份隋谊打动何况对 于新成之酒,谁不想一尝为快呢?小火炉烧得正旺,而 那漂着“绿蚁”的新酒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诱人 “小火炉”而“红泥”,“红泥”而“小火炉”,暗示的是感觉 上的温馨寒夜之茫茫与江边小屋中的小火炉之小正 形成强烈的对比,正是这种大与小的不平衡反而增加 了炉边人感官上的舒适与满足,因为这种对比越明显, 就越使人觉得这小小的温暖之珍贵与难得所以,在他 的江村小屋中,诗人不仅精心操持着物品,同时,他也 精心琢磨着自己的诗艺再看“晚来天欲雪”,这是本诗 中最重要的一句,也是最能体现诗人不凡情趣的地方 在诗人看来,雪在今夜不一定是必需的,但有了雪,今 夜的闲叙将会格外有情致,而这次的邀请也就更加有 诱惑力其实,有了雪,就使屋内屋外的对比更加明显: 一寒一暖;一边是无边的寂静,一边是投机的絮语;屋 外是辽阔的黑暗,屋内是温馨的亮光另外,虽然“绿蚁 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语句之轻快,意象之清新已经体 现了诗人感情的愉悦,但直到“晚来天欲雪”,这种愉悦 的感情才达到极致晚来天欲雪”既像是出乎诗人的 预料,使得他早已准备好的新醅酒与小火炉一下子有 了意义,诗人顿时感到兴奋与惊喜;又像是诗人期待了 已久的雪天今夜就要出现了,他感到之前准备新醅酒 和小火炉的工夫终究得到了回报而不是徒劳。
其实,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本身就魅力十足,而一句 “晚来天欲雪”让读者对诗中所散发的诱惑简直无法抗 拒,难怪诗人紧接着就发出“能饮一杯无”的邀请这时 候,“能饮一杯无”已不仅是对首句“绿蚁新醅酒”的回 应,更是向读者早已折服的感觉施加最后一点刺激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首小诗的独特性,我们还可以 选择白居易另外的同类题材的诗歌加以对比通过对 比我们可以明显体会到何以同是招友同饮的诗,它们 带给我们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感觉第一首是《蔷薇正开 春酒初熟因招刘十九张大夫崔二十四同饮》,它与《问 刘十九》作于同一时期诗日:“瓮头竹叶经春熟,阶底 蔷薇人夏开似火浅深红压架,如饧气味绿粘台试将 r— —1 J52 J 2014年第1期(总第287期) 诗句相招去,倘有风情或可来明日早花应更好,心期 同醉卯时杯 1 很明显,这首诗招友的资本其实只是意象本身如 春天、蔷薇、春酒等的感召力和诗人顺便提及的愿与友 人同醉的期望,而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各自 独立而不是彼此影响交错,因此也就无法形成比自身 更多的东西,而那种深具诱惑力的氛围也就无从谈起 再如诗歌《雪夜对酒招客》:“帐小青毡暖,杯香绿蚁新。
醉怜今夜月,欢忆去年人暗落灯花烬,闲生草座尘殷 勤报弦管,明日有嘉宾E1] 这首诗与《问刘十九》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比如都写 了冬雪,都提到漂着“绿蚁”的新酒,小火炉被换成了青 毡但是在这些表面的相似背后,却是诗人精神状态的 迥然不同我们在这首诗中再也找不到愉悦的感受,有 的只是诗人孤独的感伤所以,当我们读过这首诗后,并 不敢冒昧地替诗中白居易所招之友人作一肯定的回答 再进一步,我们还可以追问:自居易在这首小诗中 所追求的感觉是不是个例呢?其他的作家有没有与之 相似的经验呢?虽然千百年来它一直引起人们的共鸣, 但究竟在后代的文学创作中有无回响呢? 无独有偶,现代著名散文家周作人在他的散文集 《雨天的书》自序中表达了与白居易相似的看法他说: “在这样的时候,常引起一种空想,觉得如在江村小屋 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着清茶,同友人谈闲话, 那是颇愉快的事 周作人所说的“在这样的时候”指的 是1923年多雨的冬天虽然白、周二人一说雪一说雨, 但他们营造的氛围以及追求的感觉是一样的其实,白 居易的异代知音又何止周作人,读到这首诗的我们谁又 不对白诗中所传达的感受默默赞许、会心一笑呢或许 我们的心底早已积淀下了对何为情趣的较为一致的看 法。
因此,时间是不会打磨掉《问刘十九》这首小诗的魅 力的自居易之所以能凭借这首诗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 者,是因为人们对愉悦的美好感受之向往是不变的 1988 参考文献: [1]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周作人.雨天的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