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风”详解.docx
33页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风”详解第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风”详解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风”的 主要表现 形式主义(formalism),指在艺术、文学、与哲学上,对形式而非内容的着重有形式主义行为的人,被称为“形式主义者” 中国社会形式主义:政府官员或部门通过做一系列表面工夫,而这些工作仅仅为了得到上级赞许,从而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民间认为这种消耗人民财产的行为十分可恶,但表面上对这些工作内容则表示支持 形式主义的产生,有其思想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根源,思想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社会历史根源是习惯势力和传统文化负面影响具体到一个单位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有二: 一是名利思想功利主义的私心是滋生形式主义温床个别领导为了个人和单位出名,显示所谓“成绩”,热衷于搞一些声势大、规模大、影响大的“明星工程”;不考虑单位实际和能力,到处出国考察,每天大吃大喝,浪费国家大量财力、物力;有的眼睛长到头顶上,“只要领导满足,不怕群众骂娘”;有的抓工作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以牺牲单位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个人名利 二是懒惰作风。
惰性引发飘浮思想,只管形式,红火,喜欢把功夫下在形式上,只管快,不管效果怎样有的满足于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只满足上级指示原本传达,该抓的问题没有及时抓,该解决的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 形式主义给基层带来的危害:形式主义妨碍了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形式主义不注重调查研究,不了解实际情况,心中没数,崇尚空谈,工作中处于盲目状态,必然影响党和国家政令畅通,影响实际工作,导致信息失灵,决策失误 其次是败坏社会风气形式主义蔓延,势必助长不说真话,弄虚作假之风,助长思想懒惰,巧于应付上级的不良倾向,影响干群关系,影响部分干部健康成长同时破坏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势必助长了一些单位歪风邪气的蔓延 再就是导致官僚主义猖獗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一样货色共同生长,互为支撑形式主义的产生根源同官僚主义产生根源是一样的官僚主义不深入基层,不搞调查研究布置工作拉架子造声势;成绩和荣誉方面争,在工作中大搞形式主义之风,远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一切工作讲套路,拿出一些数字应付上级这样势必贻误工作,贻误事业,对党的事业造成损害 形式主义表现方面: 一、用华众取宠代替实事求是; 二、用投机取巧代替实干苦干; 三、用粗枝大叶代替一丝不苟; 四、用走马观花代替深入实际; 五、用僚草应服代替严谨作风; 六、用高喊口号代替实际工作; 七、用三心二意代替全心全意; 八、用虚张声势代替雷厉风行; 九、用欺上瞒下代替求真务实; 十、用表面文章代替表里如一。
形式主义的主要根源是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和“官本位”思想 1、弄虚作假,不求实效形式主义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弄虚作假、作表面文章,以赢得上级肯定和领导满意有的单位开展大型活动,既不认真领会上级指示精神,也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实情,为寻求“轰动效应”,在准备工作不充分匆匆忙忙召开会议、下发文件、 层层鼓动、全面铺开,重形式、轻实效;有的抓工作,满足于开会布臵了,领导强调了,要求也提了,至于工作是否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则全然不闻不问,只做上篇文章、忽视下篇文章;有的哗众取宠,欺上瞒下 2、好大喜功,欺上瞒下有的在领导面前,不报实情、不讲真话,报喜藏忧,讲成绩夸夸其谈,长篇大论,讲问题轻描淡写,避重就轻;有的一味取悦领导,把领导的喜好做为行事的准则,更有甚者当本单位发生事故案件时,首先考虑的是对个人升迁的影响,不是严肃查处,举一反三,吸取教训,而是在要不要上报、怎样上报上挖空心思,想方设法把客观的、偶然的因素强调的多一些,把主观因素讲少一些,以减轻或推卸责任 3、脱离实际,照搬照套有的把上级的指示当教条,不吃透主要精神,不注重结合本单位实际贯彻执行,而是照本宣科,机械地照搬照套。
有的抓工作,片面认为“想到”就是“做到”、“能写”就是“会做”,计划措施很周密,却不注重深入实际抓落实凡此种种,表面热热闹闹、兴师动众,实际效果却不明显 官僚主义(bureaucratism):“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如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不负责任;独断专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主义地瞎指挥等有命令主义、文牍主义、事务主义等表现形式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社会衙门作风的反映 官僚主义是不负责任的领导作风官僚,中国古代指在衙署办事的官吏后常用作贬义词,指不负责任的政府官员官僚主义一词在汉语中出现较晚,是从西方转译过来的官僚主义的特征是领导者脱离实际,不了解下情,高高在上,贪图舒适,满足现状,做官当老爷;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推诿,办事拖拉,不负责任;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独断专行;讲求官样文章,繁文缛节等等 官僚主义的表现方面: 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如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不负责任;独断专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主义地瞎指挥等。
有命令主义、文牍主义、事务主义等表现形式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社会衙门作风的反映 一些领导干部,只要能安坐办公室,就绝不愿下基层“受苦”,甚至不愿和群众“坐同一条板凳”,怕给自己添麻烦;喜欢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留下一堆后遗症;对上吹吹拍拍、曲意逢迎,对下喝五吆 六、横眉立眼,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思维僵化,机械执行上级决定,生搬硬套,完全不顾实际情况;官气十足、独断专行,总觉得“自己高明、别人不行”,容不下他人,听不得不同意见„„凡此种种,做官心理浓厚,惰政思维盛行,权力观念错位,映照出官僚主义的病症和丑态 表现之一:脱离领导群众型 1.高高在上,孤陋寡闻,不了解下情,不调查研究,不抓具体政策,不做政治思想工作,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一旦发号施令,必将误国误民 2.狂妄自大,骄傲自满;主观片面,粗枝大叶;不抓业务,空谈政治;不听人言,蛮横专断;不顾实际,胡乱指挥这是强迫命令式的官僚主义 3.从早到晚,忙忙碌碌,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对事情没有调查,对人员没有考察;发言无准备,工作无计划;既不研究政策,又不依靠群众,盲目单干,不辨方向。
这是无头脑的、迷失方向的、事务主义的官僚主义 表现之二:老爷式 1.官气熏天,不可向迩;唯我独尊,使人望而生畏;颐指气使,不以平等待人;作风粗暴,动辄破口骂人这是老爷式的官僚主义 2.不学无术,耻于下问;浮夸谎报,瞒哄中央;弄虚作假,文过饰非;功则归己,过则归人这是不老实的官僚主义 3.遇事推诿,怕负责任;承担任务,讨价还价;办事拖拉,长期不决;麻木不仁,失掉警惕这是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 4.,遇事敷衍,与人无争;老于世故,巧于应付;上捧下拉,面面俱圆这是做官混饭吃的官僚主义 5.学政治不成,钻业务不进;语言无味,领导无方;尸位素餐,滥竽充数这是颟顸无能的官僚主义 享乐主义(Hedonism)又叫伊壁鸠鲁主义(Epicureanism),是一个哲学思想,认为享乐是人类最重要的追求词语的来源是希腊语的"pleasure"享乐主义是所有动作皆可被一个人会产生的享受与痛楚所决定,力求将享乐与痛苦的距差增至最大 “享乐主义”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享乐主义是指把追求一切能够引起自己各种感官快乐的刺激看作是自己的人生目的的思想观念这种人一生都是在极力追求最大限度的感官享受中度过的。
由于感官刺激只能由本人来体验因此与享乐主义并存的是自我中心主义 2、所谓享乐主义是指那种把享受快乐(包括感官快乐、物质的肉体的快乐)当作人生唯一目的,并以此为判断是非、善恶、美丑标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享乐主义”是指把享受玩乐作为人生的根本欲望和追求,并且不择手段地去实现和占有享乐主义”具有典型的资本主义奢侈思想的色彩 4、伊壁鸠鲁的哲学思想被后人称为“享乐主义”他也指出:“我们称愉快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结束因为我们认识到愉快是我们内心所固有的第一桩好事我们从愉快出发开始每一项选择与回避的行动 5、有人把威尼斯画派的艺术称为享乐主义,这似乎是在对一个纸醉金迷的社会的暗示要让作品具有表现力,油画家应明白艺术的生命在于真情 享乐主义是产生于西方的一种观念认为感观上的快乐就是人生的目的,光凭感官上的快乐就能使人幸福和满足享乐主义必然导致自我陶醉或自我中心主义因为感官的享受只有自己体验,谁也不能代替别人体验感官的快乐享乐主义特别表现在性行为及其习惯方面在西方世界,享乐主义导致婚外性关系、青少年性关系、同性恋..... 享乐主义使人们尽情地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肉体上的快乐,容易使人们陷入意志消沉、缺乏进取精神的状态之中。
享乐主义是艰苦奋斗的大敌,是腐败堕落的渊薮,是一个政党、一个政权、一个国家走 3 向衰亡的起始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更要高度警惕享乐主义的侵蚀因此,《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把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作为“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之一加以强调,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深远的意义 享乐主义的表现方面: 形势下享乐主义有多种表现,比较突出的是:在精神状态上,思想空虚,精神萎靡,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在价值取向上,把个人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事情多做一点觉得吃亏,待遇稍差一点满腹牢骚;在工作态度上,怕苦怕累,逃避责任,得过且过,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工作,更不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公务活动中,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不重实效;在生活方式上,追求"贵族化",吃喝玩乐,沉湎于花天酒地、声色犬马 新形势下,享乐主义有多种表现,比较突出的是: 在精神状态上,不再为实现党的任务和人民的利益克服困难、奋发向上,而是思想空虚,精神萎靡,贪图安逸,不思进取; 在价值取向上,把个人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事情多做一点觉得吃亏,待遇稍差一点满腹牢骚,认为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享乐安逸才更“现实”; 在工作态度上,怕苦怕累,逃避责任,得过且过,遇到困难和矛盾绕着走,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和单位工作,更不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在公务活动中,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不重实效; 在生活方式上,追求“贵族化”,吃喝玩乐,沉湎于花天酒地、声色犬马。
奢靡之风 所谓奢靡,一般是指花费大量钱财和社会资源追求过分享受即古人说的“暴殄天物”、“害虐丞民”奢靡同正常消费和享受的区别在于,一是大大超越当时普通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二是无度地挥霍社会财物而不能物尽其用 通观历史上的奢靡现象,有两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值得注意,一是搞奢靡的人多是有权势的人,或政治上权柄在握,或经济上富可敌国,或两者兼而有之,“既贵且富”二是盛世更容易出现奢靡之风西汉立国之初,社会经济凋敝,物资极端缺乏,连天子都不能配齐四匹一样颜色的马拉的车,将相乘牛车,百姓无积蓄,统治者就是想奢靡也没有条件因此,汉初,以黄老思想治国,推崇“寡欲”、“无为”,在生活消费上极力保持节俭而一旦到了所谓的盛世,情况就大一样了财富多了,环境相对安定,享乐思想必然滋长 历史上因奢靡而亡国丧身或被赶下台的统治者不胜枚举尧的儿子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