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道对生命价值的诠释民俗文化论文.doc
3页孝道对生命价值的诠释_民俗文化论文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他杀等严重暴力行为屡屡发生,漠视生命,无视生命价值的现象,各大媒体均有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本文着重从孝道角度探索生命价值,试图以孝道诠释生命价值,进而提升大学生尊重生命、关怀生命和珍爱生命的能力,真正使大学生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与责任 关键词:大学生;孝道;命价值;诠释;责任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急剧转型,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的变革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以此为契机,大学生可以有所作为,大胆创新,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另一方面,面对花花世界,一些大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陷入迷茫和困惑,自杀自伤、杀他伤他等严重暴力犯罪行为不断涌现,这对高校的教育尤其是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力图寻求孝道与生命价值的契合点,开辟道德教育教育的新方法与新渠道 一、孝与生命价值的联系 从词源与内涵上看,关于”孝”的写法有多种,其中包括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无论是何种字体,”孝”都为一会意、形声字,上为”老”、下为”子”,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子承老形,意谓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谓”孝”。
一般地说,我们把中国传统孝观念的内涵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孝主要包括’子女善事父母’、’祭祀祖先、报本返始’、’孝以事君’、’继承祖先的遗志,成就事业,显扬父母’”等四个层面的含义广义的孝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道德准则,由孝敬父母到为人处世,包括人所有的善的行为在这里,孝是集个人、家庭、社会在内的一切做人的道理人是孝的主体,在这里,人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人,而绝非是死人或者是如同行尸走肉的人人是价值的存在,价值是人存在的基础和依据 二、孝道与生命价值的表现 ”百善孝为先”,孝为一切道德之基础一方面,孝道教育不只是针对父母的孝行实践的教育,而是全面的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孝道教育的对象应是针对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而不仅仅是儿童和青少年从适用对象来区分,孝道教育可分为公民孝道教育和学校孝道教育孝与生命价值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均有表现,各自互相区别而又互相联系,孝与生命价值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一)孝道与生命价值在家庭中的表现 家庭是中国人生活世界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孝之于家庭伦理是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家庭是一个人建立自我认识和人际关系的最初的场所,一个人最早的道德教育是在家庭里实现的,一个人最初的品德老师就是他(她)的父母。
当一个人逐渐成长并走向更广阔的社会时,在家庭中建立起来的基本的道德意识将是他(她)未来所要学习的社会道德的基础 (二)孝道与生命价值在高校中的表现 高校是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提升道德水平的前沿阵地,肩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责任然而学校在孝道教育的方式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这导致大学生孝道知行的脱节长期以来,学校的道德教育形式封闭,没有走向现实生活,常常与社会相脱节 (三)孝道与生命价值在社会中的表现 中国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以家庭养老方式作为主要的养老方式首先,尊老敬老,哺幼养老之传统自古有之,这不论是在道义上还是在法律上都有约束性的规定其次,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责任、义务、伦理、道德仍然存在,子女赡养、慰藉、照料父母是应有之义 (四)孝道与生命价值在个人发展中的表现 人类自古有人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无论是中国古代先哲诸如孔子的”内圣外王”的道德理想,还是古希腊的儒雅教育、苏格拉底的美德教育以及柏拉图的理想人教育,都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个体生命的精神和道德价值的高度重视在现代德育中,生命教育也是极其重要的内容,而对生命的重视与珍爱恰恰是孝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要求和体现。
三、孝道教育与生命教育同构的途径选择 当前,孝道教育与生命教育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共建孝道文明与生命文明已刻不容缓,是当前党领导人民着手构建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的基础之中的基础,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方可完成 (一)家庭教育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第一,全面的成才观当前,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的科学发展观理念提出的大背景下,家庭是人们接受教育的第一基地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人(子女)获得成长所需要的一切营养作为启蒙教育者的父母,其教育思想尤为重要 第二,亲子平等的教育观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不仅有在国家要求层面上的”科学”与”民主”的内容,还有在老百姓诉求方面的”自由”与”平等”的内容在家庭中就表现为”亲子平等”,这样才能使子女小辈从源头上懂得生命的生而平等,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亲子角色定位要准确 2、身体力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深刻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行孝之余,自己要身体力行,以自己实际的孝行来感染影响孩子,只有这样孝道教育才真正具有说服力,也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学校教育 1、建立和健全学校与家庭的联动机制 学校进行孝道教育和生命价值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学校要丰富青年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人文环境建设,使他们在参加校园活动之时,体会关心他人带来的愉悦和幸福,体验承担责任的快乐,以体验教育为途径,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学会和能够表达自身的内心真实情感其次,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的双向交流,协助家长了解孝道教育与生命价值教育的重要性,指导他们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教导青年学生开展行孝、珍惜生命,学会尊重与关怀他人,学会感恩,并去追求生命的真谛,追求生命的真、善、美 2、开设孝课与生命价值课,培养学生的孝与生命价值观念 作为学校应开设”孝敬课”,并把它作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孝课程教学与开发中挖掘新的教育资源在学校打造课堂教学主渠道,拓展生命价值教育的内容,对大学生们进行系统的生命价值知识传播,培养他们生命价值意识和生命价值能力尤为重要 (三)社会教育 1、大力倡导孝德,加强生命价值引导,加强大众传媒的正面引导 面对社会整体”孝”意识的淡薄,以及相当一部分对生命漠视和生命价值迷茫的现象,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政府的权威作用,将孝德与生命价值列为公民的基本行为规范,并在全社会积极倡导传统文化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精神。
2、创设健康的网络社会环境 当前,青年学生大多迷恋网络,”网瘾”现象日益严重网络给孝德与生命价值带来消极影响我们既不能惊慌失措,又不能任其蔓延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呼吁有关部门组织建设一批科学、文明、生动、新颖、有趣且能满足中学生学习求知和休闲娱乐所需要的网站,阻遏不良网站对中学生的诱惑与冲击,营造良好的网络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宽亮.关于孝的人学解读[J].运城学院学报,2005(1). [2] 李晶.孝道文化与和谐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3] 彭建兰.家庭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家庭教育,2004(4). 作者简介:牛剑锋(1984.8-),男,山西晋城人,青岛科技大学政法学院200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伦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