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授时历与四大农书.ppt
13页授时历与四大农书授时历这部历法,,因古语“敬授人时”而得名,从元朝至 元十八年1281年开始实行 其中规定一回归年为 365.2425日,比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 ,仅差26秒,和现代世界通用的公历完全相同 在编制过程中,他们所创立的“三差内式”和“球面 三角公式”,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杰出成就现行公 历是意大利天文学家利里奥在1582年提出的,比 《授时历》晚了整整三百年朝鲜、越南都曾采 用过《授时历》 郭守敬n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朝的天文学家、 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n 1981年,为纪念郭守敬诞辰750周年,国际 天文学会以他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 命名 授时历n《授时历》,为元朝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实施的历法名,因元世祖忽必 烈封赐而得名,原著及史书均称其为《授时历经》其法以365.2425日为一岁 ,距近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6秒,精度与公历(指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 利十三世颁布实行的历法,称《格里高利历》,在中国称公历或阳历)相当,但 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世祖命许衡“领太史院事 ”,全面负责这一工作,并以王询、郭守敬为副,共同研订。
n n《授时历》,每月为29.530593日,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它正式废除了古代 的上元积年,而截取近世任意一年为历元,打破了古代制历的习惯,是我国历 法史上的第四次大改革明初颁行的“大统历”基本上就是“授时历”,如把这两 种历法看成一种,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达364年《授时历 》为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六月至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二月间 ,许衡、王恂、郭守敬、杨恭懿等在东西6000余里,南北长11000里的广阔地 带,建立了27个测验所,进行实测完成元朝《元朝名臣事略》、《元文类》 等史料均记载许衡为《授时历》主编,特别是许衡遗著《许文正公遗书》卷十 二有《授时历》全文—《授时历经》 四大农书朝代作者作品 意义义 北魏贾贾思勰 齐齐民 要术术综综合性农书农书 ,也是世界农农学史上最早 的专专著之一是中国现现存的最完整的 农书农书 元代司农农司 农农桑 辑辑要现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农书元代王祯祯农农 书书重点在于生产产工具的改革,其中的农农 器图谱图谱 占全书书篇幅的4/5明代徐光启 农农政 全书书达到传统农传统农 学的顶顶峰吸收了西方自 然科学知识识徐光启被誉为为“中国现现 代科学先驱驱”1.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一般认为是我 国最早的一部农书。
《汉书‧艺文志》著录作“《氾胜之》十八篇” ,《氾胜之书》是后世的通称作者氾胜之,汉成帝时人,曾为议 郎,在今陕西关中平原地区教民耕种,获得丰收该书是他对西汉 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耕作的 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 留种和贮藏技术、区种法等就现存文字来看,以对个别作物的栽 培技术的记载较为详细这些作物有禾、黍、麦、稻、稗、大豆、 小豆、枲、麻、瓜、瓠、芋、桑等十三种区种法(即区田法)在该 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书中提到的溲种法、耕田法、种麦法、 种瓜法、种瓠法、穗选法、调节稻田水温法、桑苗截乾法等,都不 同程度地体现了科学的精神 氾书早佚,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多所徵引清人辑佚本以 洪颐所辑为优今人石声汉撰有《氾胜之书今释》、万国鼎撰有《 氾胜之书辑释》 1、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 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 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 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 生方法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533年- 534年),《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 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 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 影响。
2、作者简介作者贾思勰(读音:xié),益都(今属山东)人出生在一个 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就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 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他的 家境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却拥有大量藏书,使他从小就有机会博览 群书,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为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 基础成年以后,他开始走上仕途,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 )太守等官职,并因此到过山东、河北、河南等许多地方每到一 地,他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 ,向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农请教,获得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生产知 识中年以后,他又回到自己的故乡,开始经营农牧业,亲自参加 农业生产劳动和放牧活动,对农业生产有了亲身体验,掌握了多种 农业生产技术大约在北魏永熙二年(533年)到东魏武定二年( 554年)期间,他将自己积累的许多古书上的农业技术资料、询问老 农获得的丰富经验、以及他自己的亲身实践,加以分析、整理、总 结,写成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3、成书背景《齐民要术》成书的时间为公元6世纪三、四十年代,它的问世并不是 偶然的,而是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客观条件基础的。
北魏之前,我国北方 处于一种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一百多年以后,鲜卑族的拓跋氏建立了北 魏政权并逐步统一了北方地区,社会秩序由此逐渐稳定,社会经济也随之 从屡遭破坏的萧条景象中逐渐恢复过来,得到发展北魏孝文帝在社会经 济方面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更是刺激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 的进步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农业生产的蒸蒸日上,也为贾思勰撰写农书提供 了便利的条件贾思勰为官期间,到过山东、河北、河南等许多地方每 到一处,他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他曾经亲自从事农业生产实践,进行各 种实验,饲养过牲畜、栽种过粮食贾思勰不但注重亲身实践,而且善于 向经验丰富的老农学习,吸收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的宝贵 经验 《齐民要术》是贾思勰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从富有经 验的老农当中获得的生产知识以及对农业生产的亲身实践与体验,认真分 析、系统整理、概括总结,最后完成了《齐民要术》这部伟大的著作 1.中国元代综合性农书作者王祯元代总结中国农业生产经验的一部农学著作,是一部 从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巨著元王朝统治中国97年 ,时间虽不算很长,但却在我国农学史上留下了三部比较出色的农学 著作。
一是元建国初年司农司编写的《农桑辑要》,此后有《王祯农 书》和《农桑衣食撮要》三书中尤以《王祯农书》影响最大《农书 》37集本成书于元仁宗皇庆二年,明代初期被编入《永乐大典》明 清以后,有很多刊本1981年出版了经过整理、校注的王毓瑚校本 全书约13万余字内容包括3个部分:①《农桑通诀》6集,作为农业 总论,体现了作者的农学思想体系②《百谷谱》11集,为作物栽培 各论,分述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等的栽种技术③《农器图谱》20 集,占全书80%的篇幅,几乎包括了传统的所有农具和主要设施,堪 称中国最早的图文并茂的农具史料,后代农书中所述农具大多以此书 为范本《农书》能兼论南北农业技术,对土地利用方式和农田水利 叙述颇详,并广泛介绍各种农具,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籍本书田制 门后附录法制长生屋和造活字印书法,对防火建筑和活字印刷有重要 贡献 《农政全书》 1.书籍简介《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 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 ”思想贯彻这一思想正是《农政全书》不同于其他大型农书的特 色之所在其他的大型农书,无论是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还是元代王祯的《农书》,虽然是以农本观念为中心思想,但重点 在生产技术和知识,可以说是纯技术性的农书。
《农政全书》按内 容大致上可分为农政措施和农业技术两部分前者是全书的纲,后 者是实现纲领的技术措施所以在书中人们可以看到开垦、水利、 荒政等等一些不同寻常的内容,并且占了将近一半的篇幅,这是其 他的大型农书所鲜见的以“荒政”为类,其他大型农书,如汉《 氾胜之书》、北魏《齐民要术》,虽然亦偶尔谈及一二种备荒作物 ,甚至在元王祯《农书》“百谷谱”之末开始出现“备荒论”,但 是却不足2000字,比不上《农政全书》《农政全书》中,“荒政 ”作为一目,有18卷之多,为全书12目之冠目中对历代备荒的议 论、政策作了综述,水旱虫灾作了统计,救灾措施及其利弊作了分 析,最后附草木野菜可资充饥的植物414种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