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里头文化青铜器介绍.docx
4页二里头文化青铜器介绍二里头遗址的青铜器包括工具、兵器、礼器、乐器和装饰 品生产工具有刀、锛、凿、锥、鱼钩等武器有戈、戚、镞戈 的形式为直援曲内无阑曲内后端有花纹礼器有爵、斝 2种爵的 数量较多束腰、平底、椎足较早的素面无柱具有浓重的陶爵特征 较晚的陶器特征显著减退有小柱有的施简单花纹或镂空说明曾经 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变化过程斝为素面敞口口沿上有2个三棱锥 状矮柱单把束腰平底3条腿下呈三棱锥状上部微显四棱乐器有 单翼小铃装饰品有兽面铜牌其中有一件用 200多块绿松石镶嵌 而成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一向为中外研究者所重二里头遗址还发现了铸铜的坩埚、 陶范、 铜渣等东下冯遗 址发现有铸器的石范工具多用单范和合范铸成而爵和斝则用陶 质块范铸造工艺比较复杂据测定一件铜爵的合金成分为铜92%, 锡7%属于典型的锡青铜二里头文化青铜器考古意义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容器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 爵和斝的胎质都很薄整治不精多无花纹或有简单的乳钉纹反映了 早期青铜器的特点二里头文化青铜器的发现使若干传世的同时 代青铜器的年代得以确认并可以此为基础对中国青铜器的起源进 行深入探索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是指以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所 代表的一类考古学文化遗存是介于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冈文化的 一种考古学文化。
该考古文化主要集中分布于豫西、豫中首先发 现于河南省郑州市洛达庙遗址但尤其以二里头遗址发现的该类文 化遗存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故以此命名二里头文化既包含了二 里头遗址的文化又包括了二里头遗址之外具有二里头遗址文化特 征的上百处遗址所反映的文化面貌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成 为公认的探索夏文化的关键性研究对象二里头遗址是一处夏代晚期的都城遗址总面积约 3平方公里 遗存可划分为四个时期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 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 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 早的青铜容器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命名地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晚期 都城遗址二里头文化特点二里头文化的陶器以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为主纹饰以绳纹为 主炊器深腹罐、圆腹罐、鼎、甑、鬲食器平底盆、三足皿、 豆、簋酒器鬶、盉、爵、觚盛贮器深腹盆、大口尊及各种罐瓮类 容器食品加工器刻槽盆等构成富有特色的陶器群主要依据陶器 的演变二里头文化被划分为前后相继的四期;又因以陶器为主的文 化因素的地域差异被划分为数个地方类型[6] 二里头文化的聚落包括超大型都邑(二里头遗址)、区域性中 心聚落及中、小型村落建筑则分为大中型夯土台基、地面式建筑 和半地穴式房屋等墓葬的规模、葬具和随葬品也等各有差显现出 社会的高度分化。
农业经济粟作与稻作并举已有高度发达的铸 铜、制造玉石器、制陶和制骨等手工业最令人瞩目的是已掌握了 用复合范制造青铜礼器的高超技术二里头文化在广泛吸收各地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又向周边地区 大幅度地施加文化影响成为东亚大陆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核心文 化奠定了日后中国世界的基础二里头文化类型二里头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的文化该文化以发现于河南省洛 阳偃师二里头命名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七世纪主要分布在河南中、西部的洛阳附近和伊、洛、颍、汝诸水 流域以及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一带已发现的遗址有近百处经过 发掘的有洛阳东干沟、矬李、东马沟陕县七里铺汝州市煤山郑州 洛达庙和山西夏县东下冯、翼城感军等地点根据二里头遗址的底层于典型器物所作的排比二里头文化被 分为 4 期:第一期陶器以褐陶为主磨光黑陶占有一定比例纹饰以篮纹为 主另有少量的方格纹、细绳纹;第二期陶器中黑陶的数量减少以细绳纹为主篮纹和方格纹明 显减少;这两期的器形多折沿、鼓腹、小平底第三、四期的陶器颜色普遍变为浅灰、以绳纹为主出现粗绳 纹篮纹和方格纹几乎绝迹在第三期遗存中第一、二期常见的 鼎、深腹盆、甑等继续沿用但有局部的变化同时新出现了鬲、卷 沿圜底盆、大口尊、小口高领瓮等与商代二里冈期遗物十分接近 的器物。
这组新器形在第四期中越来越多并表现出融合前者的趋 势东下冯类型也分为四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