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pdf

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7513123
  • 上传时间:2018-07-0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2.6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环境经济学科的产生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并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是分不开 的自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 在追求经济增长的驱使下, 人类对自然环境展开 了大规模的前所未有的开发利用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出于战后重建家 园的强烈愿望, 一些工业化国家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表现出了空前的增长 热潮虽然在极短的时期内, 人类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在工业化、 城市化的过程中,大大加剧了对耕地、淡水、森林、矿产的消耗,引发了深重的 环境灾难,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和不利影响仅 20 世纪 50~60 年代的 “八大公害” 事件就曾使成千上万的人直接死亡可以说,这一时期的环境问题 与农业社会时期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不仅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而 且严重削弱了自然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支持能力,给人类未来的发展 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种严峻的环境形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众的环保 意识空前高涨, 环境运动在发达国家开始蓬勃发展,一大批社会有识之士也加入 到宣传环境保护的行列之中,最著名的莫过于1962 年女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 (Rachel.Carson )写的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引起的轰动。

      该书描绘了一幅 由于农药污染所带来的可怕景象,惊呼人们将会永远失去 “明媚的春天” 该书 的问世,对公众的环境意识施加了重大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对环境与 发展前景的关注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开始对环境问题进行科学意义上的探讨 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生物学、化学、地理学等自然科学开始对环境问题进行科 学探索,主要是从技术的角度提出了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 决方案,取得了比较重大的进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很多经济学者开始运用 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学分析方法对环境问题进行重新思考,探讨环境与经济的 相互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经济途径等课题同 时发现传统经济理论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两大失误在于,一是低估了环境负外部性 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广泛影响仅仅把外部性当做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一种偶然、个 别的现象,而忽视了在大规模开发与利用环境资源过程中外部性是一种无处不在 的普遍现象这一事实, 因而产生了严重的环境后果 二是传统经济理论片面强调 GNP 作为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指标的作用, 而忽略了 GNP 增长所付出的环境代价 对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不仅使环境研究有了一个重要的新的分析视角,同时也进 一步拓展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在严峻的环境现实面前, 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开 始关注环境问题,这意味着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的客观条 件正在逐步成熟,随着大量的有关环境经济研究成果如各种关于环境问题的学术 研讨会、期刊、教科书等的迅猛增加, 环境经济学终于在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形 成, 并且随着环境现实的发展变化与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得以迅速 发展其发展轨迹实际上沿着两个方向同时抑或交替地向前推进,一是微观环境 经济分析的不断深入,二是宏观环境经济分析的不断拓展 微观环境经济分析主要是在新古典框架内探讨环境问题的经济根源、治理途 径以及与环境治理相关的费用效益分析方法与环境价值评估技术等内容按照 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 环境问题的经济根源在于环境资源配置上的市场失灵以及 政府干预产生的政府失灵 最初对市场失灵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外部性理论上所 谓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中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 现象,有负外部性与正外部性之分前者是指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的情况,而 后者则是指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的情况一般认为,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负环境外部性所致譬如工厂向外排放废气对空气造成的污染虽然损害了周围地区居 民的利益, 却往往并没有因此而承担相应的成本,而是将其直接转嫁给社会。

      这 样一来,工厂就没有动机减少废气排放,从而造成空气的过度污染 下图简单描 述了这一情形图中P代表完全竞争市场产品价格, MPC代表厂商生产的边际 私人成本, MSC 代表厂商生产的边际社会成本,由于厂商并没有考虑污染排放给 他人造成的损害, 因此边际私人成本要小于边际社会成本厂商按照利润最大化 原则生产时将会生产Q单位的产量, 此时边际私人成本等于边际私人收益但如 果按照社会利益最大化原则生产,厂商只应该生产Q[*] 关水平产量,此时社会 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收益一致显然,由于厂商没有考虑生产的负外部性,生产 水平超过了社会最优生产水平,从而产生过度污染运用外部性理论来解释环境恶化的原因实际上来源于庇古的思想庇古在1920 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 一书中就对此进行了分析, 只是当初环境问题尚不突出, 因此也就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罢了不仅如此,庇古还提出了纠正外部性的办法 ——对引起外部性的活动征税或补贴(后者适用于正外部性行为)庇古税也因 此成为环境经济学家们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开出的最早的经济药方看起来,外 部性理论已经对环境问题进行了比较完美的分析,但很快人们就有了新的发现, 这源于科斯 1960 年《社会成本》一书的发表。

      由科斯等人创立的产权理论为人 们对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提供了新的工具按照产权理论, 环境问题的根源不是 由于市场缺陷而是由于环境资源产权的不明确所致哈丁( Hardin 1968 )关于 “公地悲剧”的研究最能说明这一点其大意是,在中世纪英格兰的一些农村 地区,有供社区成员放牧的公地当时做出这项制度安排的可能性原因有二 一是草地的细分存在困难, 二是牲畜的食草范围难以控制然而,社区成员为了 从公地上获取最大利益, 竞相增加牲畜头数, 结果导致公地上出现过度放牧现象, 进而造成公地退化, 甚至毁灭的悲剧 经济学家们 以公地悲剧为例 说明如果没有 排他性产权安排, 必然会导致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因此,产权学派开出的 治理环境药方是明确环境资源的产权,然后让市场来决定环境资源的配置按照 “科斯定理” ,只要交易成本为零, 不论产权界定给谁, 市场都会实现最优资源 配置的效果 产权理论并不是对外部性理论的替代,而是进一步丰富了经济学家 们对环境问题的解释 在这两种理论的指导下,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以直接管制、 征税、排污权交易等各种途径来解决环境问题的政策由于环境治理必然涉及到 治理成本与治理收益两个方面,因此,费用效益分析这一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也自然被用来进行环境政策分析。

      环境经济学家认为, 环境治理的目标并不是环 境质量越高越好, 因为随着环境质量的逐步改善,进一步改善环境的成本会越来 越高,而相应地环境改善所带来的效益则会越来越小,因此,从经济效率的角度 来分析,最优环境质量目标应是在环境治理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的水平 上环境经济学家们进一步发现,不同环境政策手段的效率与成本是不一样的, 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来实现既定环境目标也是环境经济学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与 费用效益分析密切相关的是对环境资源的价值评估问题因为环境资源本身是非 市场交易产品, 其价值不可能通过市场自动表现出来,也正因为如此, 市场对环 境资源配置才会失灵 所以,为了给环境资源 “定价” ,一系列环境价值评估方 法如意愿调查法、旅行成本法、享乐价格法、生产函数法等也成了环境经济学 不断探索的新领域公共选择学派的兴起为人们探讨环境问题提供了又一个新的理论武器 以 1986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布坎南为代表的 公共选择学派重 新审 视了政府的性质与作用, 将“经济人” 概念进一步延伸到那些以投票人或国家代 理人身份参与政治或公共选择的人们的行为中,即承认政府追求的也是某种特 殊利益而不是全民利益, 政府也有失灵的情况。

      公共选择学派的这一理论同样被 环境经济学家们应用于对环境问题的分析,指出政府失灵也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 源之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政府政策没有纠正现行环境市场价格与实际 价格的偏离,二是一部分经济政策甚至人为地扭曲了市场价格,如不适当的资 源补贴价格政策 当然,指出政府失灵也并不是完全否认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作 用,甚至排除政府对环境问题的干预环境经济学家的观点是, 解决政府失灵的 关键还是在于提 高决策当局对环境问题的正确和全面理解,以及制定出可操作性 强的政策措施 当然,这也有赖于经济学家们提出更好的理论解释和解决问题的 办法 微观环境经济分析主要遵循古典传统,从资源的角度对环境问题进行探讨, 使经济学在解释与解决环境问题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人们也同时开始意识到 环境问题的恶化与经济规模迅速扩大是分不开的因此,很有必要从宏观的角 度来探索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其相互影响的内在规律, 并从宏观上提出协调环境与发展的战略措施 这也是宏观环境经济分析面临的主 要任务传统宏观经济理论主要讨论国民收入增长与就业问题,宏观经济政策目 标主要包括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 内宏观经济学并没有把环境问题纳入其讨论范围但是随着与经济增长相伴随的 环境问题的越来越严重 , 宏观经济理论与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开始给予了 越来越多的关注 无论是宏观理论模型还是应用模型的研究都试图表明宏观经济 发展与环境是怎样相互影响的以及环境与能源政策是怎样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等 问题当然对于这些问题的宏观分析可以应用很多不同的模型,如一些模型包含 了很多描述环境方面的方程, 而有些则包含很少这类方程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 授梅多斯等人受民间国际研究机构罗马俱乐部的委托,就当前的增长趋势与未来 人类困境关系进行研究,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 他们于 1972 年提交了一份名为 《增 长的极限》 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建立了一个精心设计的以电子计算机模拟计算为 基础的世界模型 模型包括决定全球经济增长和人类未来的五个基本因素:人口 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并得出了“如果世界人口、 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以及资源消耗按现在的增长趋势持续不变,这个星球 上的经济增长就会在今后100年内某个时候达到极限,最可能的结果是人口和 工业生产能力这两方面发生颇为突然的、无法控制的衰退或下降的可怕结论。

      《增长极限》 的发表,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关于人类增长前景的大讨论,也标志 着环境问题开始正式纳入宏观经济理论模型的分析之中随着人们对增长认识的 不断深入, 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1987年世 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 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这一思想很 快被纳入宏观经济分析模型之中,使宏观环境经济分析有了新的发展可持续发 展战略也促使人们开始反思传统反映经济福利指标GNP 的合理性一些经济学家 提出了如何建立把资源退化、环境破坏等影响因素包括在新的国民收入指标或 者称为绿色国民收入指标的问题随后,这一问题也开始逐步成为宏观环境经济 分析的一部分戴利在1991 年发表的《避免不经济的增长》一文中提出了经济 学家应该研究最优经济规模的观点,从新的角度探讨了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此外,对环境问题的宏观经济分析也逐步扩展到国际维度,如国际贸易与环 境的相互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经济分析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的共同治理等问题都 可以用新的宏观经济模型进行分析 总之,无论在国家范围内还是国际维度内,宏观环境经济分析在预测未来可 能发生的环境问题、 对环境政策的宏观经济影响进行评估、分析能源战略及其对 环境与经济的影响以及分析国际环境问题中 的合作与斗争等方面都有着重大意 义。

      最基本的宏观经济模型如内生增长模型已经拓展到自然资源开发、污染排放 以及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分析,宏观经济理论正在并将继续对环境政策产生重要 影响这些理论模型,对于正确理解经济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很有裨益的二、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前景环境经济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