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秉绶守惠政绩及其书画成就.doc
8页伊秉绶守惠政绩及其书画成就◎ 梁力文伊秉绶(1754-1815) ,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福建汀洲人,故人又称“伊汀洲” 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嘉庆四年任惠州知府,因与两广总督吉庆发生争执,被谪戍军台,昭雪后又升为扬州知府在惠州知府任内,伊秉绶不仅以廉能著称,而且他还以其较高的书画造诣推动了惠州书画艺术的发展一、守惠期间的主要政绩伊秉绶于嘉庆四年(1799)出任惠州知府,嘉庆七年(1802)以“失职纵匪” 落职遣戍守惠期间,他兴利除弊,勤政爱民,打压豪强,并致力于地方文化建设,政声卓著1.关心民间疾苦,兴利除弊伊秉绶幼承庭训,以循吏自任,儒家深厚的人本情怀沦肌浃髓故此,他在出仕为官后,能够关心民间疾苦,自觉做到“一枝一叶都关情” 《清史稿》载:伊秉绶“问民间疾苦,裁汰陋规,行法不避豪右,故练刑名,大吏屡以重狱委之,多所矝恤 ” 在惠州知府任内,他对所有讼牒必定亲自审理,凡无辜受株连者当即释放,为民平冤当时,惠州某豪绅仗势欺辱一寡母弱子伊秉绶受理后,当即下令将其拘捕,严词斥责其不义之举,并进行了相应的惩处此举一时大快人心,惠州老百姓至今称颂不已2.平定陈亚本、陈烂屐作乱嘉庆六年(1801) ,归善陈亚本在府县境行劫抢掠,百姓不得安宁。
知府伊秉缓侦知,先遣七十馀人夜捣陈亚巢穴,擒杀陈亚本,余党窜入羊矢坑投奔陈烂屐四嘉庆七年(1802) ,惠州大旱,陈烂屐四处串通勾结不法役吏趁机抢掠适逢博罗绞犯越狱,总督吉庆仓皇失措,提督拥兵不前伊秉绶愤激不已,多次向上宪请兵而触怒吉庆结果,他以“失察教匪”被罢官入狱,遣戍军台惠州士民见伊秉绶无辜谪戍,哭诉于途,恳请奏留,士绅叶廷勋等又为其竭力奔走吉庆见士民势众不可侮,只得许其随营办事,免戍军台十月,陈烂展四在博罗、增城交界处被擒弃首,其余党羽或降或散不久,吉庆以在粤“措置失当” ,被嘉庆帝罢职新任总督倭什布巡视惠州,士民数千为伊秉绶鸣冤倭什布呈报朝廷,伊秉绶得以免罪3.重建丰湖书院 任用贤才主持伊秉绶到任时,丰湖书院已荒废多年嘉庆五年(1800) ,应惠州府十县士绅之请,伊秉绶重建丰湖书院,并立石记之:“秉绶守惠州之次年,以十州人士之请,改建书院于城西湖上又次年落成,易名丰湖书院其出田与金,茸宇鸠工之详,载于碑阴 ”他亲自撰文纪其事:“夫学者,学圣人也,学为人也人号谦让,未有让不为人者,而奚辞乎?将与守白鹿洞之遗规,孜孜矻矻,勉乎言与动,以求谦戒欺,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圣为贤 ”他在院内大堂壁上题“敦重”二字,并书跋文:“人需厚重也,重则威仪整,学问固。
所以语云:‘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是之谓乎余故于厅内题‘敦重’二字以铭之 ”他继承惠州西湖古典园林建筑传统,先后建成“乐群堂” 、 “澄观楼” 、 “夕照亭” 、 “风浴阁”等,建筑“面积广百亩” ,超过前代规模宋湘撰联赞之:“万间广厦庇来新,问秀才老屋深灯,他日几逢贤太守;千顷平湖游者众,看后起诛情沂思,有人重起古循州 ”为办好丰湖书院,伊秉绶制订立学规,开辟经费来源此外,他还礼贤下士,多方罗致人才他首先聘请有“广东第一才子”之称的宋湘为丰湖书院山长,还聘请了不少名士到书院任教伊秉绶还亲自为书院生徒授课,讲授《小学》 、 《近思录》等课程丰湖书院作为岭南著名的书院之一,吸引了不少学子前来就学惠州人文蔚起,伊秉绶可谓功不可没4.保护修茸苏迹 延续一方文脉苏轼对于开启惠州人文,功德无量他在贬居惠州期间,勇于为义,济民急困,与惠州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存留的大量苏迹,正是惠州人文的重要标记保护修葺苏迹,正是为了延续一方文脉嘉庆六年(1801) ,伊秉绶开始了苏迹保护修茸工作他首先修复朝云墓王朝云是苏东坡侍妾,一直追随东坡来到惠州,并病歿于此伊秉绶不但修缮朝云墓,还亲自“题碣,征文,补刻苏轼所为墓志。
”伊秉绶一生十分仰慕苏东坡,不但每逢东坡生日祭祀东坡,感念东坡的义行善举,还尽力修缮保护东坡遗迹嘉庆七年(1802) ,伊秉绶修缮白鹤峰东坡故居在整修故居墨沼时,伊秉绶意外获得东坡“德有邻堂”砚他担心年久腐朽,于是让人刻“苏公手迹‘思无邪斋’ 、 ‘德有邻堂’ ” ,摹勒上石,并跋:“苏文忠公以宋绍圣三年营新居于白鹤峰,书此二额,流传至今虑其朽也,摹勒上石嘉庆六年四月,惠州郡守宁化伊秉绶记由于伊秉绶的发现,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物得以重见天日,该砚现藏于福建省宁化县博物馆今天,惠州人民感谢东坡开启人文之功的时候,也要大大记上伊秉绶的一笔5.建无碍山房、招鹤庐 主持文人雅集为了营造人文氛围,推动惠州诗文创作,伊秉绶先后在准提阁建无碍山房,在永福寺建招鹤庐,作为文人雅集之所他在《湖上宴客》中谈及文人雅集的淋漓兴会:“准提阁迥孤云上,倚醉分题忘主宾小有湖山堪供客,频来鱼鸟亦依人塔铃宵语清于磬,海月秋圆白似银爱棹轻舟洗心眼,露华湛湛水粼粼 ”宋湘《招鹤庐歌和墨卿太守》诗盛赞伊秉绶主持雅集的盛况:“招鹤主人心如水,水边小结招鹤庐吏情自是赵清献,野意更兼张隐居主人招鹤来此庐,湖心水满活如酥稻田青处鹤飞去,菰田白处鹤如如。
鹤兮尔飞乐可知,主人爱尔怜尔饥青天碧海不尔系,日暮会有归来时莫嫌清俸不尔饱,主人之水饮亦好世间梁肉那易得?骨相况尔太奇了主人作庐招鹤栖,山头有月松有枝主人作歌招鹤归,主人有客微和之主人与鹤会须去,此庐历历西湖树 ”一时之间,名士如宋湘、李仲昭、黄钥、赵念、赵琼章父女、翟泉、祝鸿文、陈鸿猷、伊师尹、钟鳌石等,都成了伊秉绶的座上客宾主之间曲水流觞,吟诗赋词,堪为惠州人文史上的盛事二、伊秉绶书画成就伊秉绶自幼受家传影响,艺术涉猎面广,除精于书法外,善作画、治印、写诗由此可见,他在传统文化领域,其修养之高,造诣之深其画之山水,简朴悠远,有董其昌、王原祁诸家遗风,而气韵天成,自有其妙;其画之梅兰竹菊,笔墨简练,超尘脱俗,有君子之风他精于篆隶,精秀古媚其书超绝古格,使清季书法大放异彩隶书尤放纵飘逸,自成高古博大气象,与邓石如并称大家伊秉绶的最高成就是书法,书法中又以隶书名世1.创隶书平画宽结之极峰书法伊秉绶拜刘墉为师,得古龙晴之笔法,于颜鲁公用功最多,尤于平画宽结着力,力追简朴古隶神韵,形成独特的风格,隶书之法自创一家所作隶书,举世叫绝,其体貌鲜明,用笔圆浑,近于缪篆,横平竖直,不喜做波挑燕尾,即便做,亦意到即止,而结体则在方正之中,巧做疏密聚散变化,长短方圆,敢于扬抑,故布白宽博,气韵生动,雍容高雅,痛快自然,为隶书开一新生面。
做匾额、楹联,更尤纵横排弄气象万千,悬挂壁间,异常壮观伊秉绶隶书个性鲜明,迥异前人伊秉绶隶书演变可分三期:嘉庆三年前作品,字颇挺秀,用笔稍肥,结体欠峻,属摹拟之制;嘉庆七年至十年作品,以方整均称为特色,可谓是蜕变期;从嘉庆十年到其逝世的 11 年,为创新期,其字面独具,风格多样,凝重浑厚,秀挺渊雅,洒脱恣肆,笔到成功,达到炉火纯青之境民国《宁化县志》称秉绶“工其隶法,直逼秦汉 ”2.引领惠州书画艺术的发展伊秉绶利用他自身在书画艺术方面的造诣,影响了一大批惠州书画艺术家,甚至亲自指导有潜质的青年书画家,从而引领了惠州书画艺术的发展伊秉绶对一个叫翟泉书画家颇多提携 《惠州西湖志》载:“翟泉,字在山,归善人傲岸不务荣利,诗崇陆游,画则多得之名山水罗浮、鼎湖、白云、西樵,登陟殆遍,有《西湖八景图》 晚居翟夫子舍,种花硃池、墨沼间,与知己赏之,非高洁者不见……伊秉绶造访,评其书画,卓然成家 ”伊秉绶还与黄钥、赵念、赵琼章父子、蔡耀等书画家相往还,时而雅集,时而登门拜见,切磋技艺其中,黄钥成为伊秉绶的得意弟子黄钥是惠州人,擅长山水,独工篆隶,尤精刻石,刀法逼近汉代篆刻,深得伊秉绶的赏识所作隶书酷似“伊体” ,为“伊书”传人。
为了提携黄钥,伊秉绶为重建丰湖书院撰写记文,让黄钥书写,并刻石由于有伊秉绶的倡导与奖掖,清代嘉道时期,惠州书画艺术出现了一个繁荣局面,人才辈出,佳作纷呈3.后人对伊秉绶书法的评价对于伊秉绶的书法成就,后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清史列传》谓:“秉绶工八分隶 ” 《国朝先正事略》谓其“隶书愈大愈见其佳,有高古博大气象 ” 清《昭代尺牍小传》谓:“墨卿书似李西涯,尤精古隶,独不喜赵文敏,盖不以其书也 ”焦循《雕菰楼集》谓“公之起居言笑,蔼然君子儒也时濡墨作隶书,如汉魏人旧迹 ”包世臣《艺舟双楫》谓:“余初识宁化伊墨卿太守秉绶于袁浦墨卿,刘诸城之弟子也因曾问诸城法,太守曰:‘吾师授法曰:指不死则画不活其法置管于大指、食指之尖,略以爪佐管外,使大指与食指作圆圈,即古龙精之法也其以大指斜对食指者,则形成凤眼,其法不能死指,非真传也 ”杨守敬《学书迩言》谓:“墨卿八分书根柢汉人,行书学李西涯,尤为超妙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谓:“汀洲精于八分,以其八分为真书,师仿《吊比干文》,瘦劲独绝 ”近人沙孟海说:“伊秉绶是隶书正宗,康有为说他集分书之大成,很对其实,他的作品无体不佳,落笔就和别人分出仙凡的境界除去篆书不是他常写的外,其余色色都比邓石如境界来得高。
”作者简介梁力文,男,惠州市惠城区人,1964 年 3 月出生,中专文化,现任惠州市东坡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名誉会长,东坡书画院院长,现任惠城区政协《惠城文史》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