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念 (2).doc
5页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 重要概念理解1、世界市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世界范围内的交换舞台世界市场是国际分工的表现,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的基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以下阶段:①新航路开辟的15—18世纪的早期殖民侵略,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尤其是英国拥有了广阔的海外市场②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其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③19世纪70年代后,工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各国争先恐后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指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的经济整体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初步形成时期(16—19世纪60年代):14、15世纪,西欧国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萌芽,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促进了商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扩大了欧洲与外国的交往;16—18世纪的资本原始积累使西欧国家的工场手工业和国内外贸易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和开拓,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资本主义国家积极对外扩张;到19世纪60年代,随着各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得了普遍的胜利,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成为囊括全球的统一体系时期(19世纪70年代—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从19世纪70年代起,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垄断的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更加疯狂地占领殖民地、争夺势力范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形成了帝国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成为囊括一切地区的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这个统一的世界经济体系,在地域上无所不包,在实质内容上从以流通领域的商品交换为主,发展到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3)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囊括全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开始解体时期(1917—1945):十月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在苏维埃俄国的建立,表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被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它已不再是一个无所不包的体系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同资本主义经济相互并存、相互斗争4)世界经济体系内部两种经济制度并存、民族独立国家经济兴起时期(1945年以后)二战后,一系列欧亚国家相继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探索建设道路中曲折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进一步解体,并由美国一家独霸,发展成为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互相激烈争夺战后兴起的民族独立国家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于是,整个世界经济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三种经济类型同时并存、互相联系、互相斗争的新格局。
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经济正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向全球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知识经济已见端倪3、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决定世界经济格局的主要基础,是各个国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水平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以下演变过程:(1)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①确立: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大;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美、德经济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2)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二战结束后初期到50年代末):①原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削弱②确立: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占绝对优势,它通过1944年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成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48年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等确立了其世界经济霸主地位3)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变:①原因: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
②多极化:70年代初,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各种原料输出国和生产国组织起来,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脱颖而出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向纵深发展,区域集团化步伐加快中国经济发取得巨大成就,苏联东欧改革失败;美、日、欧争夺势力范围和经济主导权的斗争直接推动了西欧、北美、亚大三大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在东南亚、中东、拉养和非洲出现了一大批各种层次的区域集团化组织二、 疑难知识点整合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三个时期(1)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自由竞争为主要特征17世纪中叶,以商业资本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确立,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西欧各国纷纷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到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展开,工厂制建立,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确立,它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进入成熟发展的轨道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奉行自由竞争学说,国家不干涉经济;企业由各个资本家独自经济,商品价格在市场上通过竞争形成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以垄断为主要特征从19世纪7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垄断组织形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形成,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国家政治同垄断资本相结合为特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各国为结束危机采取不同形式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是其典型代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并成为促进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50—7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2、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主要经济思想的演变(1)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早期,全盛于16、17世纪晚期①核心内容: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②实践措施:鼓励建立手工工场,拓展海外贸易,积极强占殖民地,支持海上掠夺③兴衰原因:代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它适应资本主义生长中对货币积累和扩大市场的需要,但不利于机器大工业的经营2)自由主义经济学:亦称古典经济学,由英国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创立①核心内容:劳动创造价值;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的秩序”,主张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否定重商主义理论②实践措施:资本家自由经营工厂,国家不干涉其内部事务;消除关税壁垒,各地正常贸易③兴衰原因:它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各私营企业充分发展消除了限制,自由资本主义盛极一时,但是无法调节各企业之间的无政府状态。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主义思想和实践逐渐结束了其历史使命3、农业状况与各国资本主义发展(1)农业的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影响各国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造成各国力量对比的变化①英、美、德、日四国资本主义农业发展迅速,雇佣关系取代了封建关系,为这些国家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原料和广阔市场农业资本主义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相互促进,使这些国家经济实力猛增,成为世界强国②法、俄农业发展中,出现了资本主义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这种方式造成农业生产分散经营,规模较小,劳动力密集,导致法、俄两国工业发展相对落后于美、德等国2)农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形式和发展水平制约了各国民主政治的发展①英、美在农业中建立了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彻底消除了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使两国建立了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度,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②俄、日、德、意等国由于未经过对传统农业生产关系的彻底破坏,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在政治领域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对后来的政治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3、市场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资本主义萌芽于市场发达地区意大利从中世纪起即拥有欧洲商业中心的地位,佛罗伦萨和威尼斯都拥有一定的国内外市场。
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2)资本主义经济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市场①从15世纪末至18世纪,早期殖民侵略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英国在18世纪中叶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由于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使工业革命应运而生;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又促使资本主义工业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其经济附属,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②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市场再度急剧扩大,促使工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各国争先恐后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③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然通过加强国家资本输出、私人资本对外投资、建立跨国公司等手段占领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市场;同时抬高高技术产品价格,压低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价格,恶化第三世界国家对外贸易条件,继续操纵控制国际市场当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世界经济的发展更加离不开世界市场了3)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衰决定于市场18世纪中期,随着英国国内市场增加和海外市场的扩大,发生了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9世纪末尽管英国企业设备陈旧,但由于拥有广大的殖民市场,英国因此形成殖民帝国主义一战后由于部分殖民地市场丧失,英国工商业呈衰退现象;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过分依赖殖民地市场的英国,也就永远失去了它昔日的大国霸主地位二、 比较异同1、 建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同点①生产要素上,封建经济主要依靠土地和体力劳动者;资本主义经济主要依靠科技、资本、市场、原料和熟练劳动力②形式上,封建经济是自然经济,表现为重农抑商;资本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表现为重商主义③生产目的上,封建经济是自给自足,生产主要是满足自身需要;资本主义经济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主要为交换而生产④生产关系上,农民与地主之间是一种依附关系,地主占有农民的大部分劳动成果;工人与资本家之间是一种雇佣关系,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⑤影响上,封建经济是组织者和生产者长期固着于土地之上,带来因循守旧、封闭落后;资本主义经济是扩张型经济,推动对外扩张,开放创新2、中西资本主义萌芽之比较(1)从产生的历史背景看:都是在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一个封建历史漫长、高度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封建国家,封建社会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西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时,封建制度并不完善,也未形成封建专制的统一国家,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较为宽松的环境。
2)从手工工场发展的规模看:中国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自萌发后发展较为缓慢,无论是资金、技术和规模不如欧洲;西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尤其是新航路开辟后,由于国内市场不断扩大,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规模也不断壮大3)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后发展的历程看:中西方都经历了由家庭手工业向手工工场的过渡由于西欧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发展较少受国家干涉,自14、15世纪萌芽后,16、17世纪发展较快,到18世纪过渡到大机器生产阶段;中国的资本主义自萌芽后受到腐朽的封建统治的压制,其发展举步维艰4)从结果和影响看: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一直处在简单协作的手工工场时期,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封建自然经济仍占主要地位;而西欧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手工工场逐渐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农村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势力的不断增长,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要求与日俱增,随后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高考学习网-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