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雨霖铃》意象内涵分析.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飞****9
  • 文档编号:185208270
  • 上传时间:2021-07-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1.35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雨霖铃》中的意象内涵分析悲莫悲兮生别离屈原《九歌・少司命》),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李煜《乌夜啼》 ) ,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孔雀东南飞》 ) ,用 “伤离别 ”三个字可以概括柳永这首《雨霖铃》词的主调全词用了大量的意象,渲染表达了词人的离愁别绪1、寒 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本诗开篇写: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 “凄凄惨惨戚戚 ”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 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寒蝉鸣我侧 ” (曹植《赠白马王彪》 )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2、长 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 “长亭 ”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李白《菩萨蛮》 :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叔同 《送别》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劳劳亭也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亭,李白《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谢亭又称谢公亭, 在宣城北面, 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大守时所建, 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李白有《谢亭》诗: “谢亭离别后, 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外, 山空碧水流 ”李白还有诗云: “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 屈盘戏白马, 大笑上青山 回鞭指长安, 西日落秦关 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 ”许浑也有《谢亭送别》诗反复不断的离别在谢亭上演,使优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了一层离愁了 很显然, 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柳永《雨霖铃》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长亭也就是离别之所,带有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3、兰 舟古人常说 “舟马劳顿 ”“水陆兼程 ” ,可见 “船 ”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下面这两首诗中的 “船 ”意象更多地融入了诗人的漂泊之感: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 (刘鹩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这两首的主题与意象群极为相似:两位诗人都漂泊异乡,栖身客舟之中,暮色四合,夜风吹动岸上的树叶,发出凄清的声响 在作客他乡、 旅途孤寂之时, 两位诗人不约而同地想到昔日朋友,写诗以寄情作为诗的中心意象,前者是 “月照一孤舟 ” ,后者是 “孤舟兼微月 ” ,都强调 “月 ”与 “舟”的组合而最为直接地以船为喻、表现自身漂泊之感的诗歌,恐怕当属李商隐的《木兰花》 : “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 柳永《雨霖铃》 “留恋处、 兰舟催发 ”此去便是漂泊,便是远离,便是浪迹天涯,便是无穷无尽的思念和悲愁了 4、暮 霭是一种黄昏意象,杜牧《边上闻胡笳三首》 : “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愁万里天 ”“ 日暮愁云 ”就是诗人的离别之情,在作者看来,离别是长期的而且是万分痛苦的秦观的《满庭芳》词: “山抹微云,天拈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掉,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蔼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这首词写于元丰二年冬天, 秦观在会稽淹留数月, 与一位多情歌女有过亲密交往, 在离开之际, 秦观回想 “蓬莱旧事 ” , 借景抒怀: 淡淡的云彩、 衰落的草木、 隐约的烟雾、寥落的寒鸦、黄昏的灯火、孤村、流水 ……所有凄迷暗淡的黄昏意象,隐隐透露 出词人迷茫的目光和惆怅的心情柳永的《雨霖铃》是写江湖流落的代表作,写离愁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蔼沉沉楚天阔 ”寒蝉凄切, 骤雨初歇, 烟波千里, 暮蔼楚天 —— 是诗人别后茫然若失心境的物化再现主人公暗淡的心情给天空水色染上灰色的色彩, 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情, 为离别词的千古绝唱5、酒酒,可用以消忧,可递友情,可寄豪情但事实往往是 “举杯消愁愁更愁 ” ,“醉不成欢惨将别 ” 于是,酒到酣处人寂寞,酒香飘处别情浓在别离文学作家笔下,不论别离于何时何地,将行的一方与送行的一方大多要 “聊共引离尊 ”(秦观《满庭芳》 ) 尽管常常 “都门帐饮无绪 ” (柳永《雨霖铃》 ) , “醉不成欢惨将别 ”(白居易《琵琶行》 ) ,却仍然 “欲行不行各尽觞 ”(李白《金陵酒肆送别》 ) ,试图“暂凭杯酒长精神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

      至于借酒咏别的隽永诗句更是璀若繁星贾至《送李侍御赴常州》云: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之所以一醉方休,为的是麻痹自己的神经,使它不致因即将到来的别离而惊悸不已 柳永此词中的 “今宵酒醒何处 ”不也有同样的情怀?王安石 《送孙子高》云: “一樽相别酒,千里独归人 ”对于独行千里的归客来说,行前满饮一杯友人斟上的美酒,或可稍御旅途风寒,聊解客况寂寞葛长庚《水调歌头》云: “回首故人千里,把酒话愁肠 ”故人已去,纵然举杯浇愁,亦属徒然,岂不闻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 ?晁端礼《虞美人》云: “一樽别酒最匆匆,还似陇头流水,各西东 ”连别酒也不能从容而饮,其匆匆分手、不胜怅惘之状跃然纸上辛弃疾《满江红》云: “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 ”在作者眼中, 酒俨然成为主司人间离愁的神祇, 它与离愁的关系是多么直接而密切! 元朝无名氏《正宫 端正好》云:土杯别洒肝肠断,一曲阳关离恨添三杯入肚,便使得肝肠寸断,因为这是 “别酒 ”的缘故,正所谓 “酒不伤人人自伤 ”—— 这些例子,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酒也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6、杨 柳在中国文学史上,柳是一个很早就被咏唱的对象,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诗经 .小雅 .采薇》被视为咏柳之祖,柳与离别一下子拉上了关系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乐府有《横吹曲词 ?折杨柳歌辞》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 的诗句 折柳寄托离情的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 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 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 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 如“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的诗 后世就把 “灞桥折柳 ”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李白 《灞陵行送别》 :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忆秦娥》 :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 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 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之涣《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大概是因为一者 “柳”、 “留 ”谐音 ,古人在送别之时 ,往往折柳相赠,有 “挽留 ”之意。

      二来柳树易生速长, 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 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 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 又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 ”之情7、月诗人笔下的月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孟浩然《宿建德江》 )暮色苍茫,江水浩荡诗人独自一人停船江上放眼望去,原野空旷,仿佛天比树还低;低头看去,惟有一轮明月在清澈的水中不时晃荡, 好像要为诗人作伴 这就衬托出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 张继《枫桥夜泊》 ) 月亮落了,乌鸦啼叫,白霜满天,江岸上枫树朦胧, 渔船上灯火闪烁,面对此时此情此景此物,诗人愁思绵绵,不能入睡显然, “月落 ”是引起诗人愁苦之情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他以月寄托相思之情, 抒发思乡怀人之感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杜甫《月夜》 )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望月怀远》);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 ;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 ) ;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的《苏幕遮》 ) ; “江南月,如镜复如钩。

      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 ” (欧阳修《望江南》 )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欧阳修《生查子》 ) ; “恨君不似江楼月, 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 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 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 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柳永《雨霖铃》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一弯残月,引起了词人太多的离愁别绪《雨霖铃》中表现愁绪的这些意象,都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本词不过是集中的表现了出来,正因为这众多的意象的运用,使《雨霖铃》成为离别诗词的代表作品所以解读本词,不能不先领悟这些意象表达的涵义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