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慎到学派及其思想研究.pdf
45页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垒址日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张他导师躲越南期:等型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化改革和新旧制度激烈嬗交的时期当时,诸子林立,各抒己见,思想自由,百花齐放,其中慎到及其所创立的学派在先秦学术史上的地位不可低估然而,由于古代的典籍对慎到及其学派的记载很不一致,加之‘馕子》书在流传的过程中多亡佚,故古今学界对慎到及其学派的研究甚为冷漠,对慎到一派的学术思想也多有歧义自上世纪7 0 年代发现马王堆汉墓帛书后,尽管学界也试图利用《黄帝四经》等出土文献及现存《管子》书对慎到及其学派思想进行再探讨,但总的情况尚显得薄弱。
鉴于学界的这种研究状况,本文不揣浅陋,着重从慎到其人其书和他的学派思想两个层面作些探讨具体来说,包括五个部分,即:一、慎到其人与其书;二、慎到学派产生的背景;三、《庄子·天下》篇中的慎到早期思想;四、《慎子》七篇中的慎到道法家思想:五、《管子·法法》诸篇中慎到思想的齐法家特色对慎到其人与其书进行了分析,褥出慎到是战国中期稍后人,是赵国人,后到齐国,为稷下学士,学黄老道德之术,著十二论,或著《慎子》四十二篇,是稷下黄老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慎子》书在流传的过程中多亡佚,目前钱校本是《慎子》最好的校辑本它也是本文所使用的文本资料其次,对于慎到学术思想的学派归属问题,我通过分析论证,认为《庄子·天下》篇中的慎到思想,属于早期道家,是慎到及其学派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现行《慎子》七篇中充满着以道论法、尚法、重势等思想,它是慎到及其学派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而这一阶段的思想,是在稷下学宫形成的,受稷下黄老思想影响最深,应属于稷下黄老学中的道法家《管子》书中的《法法》诸篇,具有齐法家思想特色,它极有可能是慎到及其弟子们所形成的慎到学派思想发展演化的结果,已由道法家的思想演变成了齐法家,这是慎到及其学派思想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最后,通过对 自序》中说:“十二或日四十二,夺‘四’字张岱年先生的说法较为可信,方国瑜的说法可备一说《隋书》、< 旧唐书》、《新唐书》载‘慎子》十卷,滕辅注”宋代学者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谈到《慎子》一书时说:“《唐志》十卷,滕辅注今麻纱刻本才五篇,固非全书也,《崇文总目》言三十七篇《崇文总目》是北宋时期官府的藏书目录这说明北宋时《慎子》已有两种版本一是官府所藏的三十七篇本,二是民间流传的五篇本《宋史·艺文志》载“《慎子》一卷”,很可能就是民间流传的五篇本而官府所藏的三十七篇本在北宋末年就已散失了,所以南宋学者王应麟在《汉书艺文志考证》中说:“今三十七篇亡惟有《威德》、《因循》、《民杂》、《德立》、《君人》五篇唐代官修的《群书治要》选录了《慎子》七篇,除五篇之外,又增加了《知忠》、《君臣》两篇,五篇内容也略有不同今人金德建的《司马迁所见书考》认为:三十七篇加五篇,正好等于《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四十二篇这四十二篇分成二个本子,一是三十七篇本,二是五①张岱年著;‘中国哲学史史科学k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 9 8 2 年8 月出版,第6 2 曩.3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篇本前者《崇文总目》所著录,后者陈振孙所见,而三十七篇本亡逸,只有五篇本流传。
张岱年先生评价“这个推测是正确的”现在流行的《慎子》,最早的版本是明万历五年刊行的《子汇》本,大概就是北宋民间流传下来的五篇本《且且巷初笺十六子》、《先秦诸子合编》、《诸子汇函》、‘四库全书》、《墨海金壶》、< 廿二子全书》、《予书百家》、《百子全书》、《养素轩丛录》和中国学会影印的《慎子三种合帙》,都收录了这个本子明万历六年浙江吴兴人慎懋赏还编辑了一个《慎子内外篇》本,其中内篇一卷,外篇一卷,合为二卷卷前有慎懋赏写的《慎子序》、《慎子传》、《慎子考》、《慎子评语》和王锡爵写的《慎子序》卷后附有慎懋赏编的《传补》、‘外篇直音》和汤聘尹写的《慎子后序》中国学会影印的《慎子三种合帙》本,全部收录了以上的正文和附录《四部丛刊》收录了慎懋赏编辑的《慎子内外篇》,并补进缪荃荪根据《群书治要》补的《知忠》、《君臣》两篇和逸文三十六条,还附有孙毓修写的《慎子内篇校文》和跋但如前所述,慎懋赏的这个辑本伪作之迹非常明显,不能作为研究慎到及其学派思想的依据,无参考价值最早提出质疑的是著名学者粱启超他在《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一书中说:“近《四部丛刊》有足本《慎子》,系缪荃荪家藏本,说是明人慎懋赏传下的,显系慎懋赏伪造,为同姓人张目。
缪氏是专门目录学者,居然相信这种伪书,我们看见之后,大为失望后来,学者罗根泽著文从八个方面论证慎懋赏的《慎子内外篇》是伪作,学者方国瑜进一步提出伪作的证据,并作了有力的辩证,这样慎懋赏本《慎子内外篇》作为伪书,基本成为定论元代陶宗仪辑的类书《说郛》卷四十收《慎子》五篇,与明《子汇》本五篇基本一致,并附有滕辅注,这与《隋书》、( 1 f l 唐书》、《新唐书》记载的滕辅注相吻合但《隋书》、( I n 唐书》、《新唐书》所著录的《慎子》十卷,很可能是《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慎子》四十二篇关于滕辅的情况,据清代学者严可均考证,一为东汉人滕抚,字叔辅,北海剧人也初仕州郡,稍迁为涿令,有文武才用,太守委任郡职,兼领六县后又拜为九江都尉,又拜为中郎将,督扬、徐二州事,《后汉书》有传一为东晋太学博士滕辅,著有《滕辅集》五卷,已佚失①张岱年著:‘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 9 8 2 年8 月出版,第6 3 页9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严可均最后说:“《慎子》注为汉为晋,未敢定之严可均不能确定是后汉的滕抚或是东晋的滕辅严可均在嘉庆二十年以明《子汇》本为底本.参考《群书治要》写出了七篇,增加了《知忠》、《君臣》两篇,其中《威德》篇增加二百五十三字,并附有滕辅注。
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列“《慎子》一卷附逸文”,注:“严可均校辑,《守山阁》本,又《金壶》本但严可均校辑的《慎子》全书.在刊刻的严可均著作中均查不到,只有《铁桥漫稿》卷五保留了《慎子叙》一文其叙文说:“《汉志》‘法家《慎子》四十二篇,名到,先申、韩,申、韩称之’《隋志》、旧·新《唐志》皆十卷,滕辅注《崇文总目》三十七篇,‘书录解题》称麻纱刻本才五篇余所见明刻本亦皆五篇,今从《群书治要》写出七篇.有注即滕辅注其多出之篇,日《知忠》,日《君臣》,其《威德》篇又多出二百五十三字虽亦节本,祝陈振孙所见本为胜因剌取各书引见之文校补伪脱,其遗文短段不能成篇者,凡四十四事,附于后清光绪十九年,学者钱熙祚又重新校辑《慎子》他在《慎子跋》中说:“《史记》称慎到著十二论徐广注云:今《慎子》刘向所定,有四十一篇’按《汉志》本四十二篇,徐注云‘一’字误也《通志·艺文略》‘《慎子》旧有十卷四十二篇,今亡九卷三十七篇’,是宋本已与今同《群书治要》有《慎子》七篇,今所存五篇具在.用以相校,知今本又经后人删节,非其原书今以《治要》为主,更据唐、宋类书所引,随文补正其无篇名者,别附于后,虽不能复还旧观,而古人所引,搜罗略备矣。
旧本后有逸文,不知何人所辑,内有数条,云出《文献通考》今检之不可得且郑渔仲所见已止五篇,安得《通考》中尚有逸文? 寻其文句,盖杂取《鬻子》、《墨子》、《韩非子》、《战国策》诸书,以流传既久,姑过而存之’钱校本收在《守山阁丛书》中,《四部备要》、《丛书集成》、《慎子三种合帙》,《诸子集成》都收录了钱校本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在评价钱校本时说:“清钱熙祚辑本以《群书治要》本七篇参校《予汇》的五篇,得出了比较完全的七篇然而《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把严可均辑本误作《守山阁丛书》本显然这是受张之洞《书目答问》的影响,把严校本与钱校本搞混淆了‘中国大百1 0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全书·哲学》卷‘慎子》条又把钱熙祚校本与《守山阁丛书》并列,显然这是把一种版本误作了两种版本钱校本和严校本虽然都用《群书治要》校了明《子汇》本,增补了《知忠》、‘君臣》两篇其中《威德》篇增牢t ' Y - - 百多字但严校本保留了滕辅注,可惜严校本只有一篇叙文没有原书钱校本参校了先秦各种古籍和各种类书,并有详细按语,逸文又增加了十几条,显然钱校本是目前《慎子》最好的校辑本但对此,学术界仍有不同意见现代知名学者郭沫若、范文澜、冯友兰、胡适、张岱年、侯外庐、杨荣国等,在研究《慎子》及其思想时,基本都依据《子汇》本和钱校本。
现行《诸子集成》五,收录的就是钱校本,这也是本文所使用的文本资料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慎到学派产生的背景关于慎到学术思想的学派归属,历史上有不同的看法《庄子·天下》篇将慎到与彭蒙、田骈作为一系,他似乎属于早期道家,是从老子道家分化出来的一个支派,故可视为慎到及其学派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史记·孟子苟卿列传》、《田敬仲完世家》等,将慎到归入稷下黄老学派,他实际上属于稷下黄老学中道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相结合的学派,学界新近将其称为“道法家”而这个道法家的思想,甚与现行《慎子》七篇本的以道论法、尚法、重势等思想相符合,故现存这个《慎子》本子可作为研究道法家思想的依据,并可视为慎到及其学派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阶段《管子》书中的《法法》、《任法》、《明法》诸篇,基本具有齐法家思想倾向而齐法家的思想特点是以道论法,主张礼法并用,并且也非常关注“势治”齐法家的这些思想恰好在《法法》诸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值得一提的是,《吕氏春秋》的《慎势》、《不二》篇,《苟子》的《非十二子》、《解蔽》,以及《韩非子》等,都说慎到尊道、尚法、贵势,其与《任法》诸篇的内容十分吻合因此,《管子》中《法法》诸篇应与慎到及其学派的思想有缘,它很可能标志着慎到及其学派作为稷下黄老学中的道法家,他们发展到《法法》篇的撰写年代,已具有齐法家的思想特色或演变成了齐法家,这可看作这个学派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并为韩非子集法、术、势于一体奠定了思想资料基础。
慎到的学术思想及其在先秦文化史上的学术贡献,都是和稷下学宫密切相联系在一起的他于齐威王末年入齐,涉足稷下学术舞台;齐宣王时与田骈、环渊诸子共同创立了稷下黄老学派,成为负有盛名的稷下先生他上说下教,“不任职而论国事”,一直到齐闵王末年才“亡去”因此,慎到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稷下度过的:他的思想学说也是在稷下形成、发展并通过稷下百家争鸣得到不断修正、完善,进而在先秦思想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稷下学宫为何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稷下百家争鸣又是怎么回事? 慎到及其学派思想又是如何形成的? 这些都是需要在本文中加以交待说明的问题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是个大动荡、大变革的历史时期,也是从奴隶制往封建制转型的时1 2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期当时在政治上虽然还是周朝统治,但周天子早已无力控制各诸侯国,王室衰微,大国争霸,过去“礼乐征伐白天子出”的局面.早已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大夫出”所取代,陪臣执国命,子弑其父,臣弑其君,兄弟相残,上下易位,层出不穷在各诸侯国中,不少国君的权柄旁落在卿大夫或士的手中,严格等级的宗法制的统治秩序被彻底打乱,形成几个大国鼎立的局面在经济上,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大量土地得到了开垦。
新开垦的土地成为可以交换的“私田”,不是奴隶制的“公田”占有私田的贵族为了更有效地剥削劳动者允许生产者保有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