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版陋室铭课文全解全析汇编.docx
4页新版陋室铭课文全解全析汇编 《陋室铭》课文解析 课文的题目叫“陋室铭”,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表示永记不忘,后来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体常常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刻写文字,用来记叙生平、事业、功德,表示纪念,或是记物寓意,表示勉励或警戒之意陋室,就是简陋狭小的屋子作者给他的陋室作铭,是要借陋室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在,动词,在于名,这里用为动词,出名龙,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灵,灵验,神奇古代传说,仙人多住在高山上,龙多在深水中.出没.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斯,指示代词,此,这一说当“由于”讲,亦通馨,本指散发很远的香气,这里是指品德高尚 以上几句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以不高、不深衬“陋”,以“仙”“龙”衬托“德”,以“名”“灵”衬托“馨”,暗示虽陋室而不陋陋室因主人的“德馨”而“馨”,这是陋室生辉的光点所在这就点明了短文的主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人竹帘里上,动词,这里是长到、蔓到的意思 这是一联工整的对句这个对句描写陋室的自然环境优美,烘托陋室不陋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通“洪”,大白丁,原意是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往来,偏义复词,词义偏重在“来”上 这也是一联工整的对句,写室中往来人物不俗,衬托陋室不陋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调,调弄,这里是弹奏的意思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丝竹,指琴、瑟之类的弦乐器和箫、笙之类的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案牍,指官府的公文牍,古代写字用的木片,后世称公文为文牍 之,助词,取消句子的**性,不译劳,劳累,形容词用作使动词,即“使……劳累”的意思形,形体,身体 这四句写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
以上几句描写陋室的特点一是自然环境清幽苔痕能“上”阶,草色能“人”帘,“上”“入”二字,比拟生动而且一“绿”一“青”,色彩清丽,生意盎然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诸葛,诸葛亮,字孔明,**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子云,姓扬名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孔子此语见《论语·子罕》篇:“子欲居九夷,或曰:‘陋,何有之?’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原文大意是: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太简陋,怎么能住呢?”孔子说: “君子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这里作者只引了孔子答话的后半,略去前半,而语意却在全句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就是君子,品德高尚,安贫乐道,所住的陋室也就不陋了 最后几句,总结全文先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暗示陋室不陋然后又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
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