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滁州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慢***
  • 文档编号:229554903
  • 上传时间:2021-12-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0.11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滁州市2012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经济社会继续平稳较快发展一是经济总量实现大跨越生产总值连跨七、八两个百亿台阶,预计达85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百亿,达125.8亿元工业总产值在上年超千亿的基础上再迈大步,超过15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跨过600亿元,接近700亿元外贸进出口超10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250亿元二是“速度滁州”实现大突破生产总值增14%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23%以上,增速分别从全省第六和第八上升到前五名;财政收入增长39.1%,再创新高,增速从全省第十上升到第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0%以上,从全省第五上升到前四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超过18%,从全省第十上升到前六名;直接利用外资增长1.7倍,增速从后进变为先进并领跑全省三是四大收入实现大丰收全市财政收入年增量在连续三年10亿元级和上年20亿元级的基础上达到35亿元,相当于2006年总量各县(市、区)和省级以上工业园区财政收入增速普遍超过40%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工业企业新增138家,总数达349家,其中17家超10亿元,11家超2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50元,增长17.5%;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7000元,增长20%以上。

      四是创先争优实现大提升贯彻中央“创先争优”号召和省委“走出六条新路”部署及市委“双超”要求,掀起比学赶超热潮放眼全国,一批工作实现了创新晋级对比全省,一批工作实现了创先进位盘点全市,一批工作实现了创先争优突出抓好难题破解,要素供给基本保障信贷支持与资本融资双拳出击,保障资金需求一手抓信贷市场,内外合作,政企联动,银企联手,全市年末贷款余额577亿元,新增110亿元,连续三年超百亿、创新高一手抓资本市场,面向社会找资金引进风投基金18亿元,上市募集资金13亿元,成功发行10亿元市政融资债券,引进皖江基金建设高铁站区,社会融资总额首超百亿,达150亿元同时,着力壮大政府融资平台,市城投公司资产超310亿元,全市融资平台资产超600亿元,共同完成市场融资近百亿元向内挖潜与向上争取双向联动,缓解用地矛盾一方面清理闲置土地,激活“沉量”资源;开展“退城入园”和旧城改造,盘活“存量”资源;规范土地置换,顺利通过检查,用活“流量”资源转变用地方式,建设标准厂房,节约用地;坚持项目入园,集约用地;实行分期供给,精确用地;制定供地标准,科学用地另一方面,坚持产业导向,抓大项目,争取点供指标;引好项目,争取追加指标;招“圈外”项目,争取“独立”指标;完善置换项目,争取“挂钩”指标。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获批,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扩大到352平方公里,超过省下达规划指标111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超37平方公里,为长远发展开辟了更大空间科学调度与城乡合作双管齐下,助力用电用工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错峰调峰,科学调控全社会用电,及时限制高耗能企业用电,节约用电上亿度,工业用电增幅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实现了用电保障和能耗下降双赢目标面对不断蔓延的“用工荒”和依然存在的“就业难”,市县乡村联动,内外招工并举,增加总量供给;校企密切合作,培育技能人才,化解结构矛盾新增城镇就业7.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3万人,分别增长31%和16.8%,招工6.6万人,实现了就业增加和用工保障双重目标突出抓好示范建设,承接转移成果丰硕加强园区建设,承接能力全面增强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两大基地建设任务,深入开展园区建设突破年活动,一方面抓14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建设,新编扩编规划,实现“七通一平”,完成基础建设投资65亿元,新增开发面积40平方公里另一方面抓现平台建设,科教园区、高铁站区、琅琊山旅游区建设全面展开强势招大引强,承接成果全面显现围绕拉长加粗产业链条,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央企、民企等合作为抓手,招商项目体量、质量、总量明显提升。

      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60亿元,增长69%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71个,是上年的1.7倍,其中5-10亿元43个、10-50亿元51个、50亿元以上10个聚力工程建设,承接项目全面实施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实施“661”行动,开展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60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百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全市新建续建项目2100个,其中新开工1500个突出抓好企业发展,工业经济增长有力分类调度抓运行实施“151”工程,排出“十二五”冲刺百亿的企业10家、冲刺50亿元的企业5家、冲刺10亿元的企业50家实施“510”计划,每个县(市、区)和工业园区抓新投产、新开工和重大技改项目各10个,对产值、利税前10名的企业重点调度实施破四难专项行动,帮助小企业渡难关、上台阶挖潜革新促提升一手抓现有企业通过技改、企改等做大做强全市385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150亿元,比上年增长 50%一手抓新项目建设各地优先供地、帮扶帮办,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82个,155个在建工业项目建成投产着眼配套全市工业发展基金大幅度增加到8亿元,完善工业项目招商政策,积极引进生产,强化工业政策与产业配套通过努力,主导产业加速集聚;支撑作用明显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突出抓好城建攻坚,城乡建设成效显著大滁城建设“六化”推进一是围绕优化布局推进大滁城建设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完善主城区规划,在老城区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外,重点完善布局市本级、琅琊、南谯三大政务区,科教园、高铁站、琅琊山旅游区三大功能区,琅琊开发区、市集中示范园和苏滁现代产业园三大工业区二是围绕美化环境推进大滁城建设丰乐亭文化公园一期、清流河景观带一期、南湖三期基本建成,南湖四期开工建设,南谯路等五条主干道完成“白改黑”,对南湖三期和一批重点楼宇实施亮化三是围绕强化民生推进大滁城建设加快老城改造,改善人居环境攻坚克难,完成南谯路、丰乐路和扬子大市场等“两路一场”征迁;高杆灯、水泥厂、定远路、老滁州剧院等地块加快建设加快推进重点民生项目开工建设保障房2万套;建成明光路跨铁路大桥,建设清流路跨铁路高架,解决东西交通被铁路分割问题;基本打通西涧路、凤凰西路、紫薇南路等断头路,改造小街巷40条;新建供水管网64公里、燃气管道142公里、110千伏及以上线路4条,新增城市公交车52辆;完成8个内涝治理项目,基本建成北撇洪沟,城市内涝明显减少四是围绕催化新区推进大滁城建设加强新区综合配套,第二污水处理厂、城东污水管网和供应新区的三、四水厂开工建设;城南新区市民文化广场投入使用,市规划馆、美术馆对外开放;高铁站区建成两站一广场;科教园区城市职业学院开工建设,交通驾校和农机校一期建成投入使用;琅琊山旅游区完成北大门生态停车场建设和野芳园改造;。

      五是围绕产业化推进大滁城建设坚持产城一体,布局二三产业,提升城市产业支撑力131”组团新建续建工业项目376个、三目95个,完成产业投资超300亿元六是围绕同城化推进大滁城建设南谯新城百万平方米商业和安置小区、公用设施加快建设新来城和汊河新城双城同建,房屋征收和安置房建设面积创新高,滁来路来安段高标准改造全椒城南新区、襄河景观带和太平文化街区高水准建设县乡村建设风生水起天长市城南新区加快发展,市区框架扩大到35平方公里明光市新明城大会战,建成区达23平方公里定远县围绕老城提升、新区完善,实施了35个商住和景观等项目凤阳县大力推进凤阳新城建设,新城区路网围合面积5平方公里统筹推进农村新居民点扩容配套和老居民点环境整治,完成2018个永久性集中居住区建设规划,占村庄布点规划的86%整村推进土地整治,新增耕地2万亩基础设施建设你追我赶全社会交通建设完成投资68亿元蚌淮高速凤阳段及其延伸段、蚌淮高速与宁洛高速连接线、徐明高速滁州段等4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滁马、宿扬和滁淮高速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312省道天扬段改建工程开工,311省道定远程桥段改善工程完工,309省道明盱段和定明段加快建设改造县乡道路253公里、农村危桥50座,新建通村公路166公里。

      京沪高铁滁州站、定远站投入运营完成200项城乡电网建设项目,建成投运1座220千伏、5座110千伏变电站,新增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线路280公里,完成投资10亿元新建城镇供水管道200公里、排水管道300公里突出抓好现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商增势强劲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销售额累计31.8亿元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新增144家,总数达391家,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22.4%提高到32%重点商贸项目加快建设中环国际广场、现代城、瑶海农机大市场等开业运营,沃尔玛、大润发等知名商业企业相继落户现代物流业积极拓展香江集团南京湾项目完成投资7亿元,中粮、德邦、美国基华等知名物流企业相继入滁,华塑物流加快建设新型金融加速完善协议引进金融机构3家,中信银行滁州分行已获批筹建皖东农商行和全椒、明光农合行正式开业,新筹建村镇银行4家、融资性担保公司2家,新开业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各3家,保险机构发展到2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超过60家休闲旅游加快发展跃龙湖、栖凤湖、卧龙湖、神山等大型度假项目加快建设十大五星级酒店布局初见端倪房地产业持续增长同步推进保障房和普通商品房建设,房地产施工面积1879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704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66亿元。

      突出抓好城乡统筹,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粮林水“三块”并重,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4.7亿元,实施“一事一议”项目3009个滁河综合治理先期到位资金1.75亿元开展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小麦高产攻关竞赛,推进百亿粮仓建设,粮食总产88.1亿斤,增长2.3%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新增苗木花卉面积1.9万亩,森工产值达到70亿元种养加“三业”并行,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业上,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着力发展经济作物全市蔬菜面积78.5万亩,比上年增长1.7%甜叶菊面积超10万亩,滁菊面积超万亩养殖业上,着力发展规模养殖,比重超过70%,肉蛋奶产量49.3万吨、水产品产量29.2万吨,分别增长2.2%和4.9%加工业上,着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12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6亿元科技、组织和规模“三化”并举,传统农业进一步转型推广超级稻207万亩、机插秧132万亩,分别占水稻面积40%和26%;农机总动力达602万千瓦;农民合作社新增656个,总数达2011个;农村土地流转新增28万亩,总面积达102万亩突出抓好公民生福祉得到改善学校建设得到加强全力保障教育投入,全市财政教育支出29.3亿元,占总支出16%。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安工程扎实推进,182所薄弱学校条件明显改善,新加固校舍42.4万平方米、重建校舍41.4万平方米职教大市建设大力推进,中职学校在校生增加5000人高校建设得到加强卫速提升着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累计建成乡镇卫生院94个、村卫生室1049个、社区卫心130个,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全面巩固,新农合参合率达97.4%,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支出5880万元,农村卫生院门诊人次上升24.3%,人均看病费用比医改前降低36%文化事业大力建设新建5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70个农家书屋、151个城乡体育健身工程,确定首批34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人,“一校两团”基本建成,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全部免费开放,文化下基层、进社区和特色文化社区创建等活动深入开展就业和社会保障不断强化加强创业、再就业和农民职业技能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