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孩子一双“生活的眼睛”.doc
5页给孩子一双“生活的眼睛”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也离不开数学所以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就是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给孩子们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当学生们把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当他们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生活、熟悉世界,并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就会变得越来越近,数学的面纱就会被揭开,它不再神秘,不再深不可测 一、课堂:大胆地向生活开放 如何让学生们主动地用“生活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小学数学课堂首先要大胆地向生活开放虽然每个学生的手头都发有精心编辑的教材,但它是面向大众的,即便最新的版本,所选用的题材也不一定完全切合我们所教的学生个体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拘一格,选取最贴近孩子们生活的题材,比如熟悉的景与物、人和事、学习与生活的实际等等,让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身边时时刻刻正在发生着的“数学”点滴,从而经历一个从生活到数学再到生活的过程 在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就可以用这样一首小诗作为开场白:《可爱的数字!》 在生活中, 我们经常看到你们---可爱的数字钟表上,有你们; 日历上,有你们; 纸币上,有你们; 温度计上,有你们; 电脑键盘上,有你们; 号码上,有你们。
在数学课上,我更是不断思考和探索你们的奥秘 啊!小小数字,你真是无处不在呀! 还是以一年级的学生为例,在教学中有一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选择标准来分类其实这种事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只是很多学生不会想到这就是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地预备了樱桃、白菜、西红柿、苹果、辣椒、桔子、扁豆、草莓等,让大家想怎么分就怎么分这些东西学生们没有不熟悉的,他们的脑子就像一下子被激活了似的,讨论起来你争我抢,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说:“分两种,樱桃、苹果、桔子和草莓是水果,西红柿、白菜、辣椒、扁豆是蔬菜有的说:“按颜色分,樱桃、苹果、西红柿和草莓都是红的,剩下的是另一类还有的说:“我把它们分两种,一个是我喜欢吃的,像樱桃和草莓,还有一类是我都不喜欢吃……在感受童言天真的同时,我更深地体会到分类这种数学思想是如此朴实地贴近学生,而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验真的是数学教学的宝贵财富,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们也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就生活在数学的世界里二、鼓励学生用“生活的眼睛”节外生枝 生活是多样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爱好和爱好所以在课堂上,学生们那一双双“生活的眼睛”所看到的事物也是多样的,他们的思维方向、思维结果不一定会顺应教师的教学预设。
那么我们的教学是执行预设的教案,还是开发课堂生成的资源呢?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在课堂上一旦遭遇“节外生枝”,便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既定的教学思路上现在,我们知道了不能这样做教师必须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个性的人,而没有个性的教学,就无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创新教师必须坚持教学目的、课程、方法、教学组织等的多样化、灵活化、个别化;有效的实施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提供有利条件 我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学生,有一次在课堂练习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一辆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每小时行45千米,从甲城到乙城要行8小时假如改从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行120千米,只需几小时?题一出来,小扬就举起了手,他说:“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不可能是同一条路,那么路程一定相等吗?”这时作为教师应当及时肯定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善于质疑的精神,并且发动大家讨论,经过一番思考形成了统一的熟悉,就是把这道题的条件之一改为同一条公路的慢车道和快车道就好了可见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就不能违反现实生活,不能单为解题而解题,应该符合现实生活 三、课堂作业: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个角落 学生经常把课堂上的作业视为负担,这与作业缺少情趣、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忽视活学活用有关。
而数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它的这一性质给其课堂作业的设计提供了广阔空间一方面能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另外也可以帮助他们建构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系统例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发动学生拓展设计这样的练习:配制含糖20%的糖水,可以怎样解?这是数学问题,它是科学问题还是化学问题已不再重要,而这正是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的体现数学课堂作业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整体素质,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如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帮助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料,设计一个厨房,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成立设计公司,为客户设计要求:⑴用合适的比例尺将效果图画在设计纸上,并附上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和计算过程⑵设计合理,经济实用合作设计后,让学生交流让学生学会在众多的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来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比如在学习了《年、月、日》课后,就可以请同学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个你需要的年历学生在这样的经历活动中,要观察、测量、绘图、检查,此时,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总之,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归结到实践中就是需要教师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给学生一双“生活中眼睛”,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生活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在布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聪明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