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考研政治必做1800题.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9685108
  • 上传时间:2017-10-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6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考研政治必做 1800 题(18)第六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特别提示】 ①10 年来本章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辨析题、分析题的命题数量之比:0∶3∶1 ∶2②常考核心知识点及命题规律、趋势:选择题、辨析题、分析题都有,分量不大,但知识点分散,往往与、政经原理以及当前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热点等相关材料联系起来考察,考生要特别注意关注新的信息重要的知识点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运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及哲学依据(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及创造者);科学技术与“全球问题”③2006 年大纲新增知识点:社会规律及其特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与改革第 1 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一、选择题Ⅰ1.由于社会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 )A.社会规律是由人所创造的 B.人们可以改造或消灭社会规律C.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D.人的活动都体现社会规律2.在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问题上,宿命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B.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夸大人的自觉活动C.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D.承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3.经济基础是指( )A.作为生产关系的总和的社会经济结构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地位4.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关系是( )A.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B.相对稳定的因素。

      C.决定生产力性质的因素 D.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5."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说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C.资本主义社会普遍采用大机器生产 D.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6.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7.列宁说:"如果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尚未成熟,任何起义也创造不出社会主义来"这就是说( )A.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发生和取得胜利B.社会主义革命需要一定的物质前提C.只能靠经济力量去实现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革命能够在资本主义内部自发产生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原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生产力具有自我增值能力的原理D.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9.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在于(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C.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D.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10.在社会生活中,如果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这表明(  )A.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符合    B.上层建筑直接影响了生产力C.上层建筑是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 D.国家政权成为上层建筑的核心二、选择题Ⅱ11.政治上层建筑是"思想的物质附属物"是指( )A.政治上层建筑是经济关系的反映  B.政治上层建筑中包括国家机器等实体因素C.政治上层建筑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D.政治上层建筑是通过人的意识形成的1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是(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C.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13.社会规律的特点是(  )A.从形成机制上,它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B.从作用方式上,它只有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C.从表现形式上,它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D.从表现形式上,它主要表现为单线决定论新增考点:社会规律及其特点。

      14.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1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是(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D.上层建筑对整个社会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能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16.判定某种上层建筑是进步的还是落后的,主要是看它(  )A.是否与它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应B.能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C.能否帮助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的巩固和发展D.是否能帮助它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1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这两对矛盾( )A.制约和决定其他一切社会矛盾 B.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C.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    D.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和方向18.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C.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变革要求的规律 D.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发展的规律19.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基本内容的有(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C.生产关系内部各方面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三、分析题20.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单一的,这就是生产力。

      21.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有效地保护经济基础,就一定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22.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23.如何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Ⅰ1.【 答案 】C【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规律的认识解析】题干的意思是强调社会规律通过人而起作用并呈现出来A、B 项:社会规律也是客观的,并非人的自由创造,更不能被消灭,只是通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体现出来;D 项:并非每个人的活动都体现出社会的发展规律,只有那些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潮流的才能够体现社会的规律拓展】考生应仔细甄别各个选项,并深刻把握题干所强调的核心意思与准确含义理解此题及其各个选项可以从"人的活动"和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这两个方面把握2.【 答案 】A【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宿命论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自由活动关系的认识解析】A 项准确表述了宿命论的核心含义,即夸大社会历史的决定性作用,而消极、悲观地否认人对社会历史的改造作用B 项与 A 项正好相反;C 项:宿命论就根本没有看到人的自由活动与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D 项:承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并非宿命论的错误,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才是其错误。

      3.【 答案 】A【考点】本题考查经济基础的概念解析】经济基础是指社会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的总和C、D 两项是生产关系的内容之一;B 项是生产方式的概念4.【 答案 】B 【考点】本题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解析】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决定生产关系的因素,所以 A、C 错误;生产工具才是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D 错5.【 答案 】D 【考点】本题考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手推磨"和"蒸汽机"代表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水平,"封建主"与"资本家"则代表社会所采取的经济结构,即生产关系状况其他选项都从该题中可以找到影子,似乎都有其合理性,但是此话的结构是:生产力(生产工具)产生一定的生产关系(社会经济结构 )所以,最符合题干的是 D 项6.【 答案 】B 【考点】本题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解析】上层建筑的性质直接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而与生产力的性质有间接的关系,并不由生产力直接决定;A、 C 两项都是上层建筑的内容之一7.【 答案 】B 【考点】本题考查上层建筑的变革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物质生产力的状况。

      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变革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物质生产力的状况所以说,革命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前提的,B 正确题干只是说强调需要物质前提,而不是说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发生和取得胜利,A 错;C 项有失偏颇,革命不仅需要经济力量,还需要政治、思想等多方面的力量;D 项是比较容易被排除的8.【 答案 】A 【考点】本题考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原理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题干前半句涉及生产关系,后半句涉及生产力,整句话的意思是说生产关系的调节必须符合生产力的状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A 对B 项与此题无关;C 、D 两项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9.【 答案 】A【考点】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原理解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最根本的矛盾,它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他选项都是从属于 A 项的10.【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生产力的关系解析】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当它为先进的经济基础即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促进社会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A 项:当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符合的时候,还要看经济基础是不是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否则上层建筑还是不一定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B 项:上层建筑通过经济基础间接影响生产力;D 项本身是对的,但不是题干直接表明的意思◆答案与解析◆二、选择题Ⅱ11.【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对政治上层建筑的理解解析】可以将"思想的物质附属物"分成这么几个层面:A 项是侧重对"附属物"的解释;B 项侧重对 "物质"而言;D 项是对"思想"层面的侧重;C 项则是对整句话的理解拓展】当然,四个选项都是在整体上对这句话的阐述,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12.【答案】ABC 【考点】本题考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解析】A、B、C 三个选项比较容易选出,关键是 D 选项,容易被误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即生产方式,它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都是属于哲学基本问题中第一性的范畴拓展】考生不能够有这个误区:决定和被决定就是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后者只是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使用的13.【答案】ABC【考点】本题考查社会规律的特点解析】对于 A、B 两项比较好理解;C 项:统计学规律揭示的是一种必然性和多种随机现象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它不仅不能忽视大量的偶然、随机现象,相反地正是在大量的偶然现象、随机现象中才能表现出规律性。

      拓展】社会事件的发生大多具有随机性,人们不可能准确地预见社会事件的发生,而只能预见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社会规律的统计学表现这一特点尤其表现出了它与自然规律的不同之处14.【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解析】这是马克思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著名论断首先是说生产力是最终的决定性力量,其次是说生产关系的产生和灭亡有客观的生产力物质条件,再次是说社会形态的具体历史性15.【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拓展】考生要注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则不是经济基础属于生产关系层面、即物质的社会存在,而上层建筑则属于社会意识层面(政治设施是社会意识的"物质附属物",也属于社会意识层面)16.【答案】BC 【考点】本题考查对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理解解析】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也是判断进步与否的最终标准看上层建筑是否进步,主要是看它能否直接、间接为生产力服务B、C 两项符合A、D 两项只涉及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并不一定能够推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