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工学(电工技术)课程设计.doc
4页电工学(电工技术)课程设计本文由ami ferous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 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电工技术》《电工学电工技术》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 管理信息课程名称:电工技术制定人:刘超教材名称:《电工学I电 工技术》所属分院:自动化系制定时间:2009. 8. 25出版社:高等 教育出版社二、 基本信息学学分:4时:64课程类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基础课先 修课程:高等数学后续课程:电机拖动、维修电工实训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三、 课程设计1. 课程目标设计(1) 能力目标)专业能力目标:1・能熟练识读电路图,了解常用电阻,电容, 电感材料,了解常见电路构造2.能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并针对 不同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并为电子技术课程打下基础2) 专业能力目标)专业能力目标:1. 能熟练识读电路图,了解常用电阻,电容,电感材料,了解 常见电路构造2.能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并针对不同电路进行分 析和计算2. 课程内容设计(-)课程主耍内容工作任务(项目、课题、序号 单元)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1 定律 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物理量,电路功率计算以及基尔 霍夫定律的应用 掌握支路电流法,网络的化简方式,以及叠加2 电路的分析方法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10学时8 学时能力要求授课时数1掌握正弦交流量的基本概念,掌握正弦交流量 的向量表示法, 阻抗、导纳的定义以及正弦交流电3正弦交流电路 路的分析,功率 的计算与功率引述的提高方式。
14学时掌握三相正弦交流电路基本概念以及三相电4三相正弦交流电 路 源和负载的星形和三角形接法,相(线)电流(电压)的概念, 以及三相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换路定理,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零状5第六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态响应,全响应和三要素法磁路 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本性质,基本定律,直6第七章磁路和变压器 流和交流的磁路计算以及电磁铁和变压器的工作 原理了解触电的 儿种方式,触电的急救方法,以及7第^一章安全用电保护接 零,保护接地的原理,静电和雷电的防护4学时10学吋10学吋6 学时(二) 实验、实训、实习内容实验共四项:(1)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2)电源的等效变换;(3)叠加定理的验证;(4)|_|光灯电路的研究 注:实验安排在09-10 (下)学期第一周(三) 学吋分配安排习题课、讨 序号 教学内容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电路的 分析方法 正弦交流电路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电路的暂态分析 磁路 和变压器安全用电总学时讲课实验(上机、实训)论课123 4 5 6 7 8 10 14 6 10 10 626 8 12 4 8 8 22 4 0 2 0 0 02 2 2 2 2 2 4小计64488163. 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设计(1) 教学方法课前引导:在开课时,首先对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重 点介绍并结合不同的专业说明电工学课程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多引 进实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学这门课以及如何 去学这门课。
教导学生要有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件启 发:电工学内容多,其新概念建立在一些其它的概念之上,所以培养 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 意识很重要,不能死记硬背概念、原理教 师在课堂上多讲知识背景、知识重点和实际例子,启发学生 经过思 维过程、运用对概念的理解、通过习题训练学好这门课程并且有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总结探索:把实验环节串在理论教学中,首先进 行理论课程的讲解,之后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让 学生亲自动手做 实验,验证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探究:这种教学主 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电工学的许多分析方法是建立在某种条件上 的,教师会提出:若改变条件用这种方法行不行,若行,如何分析 ②一道习题用多种方法求解并从多种不同的解法中选择好的解题方 法③提出综合性的问题,把所学的知识点串起来引导学生思考,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的说,电工学是一门专业的理论基 础课,其庞大而广杂乂枯燥的理论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我们的目 的是让学生能够怀着一颗探索的心去学习这门课程,学出乐趣,学出 一种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的方法和思想观念2) 教学手段由于《电工学》本身课程的特点及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我们在 教学吋,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板书式教学,这样既可以放慢讲课的速 度,让一部分基础微弱的学生学得了、跟得上,乂可以让基础好的学 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但多媒体教学也是教学条件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以,在讲授课程的时候也会适当的选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 结合的方式这样,多媒体可以直观的表现出理论的抽象含义,黑板 乂可以进行适当的联系,取长补短,达到最优化结合四、考核方式1.基本思路本课程考核注重关注学生平吋的学习,注重过程控制与考核,考 核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组成,具 体比例如下:平吋成绩30%:包 括考勤(5%)课后作业、(15%)课堂提问测验和练习、(10%) 课程实验、(10%) o期末考试70%:釆取闭卷考试,考试吋间90 分钟32•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30分)项目考勤(10%)作业(10%)课堂提问、测验和课堂练习 (10%)按课堂测验和课堂练习完成质量评分,分值为10~0分评 分标准旷课一次扣2分,无故迟到一次扣1分,直到全部扣完按 课后作业完成质量评分,确定等级,A级,B级,C级,D级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