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客(Tinker)教育理念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究.docx
9页探客(Tinker)教育理念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究 刘静摘 要:探客教育提倡用戶以“玩耍—探索”的方式利用日常工具即兴创造探客教育与创客教育是实现教育创新的有效形式,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国针对创客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较多,但学者对探客教育的了解和关注不够基于此,文章介绍了探客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剖析比较了探客教育与创客教育的内涵,讨论了公共图书馆开展探客空间服务的意义和策略,以期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相关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Key:公共图书馆;创新;探客;创客:G258.2 :A :1003-1588(2023)08-0012-031 背景创新型人才匮乏已严重制约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因此,我国将创新发展提到“五大发展理念”的首要位置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1]在国家对创新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创客教育、创客空间及其相关服务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同时,探客(Tinker)教育正在兴起有学者认为探客教育是创客教育的初始发展阶段,有学者认为探客教育和创客教育是共存的[2-4]。
笔者基于探客教育理念对图书馆开展探客空间服务进行了探索,分析了图书馆开展探客空间服务的意义和策略,以期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2 探客2.1 探客的出现和发展麻省理工学院教育家西蒙·佩帕特(Seymour Papert)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好的教育应该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其核心教育思想是提倡学习者通过可触摸的实际物体萌生充满活力的创意,通过动手实践学习赋能个体,帮助学习者看清自身,并思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2000年,麻省理工学院和旧金山探索博物馆等机构成立“派网络联盟”,其目的是借助互联网,通过组织科学和艺术活动,进行好玩的、有趣的、富有创造性的探索,以寻求全新的教育方法该项目得到美国教育部、国家科学基金、图书馆服务学会和英特尔基金会等机构的资助探客教育理念是“派网络联盟”研究多年提出的研究成果之一,其最初的应用是邀请游客使用现有的工具、材料和技术,通过自己的设计参与科学现象的调查、体验和探索的过程探客教育理念是一种创新理念,探客研究所创建于2009年,通过让用户反复尝试、互相借鉴,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深层次体会科学和艺术[5]。
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开展了Computational Tinkering,把虚拟的数字技术和实物材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够酷”的游戏过程中探索,并发挥创造性2.2 探客的内涵Tinker最早用以形容四处修理各种家用电器的匠人Tinkering意味着不断尝试,一点点探索、试错、改进,不停地解决问题2017年,星际元国际教育执行董事张昱把《The Art of Tinkering》一书引入我国,书中的主要概念Tinkering一词意为“捣鼓、修补”,我国学者将Tinker翻译为探客、捣客、叮当客等,由此,探客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逐渐兴起,其目的是让学生参与以自身为中心的、由个人动机和兴趣驱动的、有趣的、沉浸式的创造性探索活动,探客教育活动是一种超越传统教育的探究式实践活动探客教育提倡学生使用日常工具即兴创造,在此过程中不断实践探索,形成新的创意和目标;探客教育注重学生通过“捣鼓、修补、玩耍、探索”实现创新技能的提升目前,探客教育在美国获得许多教育家的认可,在各种STEM学习环境中被广泛采用[6,7],成为越来越受学生欢迎的教育方法探客教育已被应用到教育领域的非正式学习中,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提升他们创造力的潜在驱动力。
因此,公共图书馆要以探客教育为契机,根据用户的喜好组织探客教育活动,吸引更多的用户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发挥图书馆的空间价值,创新性地推动图书馆服务的高效开展3 探客教育、创客教育的联系与区别探客教育强调自由性、创造性和开放性,使学习者能够自发地、即兴地工作,探客教育与创客教育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所区别[8]创客教育是一种积极的建构,需要经过深思熟虑、有条理的规划才能完成创新活动,在使用工具和材料着手实践时,已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成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实施路径;探客教育主张用“玩耍、探索”的方式解决问题,是通过直接经验、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有趣的思维方式与创客教育不同,探客教育强调对身边已有材料和工具的即兴利用,具有高度的灵活性[9,10],为参与者营造了自由的创新探索氛围探客教育为用户营造了宽松的探究氛围,有助于各种创新活动的开展因此,探客教育是创客教育开展的前提,为创客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准备探客教育的零门槛、即兴参与性能够激发参与者的创新热情,培养参与者的探究精神,是创客教育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探客教育的实践精神、创新精神与创客教育一致,创客教育可将探客教育中用户的创新能力培养引向更深层次。
4 公共图书馆开展探客空间服务的意义4.1 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始终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型社会背景下,上海图书馆、长沙市图书馆、杭州图书馆等根据用户需求,创新服务模式,为他们提供创客空间服务受经费、资源和配置等因素的影响,众多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不具备构建创客空间的能力和条件,对于这些图书馆来说,其可为用户提供探客空间服务,满足他们的创新实践需求与创客空间相比,探客空间的门槛低,构建难度小公共图书馆可通过开展探客空间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馆藏利用率,推动自身的转型发展[11,12]4.2 提升馆员服务能力探客空间服务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馆员在服务过程中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扮演多个角色,给予他们全程的支持与帮助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加强对馆员的培训,引导他们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重视馆员团队建设,为馆员提供学习平台,鼓励他们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4.3 满足用户的创新需求目前,创客空间的普及率远远满足不了民众的创新需求因此,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开展探客空间服务,激发社会上不同受众群体的创新热情,满足他们的创新需求;引导普通民众参与创新创造活动,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促进知识的传播、共享与利用,推动创新型社会的构建。
5 公共图书馆探客空间服务的策略5.1 多途径宣传探客空间服务公共图书馆可构建探客空间的线上服务平台,借助新媒体主动向用户推送活动内容、时间与活动地点等相关信息,方便用户参与探客空间活动;学习美国一些图书馆的经验和做法,将阅读、创作、亲子互动与探客空间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激发用户参与探客空间活动的热情;通过真人图书馆、讲座和经验分享会等方式,邀请探客达人分享创新经验,引导更多的用户了解探客空间活动,走进探客空间5.2 丰富探客空间服务内容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实施手工、创作、游戏等实践类的小项目,提升用户的创新思维能力;重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引进新的资源,丰富探客空间的服务内容,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年龄段用户的创新需求,使图书馆成为创新创造的鼓励者和帮助者5.3 充分利用馆藏资源探客教育主张利用现有工具、材料和技术进行创新探索,因此公共图书馆可基于现有空间和资源开展探客空间服务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图书、期刊和数据库资源,为开展探客空间服务奠定了资源基础;拥有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资源管理人才,为开展探客空间服务奠定了人才基础;拥有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和研讨室等空间资源,为开展探客空间服务奠定了空间基础;拥有音响、屏幕、计算机等基础设备,为开展探客空间服务提供了硬件保障。
5.4 构建图书馆区域联盟目前,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存在较大差异,构建图书馆区域联盟能够实现区域内各种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创新需求,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时代背景下的价值和作用此外,公共图书馆还要加强与科研单位、教育机构、科技公司、学生团体和志愿者的交流合作,推动探客空间服务的持续开展6 结语上海图书馆原馆长吴建中指出:“公共图书馆需要致力于城市‘第三地方的建设,促进知识交流和共享,重视社区教育和文化发展[13]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民众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创新服务方式,在弘扬创新文化、倡导创新精神、组织创新活动及孵化创新主体中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探客教育和创客教育正在丰富和强化创新教育理念,也将深度影响我国的教育改革公共图书馆尤其是中小型图书馆应借鉴探客教育的相关理念,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探客空间服务为起点,为用户的创新创造提供资源支持和技术支持Reference:[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3-06-10].http://[2]周静,潘洪建.美国探客教育的内涵、发展与价值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9(7):44-50.[3]Fraser Liz,Vernola Andrea.Children and Technology:Create,Explore,Tinker,and More:Maker Programs for Kids[J].Children and Libraries,2014(3):33-34.[4] Lauren C.Pagano,Catherine A.Haden.Conversational reflections about tinkering experiences in a childrens museum[J].Science Education,2019(6):1493-1512.[5]Annette Gough,Noel Gough.Beyond Tinkering and Tailoring:Re-de/signing Methodologies in STEM Education[J].Canadian Journal of Science, Mathematics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2018(3):284-290.[6]Joshua P.Gutwill,Nina Hido,Lisa Sindorf.Research to Practice:Observing Learning in Tinkering Activities[J].Curator:The Museum Journal,2015(2):151-168.[7]Linda A.Barkas,Jonathan M.Scott,Nicola J.Poppitt,etal.Tinker,tailor,policy-maker:can the UK governments teaching excellence framework deliver its objectives[J].Journal of 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2019(6):801-813.[8]Daniela K.DiGiacomoa.Relational Equity as a Design Tool Within Making and Tinkering Activities[J].Mind,Culture,and Activity,2016(2):141-153.[9]Aditi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