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10青蛙的外形及内部构造.ppt
24页实验十实验十 青蛙的外形及内部构造青蛙的外形及内部构造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蛙的外形和内部构造,了解两栖类的基通过观察蛙的外形和内部构造,了解两栖类的基本构造2 2、掌握蛙类的解剖方法掌握蛙类的解剖方法二、二、实验材料与器材材料与器材<青蛙或牛蛙,蛙(蟾蜍)骨骼标本青蛙或牛蛙,蛙(蟾蜍)骨骼标本<剪刀、镊子、解剖刀、解剖盘、大头针等剪刀、镊子、解剖刀、解剖盘、大头针等三、三、观察研究察研究(一)外形(一)外形1.外鼻孔外鼻孔 10.腕腕2.眼眼 11.掌掌3.鼓膜鼓膜 12.指指4.头头 13.股股5.躯干躯干 14.胫胫6.背侧褶背侧褶 15.跗跗7.泄殖孔泄殖孔 16.蹠蹠8.上臂上臂 17.趾趾9.前臂前臂(二)内部构造(二)内部构造1、解剖方法、解剖方法<用双毁髓法处死活蛙:用双毁髓法处死活蛙:用左手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右手用左手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右手自两眼间的中线向后划,触到凹陷的枕骨大孔,将解剖针自两眼间的中线向后划,触到凹陷的枕骨大孔,将解剖针从枕骨大孔插入搅动毁脑从枕骨大孔插入搅动毁脑(针的倾斜角度必须很小针的倾斜角度必须很小),再拇指,再拇指按背部使头前俯,向后搅动毁脊髓,直到蛙后肢及肌肉完按背部使头前俯,向后搅动毁脊髓,直到蛙后肢及肌肉完全松弛。
全松弛<左手执蛙(使腹面朝天),右手持剪,把蛙腹部皮肤剪破,左手执蛙(使腹面朝天),右手持剪,把蛙腹部皮肤剪破,直剪至头的腹面直剪至头的腹面<沿着腹部正中线偏左或偏右处,自后向前剪开腹壁肌肉沿着腹部正中线偏左或偏右处,自后向前剪开腹壁肌肉((不要伤及内脏不要伤及内脏),剪至胸部时,小心把胸骨剪断剪至胸部时,小心把胸骨剪断<再把腹壁横剪一刀,把口角剪开把腹壁和口腔展开,进再把腹壁横剪一刀,把口角剪开把腹壁和口腔展开,进行观察双毁髓法双毁髓法2、粗放观察、粗放观察<观察各器官系统所在观察各器官系统所在部位3、详细观察、详细观察1)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口咽腔:口咽腔:舌、内鼻孔、舌、内鼻孔、齿(颌齿、犁齿)、齿(颌齿、犁齿)、耳咽管孔、声囊孔、耳咽管孔、声囊孔、喉门、食管口喉门、食管口<肝脏:红褐色肝脏:红褐色<食管食管<胃胃<小肠:小肠: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和回肠和回肠<大肠(直肠)大肠(直肠)<胰脏:淡红色或胰脏:淡红色或黄白色黄白色<脾:红褐色球状脾:红褐色球状青蛙解剖内脏示意图青蛙解剖内脏示意图2)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组成:组成:鼻、口腔、喉头鼻、口腔、喉头气管室、肺气管室、肺。
<肺:肺:1对粉红色、近椭圆对粉红色、近椭圆形薄壁囊状物,形薄壁囊状物,内部呈内部呈蜂窝状蜂窝状<肺皮呼吸肺皮呼吸成蛙的呼吸系统成蛙的呼吸系统3)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心脏:心脏:静脉窦、心房、静脉窦、心房、心室组成,蛙蟾类具心室组成,蛙蟾类具动脉圆锥动脉圆锥<静脉窦:静脉窦:心脏背面、心脏背面、暗红色三角形囊暗红色三角形囊<心房:心房:2个,薄壁有皱个,薄壁有皱襞的囊状体襞的囊状体<心室:心室:1个,圆锥形个,圆锥形<动脉圆锥:心室腹面动脉圆锥:心室腹面右上方发出的较粗的右上方发出的较粗的肌质管,色淡肌质管,色淡牛蛙的心脏牛蛙的心脏4)泄殖系统)泄殖系统<排泄器官:排泄器官:肾脏肾脏1对,红褐色、脊柱两侧;输尿管;对,红褐色、脊柱两侧;输尿管;膀胱;泄殖腔膀胱;泄殖腔<肾上腺:肾脏腹缘,橙黄色肾上腺:肾脏腹缘,橙黄色<雄性生殖器官雄性生殖器官:精巢:精巢1对,近白色、卵圆形;输精对,近白色、卵圆形;输精管;脂肪体管;脂肪体—精巢前端黄色指状体精巢前端黄色指状体<雌性生殖器官雌性生殖器官:卵巢:卵巢1对,未成熟时淡黄色,成熟对,未成熟时淡黄色,成熟时有黑色卵;输卵管时有黑色卵;输卵管—乳白色;脂肪体。
乳白色;脂肪体5)神经系统)神经系统6)骨骼系统)骨骼系统<头骨头骨 ——脑颅:眼眶、鼻孔、耳腔、枕骨大孔脑颅:眼眶、鼻孔、耳腔、枕骨大孔 ——咽颅:上下颌、舌骨咽颅:上下颌、舌骨<脊柱脊柱 —— 1枚颈椎、枚颈椎、7枚躯干锥、枚躯干锥、1枚荐锥和枚荐锥和1个尾杆骨个尾杆骨 ——椎骨:椎体(主体,前凹后凸)、椎弓(椎体背椎骨:椎体(主体,前凹后凸)、椎弓(椎体背侧弧形)、椎孔、椎棘、关节突侧弧形)、椎孔、椎棘、关节突6)骨骼系统)骨骼系统<肩带、胸骨、前肢骨肩带、胸骨、前肢骨——肩带:上肩胛骨、肩胛骨、锁骨、乌喙骨、上乌喙骨肩带:上肩胛骨、肩胛骨、锁骨、乌喙骨、上乌喙骨——胸骨胸骨——前肢骨:肱骨、桡尺骨、腕骨、掌骨、指骨前肢骨:肱骨、桡尺骨、腕骨、掌骨、指骨<腰带、后肢骨腰带、后肢骨 ——腰带:腰带:髂骨、坐骨、耻骨髂骨、坐骨、耻骨 ——后肢骨:股骨、胫腓骨、跗骨、后肢骨:股骨、胫腓骨、跗骨、蹠骨、蹠骨、趾骨趾骨三、作业三、作业<根据观察,绘制所解剖蛙的泄殖系统结构图,根据观察,绘制所解剖蛙的泄殖系统结构图,注明各器官名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