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秋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下载】.doc
9页2022年秋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下载】(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隋朝主持开通大运河的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秦始皇2、“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先生为唐代一位著名诗人题写的一副对联,他称颂的人物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3、一个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从此开始了它的统治,直到1368年,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中国完全由游牧民族统治,这个王朝是( )A.秦朝 B.元朝 C.清朝 D.明朝4、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褫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A.杨坚 B.李世民 C.武则天 D.赵匡胤5、“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李冰 B.蔡伦 C.祖冲之 D.毕昇6、下图反映的史实主要说明宋代( )A.杂剧演出遍及城乡 B.瓷器制作工艺先进C.活字印刷影响深远 D.球类运动受到喜爱7、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8、某班准备举办先进人物的事迹展览,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请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A.艰苦创业年代的楷模 B.国防建设领域的模范C.改革开放时期的标兵 D.科技战线前沿的先锋9、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A.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C.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10、“载初元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殿前试人自此始”殿前试人”这一考试形式的开创者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11、一曲《沂蒙山小调》唱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临沂的绮丽锦绣临沂有灿烂的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作品这位“书圣”是( )A.钟繇 B.顾恺之 C.柳公权 D.王羲之12、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任用奸相 D.宦官专权13、开元末年,唐朝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各地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发动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这段话描述了唐朝( )A.安史之乱 B.衰落的原因 C.农民起义 D.衰落的影响14、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怆、语言凝重,导致二人不同的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A.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B.所受的教育不同C.仕途不同 D.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15、“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A.利润丰厚 B.规模较大 C.技术先进 D.和平交往16、在“朝代接龙”的游戏中,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元—宋—唐 B.唐—元—宋C.唐—宋—元 D.宋—元—唐17、“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状态?(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羌族18、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19、季羡林先生曾说:“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
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这段话不能说明( )A.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B.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发展C.世界古老文化的源头在中国的新疆地区D.丝绸之路是一条世界多元文化融汇的通道20、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为让孩子们勿忘国耻当时这一“国耻”是指(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西夏灭北宋 D.蒙古灭南宋21、汉初,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其思想来源于( )A.道家学说 B.墨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儒家学说22、《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A.西周初年周天子是天下共主 B.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23、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见,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2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它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
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25、唐朝时期,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的是( )A.洛阳 B.扬州 C.长安 D.成都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郭沫若材料二: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进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三:三幅画像材料四:“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杀)其君者也——《说难》请回答:(1)材料一咏叹的是哪个原始农耕遗址?其“普及”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2)试据材料二归纳华夏族形成的特点,并举一例加以说明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人物间首领位置的更替与哪项制度有关?(4)材料四对尧舜禹首领位置的更替持何看法?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对立的现象?2、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从东汉后期起,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人口大量南迁,加上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南方进入经济开发时期两宋时,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一是隋朝开凿的什么水利工程?起到什么作用?请写出图二的生产工具名称据图三回答,唐、宋、清初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归纳出现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有哪些?(3)请根据以上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3、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从东汉后期起,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人口大量南迁,加上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南方进入经济开发时期两宋时,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材料三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一是隋朝开凿的什么水利工程?起到什么作用?请写出图二的生产工具名称。
据图三回答,唐、宋、清初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归纳出现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有哪些?(3)材料三中“第一次商业革命”中出现的最早的纸币是什么?“第二次商业革命”中出现的哪部科技巨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4)请根据以上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B2、B3、B4、D5、B6、D7、A8、A9、A10、C11、D12、A13、B14、D15、A16、C17、A18、D19、C20、A21、A22、C23、B24、B25、C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1)半坡遗址;水稻2)华夏族是由诸多民族错居杂处、不断交往交流而形成(意思相近即可)例如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的融合(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的融合)3)禅让制4)材料四认为尧舜禹之间首领位置更替是通过威逼获得的因年代久远,缺少必要的佐证,因此对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看法,至于历史真相如何,仍有待进一步考证答案开放,言之有理即可2、(1)大运河;曲辕犁;唐、宋、清初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是政府重视,采取了发展农业的措施。
2)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的变化趋势:经济重心已从北方的黄河流域转移到南方的长江流域;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北方战乱较多,大量北方人口南迁,补充了充足的劳动力,并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等;同时南方社会相对安定,自然环境优越;统治者对农业和水利的重视等3)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并推广种植;重视水利的兴修;商品经济的带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3、(1)大运河;曲辕犁;唐、宋、清初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是政府重视,采取了发展农业的措施2)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的变化趋势:经济重心已从北方的黄河流域转移到南方的长江流域;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北方战乱较多,大量北方人口南迁,补充了充足的劳动力,并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等;同时南方社会相对安定,自然环境优越;统治者对农业和水利的重视等3)交子;《天工开物》4)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并推广种植;重视水利的兴修;商品经济的带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9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