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春节的调查研究》.docx
10页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春节的调查研究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春节 的调查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的发生 着变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 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 路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继 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才能使传统文化焕发出自己的光彩所以,在寒假期 间开展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春节的调查,加强大学生对 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以便更好的弘扬中国传统文 化1关于春节的介绍春节的起源春节指华夏传统历法夏历的元旦,农历正月初一, 又称农历新年、大年、岁首、正旦、正月朔日,又叫 阴历年,俗称过年、度岁、庆新岁据记载,中国人 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 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 舜兴起公元前XX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 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 首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 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 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 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的习俗扫尘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 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 晦气统统扫出门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 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 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 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 喜庆气氛贴窗花和倒贴“福”字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 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 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 “福气已到”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 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 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 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守岁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 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 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 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 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 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 哗哗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走亲访友,相互 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 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 岁钱分给晚辈,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 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春节食俗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 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 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 发财的意思包饺子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 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 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 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 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2关于大学生对春节的认识了解调查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 的认同感,在寒假期间,对在校大学生,通过问卷的 方式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对春节的认识和了解,从 而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收回86份,有效 问卷86份,问卷回收率为%问卷所反映出的问题具 体如下:中国传统春节跟西方圣诞节相比,您更喜欢哪一个?A春节B圣诞节由图表可知,94%勺同学更喜欢春节,这说明在文 化开放交融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程 度还是比较高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您了解春节的习俗吗?A非常了解B 了解部分c不太了解由图表可知,86%勺同学对于春节的习俗只是了解 部分,并不十分清楚春节的具体习俗随着社会的发 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却越来越少,必须通过一 系列的活动,来提高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您知道春节的来历吗?A非常清楚 B不太清楚 c不知道由图表可知,仅有34%勺同学非常了解春节的来 历,而11%勺同学不知道春节的来历,这反映出,当 今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太少,缺乏对传统文 化深入了解,不能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您年三十的晚上你都干什么?A看春晚,吃年夜饭 B上通宵c出去玩等D其他由图表可知,71%勺同学在年三十晚上还是会进行 守岁、吃年夜饭的活动,10%勺同学喜欢出门放鞭炮、 烟花等,这说明,对于春节中一些常规性的活动,同 学们还是比较能传承的但是,在当今社会,这些习 俗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所以还需要多一些关注您给亲朋好友拜年的主要方式?A短信 B打 c上发贺卡以及拜 年D去家里问候 E不拜年由图表可知,42知勺同学选择打拜年,18%勺 同学选择通过络拜年,15%勺同学选择拜年,仅有 24%勺同学选择去家里问候拜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 展,人们的交流日益便捷,短信,络聊天。
这些 技术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会面 越来越少与以前挨家挨户拜年相比,现在的拜年大 部分只是走一种形式而已,缺少了年文化的味道,这 值得我们去反思3存在问题西方文化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 作压力增大,青年们或多或少的会感觉身心疲惫,因 而需要机会放松此外,高新技术的发展,各国文化 之间相互交融也十分明显中国的传统节日注重的是 一种习俗和纪念,比如清明节、端午节、劳动节、国 庆节等,而西方的节日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放松和情 感的表达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青年人逐渐热衷于西 方节日,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 万圣节,这些节日为广大青年提供了一个放松自己、 张扬个性、表达情感的平台,同时商家也迎合了这股 潮流,捕捉、甚至制造消费热点从以前的不为人知, 到现在的众人皆知,商家的炒作和新闻媒体的宣传都 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从这方面来说,青年们更加追求 一种享受,而逐渐淡化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调查结果 来看,虽然大部分同学还是比较喜欢春节的,但春节 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更多的是出于一种 对中国传统的崇敬之情西方文化节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容小觑, 我们必须正视各种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年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也很少关注传统文化方面的信息对于青少年来说, 更加注重生活的享受,对传统文化的起源等便很少了 解总之,现代社会的人们可能只是了解有哪些传统 节日,而真正了解节日起源,深入体会传统文化的人 却越来越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逐渐淡化, 很多传统工艺也因此失传,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来说,无形是一重大损失对传统文化的实践不充分以前,人们对待传统节日都很期盼,而现在,更 多的是一种形式拿春节来说,以前的人们总是提前 几周开始准备年货,做新衣服,收拾屋子,做各种春 节食物,而现在,由于工作繁忙,人们很少去在意这 些事情,多数到了春节前几天才开始准备现在的春 节,少了很多过年的味道对于春节的各种习俗,以 前人们总是习惯自己写对联以表示对新春的祝福,而 现在,大街上各种对联花样十足,虽是好看,但却少 了好多意义高新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 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生疏了不少拿拜年来说,以前人 们总会挨家挨户的拜年,以表新年的祝福,而现在, 人们更多的是通过短信、络等进行祝福人与人之间 面对面沟通的机会逐渐减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亲 身实践越来越少,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4建议与对策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传统节日的关注程度,合理 的调整各种传统节日的休假实践一方面,可以让人 们得到身心的放松,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体味中国的 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 视程度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程度,对于 那些即将失传的传统艺术,应该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 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政府可以建设相应的组织,以督促传统文化的弘 扬和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更多可行的途径学校及各工作单位学校可以多组织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以提高 同学们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学生对传统文 化的了解比如,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弘扬 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组织各种文艺演出,优秀 文章征稿以及春节对联等活动这样,学生们可以从 中收获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从而更好的弘 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此外,学校还要加强教育力度,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要多关注、多实践,在创新中继承 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媒体部门媒体可以加大宣传的力度,增加各种途径,拓宽 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比如一年一度的春晚,媒体 方面应该迎合广大人们的需求,投其所好,才能达到 更好的宣传效果。
此外还可以增加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公益广告,加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个人正确对待西方节日和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自身做 起,多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利用空闲时间,可以通 过各种途径多了解、多思考、多实践,不断加深对传 统文化的了解要具有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 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日常生活的点点 滴滴做起,比如:自己写一幅对联,做一个油灯等等 用实际行动弘扬传统文化,在实践中体味传统文化的 内涵同时,我们也应该做好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去 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的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5参考资料《春节的起源》〈〈春节的各种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