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庄子·胠箧》.ppt

46页
  • 卖家[上传人]:慢***
  • 文档编号:236089675
  • 上传时间:2022-01-0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17.50KB
  • / 4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庄子胠箧 一、庄子其人与庄子其书1、庄子名周,作为文学家和哲学家的重要地位已获得举世公认 庄周之名可做符号学解读:庄者道也(今仍有“康庄大道”之说);周者回旋往复之运动也周而复始、永恒回归其人、其书和其思想正是通过神话符号学的建构而达致三位一体的有机统合2、庄子故里:(1)商丘说(2)蒙城说(3)曹县说(4)蒙山说(5)东明说3、庄子思想:(1)宇宙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2)认识论:经由“以明”、“见独”、“坐忘”获得“真知”3)人生观:鄙弃世俗道德、名利,以远祸全身、逍遥自适;不悦生亦不恶死,以超越死生,获得真正自由4)政治观:废弃君臣之分,复归原始庄子后学:君道无为,臣道有为5)美学观:外部形体追求自然之美,内部追求无为朴素之美 (6)文艺观:倡导摒弃一切功利目的,自然而然、合乎本性的文艺创作;要求忘却外物,与“道”相通4、庄子版本:(1)古本:崔譔本;向秀本;司马彪本;李颐本2)郭象本:吸收向秀及当时各家之注,加之以颇富改造性的诠释,为历代所推崇5、庄子艺术特色:(1)寓言、重言、卮言 寓言:假借形象思维寓理于事,表达己意 重言:借重古人之言以申明作者自己的观点 卮言:依文随势而出现的零星之言。

      6、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1)丰富奇特的形象(2)宏伟壮阔的气势(3)生动贴切的比喻(4)细致传神的描写(5)散文诗般的语言7、庄子的影响:(1)将寓言作为文学形式加以自觉运用,直接影响了文人的寓言创作,并直接启发后代小说的产生2)作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影响到包括咏怀诗、玄言诗、游仙文学、山水文学、田园文学、志怪文学在内的大批文学形式3)以自然为美的美学思想对中国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蔑视权势利禄、追求独立自由人格和逍遥自适生命境界的精神给中国文人提供了儒家之外的另一种生命追求8、历代庄子研究:(1)战国、秦汉:改造庄子学说以为己用2)魏晋:庄子的思想行为成为受标榜的对象,至晋代与佛学渗透,带上佛化色彩3)隋唐:庄子被大加推崇,庄子学盛行4)宋明:以儒评庄,引庄入儒5)清代:义理阐释与文章学研究结合 二、庄子胠箧(外篇)讲析题解:“胠箧”的意思是打开箱子本篇的主旨跟马蹄篇相同,但比马蹄更深刻,言辞也直接,一方面竭力抨击所谓圣人的“仁义”,一方面倡导抛弃一切文化和智慧,使社会回到原始状态中去宣扬“绝圣弃知”的思想和返归原始的政治主张,就是本篇中心全篇大体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而天下始治矣”。

      从讨论各种防盗的手段最终都会被盗贼所利用入手,指出当时治天下的主张和办法,都是统治者、阴谋家的工具,着力批判了“仁义”和“礼法”第二部分至“法之所无用也”进一步提出摒弃一切社会文化的观点,使“绝圣”的主张和“弃知”的思想联系在一起余下为第三部分,通过对比“至德之世”与“三代以下”的治乱,表达缅怀原始社会的政治主张 本篇深刻揭露了仁义的虚伪和社会的黑暗,一针见血地指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但看不到社会的出路,于是提出“绝圣弃知”的主张,要摒弃社会文明与进步,倒退到人类的原始状态这是庄子社会观和政治观的消极面 所以,纵观胠箧,庄子言行激烈,批判“圣知之法而为大盗守”,要求人们要“绝圣绝智”,他认为“圣人生而大盗起”,“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从胠箧中,我们可以窥见庄子的人生追求,他追求自然之美,反对一切人为的束缚,刻意的雕琢,虚伪的华饰,因此他说:“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庄子天道亦云“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与胠箧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一致的,也是庄子审美观与文艺思想的总纲 第一段:1、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 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注释:胠:从旁打开。

      箧:箱子一类盛物器具 探:掏 囊:口袋 发:打开匮:柜子,后代写作“櫃”,今简化为“柜” 句中两个“为”字前一读去声,讲作“为了”;后一读平声,是“做”的意思 摄:打结,收紧 缄、縢:均为绳索扃:插闩 鐍:锁钥译文: 为了对付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小偷而做防范准备,就必定要收紧绳结、加固插闩和锁钥,这就是世俗所说的聪明作法2、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注释:揭:举,扛着 乡(嫏):同“向”,先前的意思译文: 可是一旦大强盗来了,就背起柜子、扛起箱子、挑起口袋迅速逃跑,唯恐绳结、插闩与锁钥不够牢固呢既然是这样,那么先前所说的聪明作法,不就是给大盗作好了积聚和储备吗?3、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译文: 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世俗所谓的聪明人,有不替大盗积聚财物的吗?所谓的圣人,有不替不盗守卫财物的吗?4、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注释:罔:网后繁化写作網,今又简化为“网”罟:各种网的总称。

      耒:犂 耨:锄头 刺:插入 阖:合 竟:境,这个意义后代写作“境”宗庙:国君祭祀祖先的地方 社稷:本指土神和谷神,此指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地方祭神的地方邑、屋、州、闾、乡曲:古代不同行政区划的名称旧注:“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四为邑”;“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五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曲”则指“乡”之一隅译文: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当年的齐国,邻近的村邑遥遥相望,鸡狗之声相互听闻,鱼网所撒布的水面,犁锄所耕作的土地,方圆两千多里整个国境之内,所有用来设立宗庙、社稷的地方,所有用来建置邑、屋、州、闾、乡、里各级行政机构的地方,何尝不是在效法古代圣人的作法!5、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注释:田成子即田常,本为陈国人,故又称陈恒,其先祖田完从陈国来到齐国,成了齐国的大夫,改为田氏田常于鲁哀公十四年杀了齐简公,齐国大权落入田氏之手,后来田常的曾孙又废齐自立,仍称“齐” 非:非议 诛:讨伐十二世有齐国”:指田成子之后世世统治齐国。

      田成子杀简公至齐宣、王共六世,如果上推田完入齐到田常时方才为十二世,而田成子以前说田氏“有齐国”则不可通十二世非确指,言世世译文: 然而田成子一下子杀了齐国的国君也就窃据了整个齐国他所盗窃夺取的难道又仅仅只是那样一个齐国吗?连同那里各种圣明的法规与制度也一块儿劫夺去了而田成子虽然有盗贼的名声,却仍处于尧舜那样安稳的地位,小的国家不敢非议他,大的国家不敢讨伐他,世世代代窃据齐国那么,这不就是盗窃了齐国并连同那里圣明的法规和制度,从而用来守卫他盗贼之身吗?6、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注释:龙逢:夏桀时的贤人,为夏桀杀害 比干:殷纣王的庶出叔叔,力谏纣王,被纣王剖心 苌弘:周灵王时的贤臣 胣:剖开肚腹掏出肠子 子胥:即伍员,吴王夫差时被杀害靡:同“糜,腐烂子胥死后被抛尸江中而腐烂 译文: 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世俗的所谓聪明人,有不替大盗积聚财物的吗?所谓的圣人,有不替大盗防守财物的吗?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从前龙逢被斩首,比干被剖胸,苌弘被掏肚,子胥被抛尸江中任其腐烂即使象上面四个人那样的贤能之士,仍不能免于遭到杀戮。

      7、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注释:道:这里指规矩、准绳 妄意:凭空推测猜测 译文: 因而盗跖zh(奴隶起义领袖)的门徒向盗跖问道:“做强盗也有规矩和准绳吗?”盗跖回答说:“到什么地方会没有规矩和准绳呢?凭空推测屋里储藏着什么财物,这就是圣明;率先进到屋里,这就是勇敢;最后退出屋子,这就是义气;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就是智慧;事后分配公平,这就是仁爱以上五样不能具备,却能成为大盗的人,天下是没有的8、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译文: 从这一点来看,善人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立业,盗跖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行窃;天下的善人少,而不善的人多,那么圣人给天下带来好处也就少,而给天下带来祸患也就多9、故曰:唇竭而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注释:竭:揭,举;“唇竭”指嘴唇向外翻开这一句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指楚宣王大会诸侯,而鲁恭王到得晚,所献之酒味道淡薄,楚王怒。

      鲁王自恃是周公的后代,不告而别楚王于是带兵攻打鲁国魏国一直想攻打赵国,担心楚国发兵救赵,楚国和鲁国交兵,魏国于是趁机兵围赵国都城邯郸一是指楚王大会诸侯,赵与鲁均献酒,鲁酒味薄而赵酒味浓楚王之酒吏向赵国索酒而赵不给,酒吏怀恨易换赵、鲁之酒,于是楚王以酒薄的缘故兵围邯郸这句是借历史故事来说明,事有关联,常常出于预料掊():抨击 纵舍:释放纵:放宽舍:放弃,这个意义后代写作捨,现又简化为舍译文: 所以说,嘴唇向外翻开牙齿就会外露受寒,鲁侯奉献的酒味道淡薄致使赵国都城邯郸遭到围困,圣人出现了因而大盗也就兴起了抨击圣人,释放盗贼,天下方才能太平无事第二段:1、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注释:竭:干涸 虚:空旷 夷:平 渊:深潭 实:满 故:事故,变故 重圣人:使圣人之法得到重视重利盗跖:使盗跖获得厚利译文: 河水枯竭山谷就显得格外空旷,山丘铲平深渊就能够填实圣人死了,那么大盗也就不会产生,天下就太平而没有变故了圣人不死,大盗也就不会中止假如借重圣人来治理天下,就会更加有利于盗跖2、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注释:斗斛():古代的两种量器,十斗为一斛本句两个“之”字含意不一,前指天下之人,后指斗斛所量之物 权:秤锤、秤砣 衡:秤杆符玺():古代用作凭证的信物 “符”由两半组成,合在一起以验明真伪; “玺”就是印 信:取信 矫:纠正译文: 给天下人制定斗斛来计量多少,那么就连同斗斛一并偷去;给天下人制定衡器计量轻重,那么就连同衡器一并偷去;给天下人制定符玺作为信物,那么就连同符玺一并偷去;给天下人制定仁义作为准则来校正人们的道德和行为,那么就连同仁义也一并偷去第三段: 1、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鉤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注释:鉤:即“钩”字,本指腰带钩,这里泛指各种细小的不值钱的东西诛:刑戮,杀害译文: 怎么知道会这样呢?那些偷窃腰带环钩之类小东西的人被杀掉了,而窃夺了整个国家政权的人却成为诸侯;诸侯的门前,存在着仁义的旗号这不正是盗窃了仁义和圣智吗?2、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注释:逐:竞逐,追随 揭:举指夺取、占有;“揭诸侯”即高居于诸侯位 轩:古代大夫以上的人所乘坐的车子。

      冕:古代大夫或诸侯所戴的礼帽轩冕”连用,代指高官厚禄 劝:劝勉,鼓励钺():大斧斧”和“钺”都常用作刑具,这里代指行刑译文: 所以,那些追随大盗、高居诸侯之位、窃夺了仁义以及斗斛、秤具、符玺之利的人,即使有高官厚禄的赏赐也不可能劝勉,即使有行刑杀戮的威严也不可能禁止这种大为有利于盗跖使他们为非作歹而不能禁止的情况,都是圣人的过错3、故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