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子弟书中的“回头诗”和“回尾诗”.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庄**
  • 文档编号:193656099
  • 上传时间:2021-08-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7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子弟书中的“回头诗”和“回尾诗” 【摘要】子弟书是一种满族曲艺,曾广泛流传于东北、北京、天津等地区子弟书对后世的许多曲艺形式如:京韵大鼓、梅花大鼓、二人转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就子弟书中开头的“诗篇”和末尾的“结束语”进行分析,从内容、形式、作用三个方面切入,从而对清代子弟书这种曲艺形式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子弟书;回头诗;回尾诗 子弟书又被称为清音子弟书,子弟段儿,弦子书子弟书原本起源于满族民间祭祀的传统,刚开始只是在八旗子弟中流传,之后渐渐流行于市井之间从而被社会各阶级所广泛接受 虽然流行于清朝,子弟书却历来被研究者所忽视,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子弟书的文本属于十分珍贵的手抄本,刻印本是很少的,因此导致材料缺乏,证据不足;其二,子弟书的题材多是对历史故事、传奇小说、明清戏曲的改编,容易给人一种蹈袭前代的错觉;其三,从子弟书的创作者及接受群体来看,这种曲艺难免具有市井庸俗趣味及封建窠臼,思想价值不高,不易引起文人重视 子弟书的文本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回头诗与回尾诗的存在在文本开头及结尾处添加独立的诗作或者是评论性文体的习惯古已有之,不独独是子弟书的开创。

      最典型的便是宋代话本中的入话以及元杂剧中的上场诗与下场诗,但是子弟书的回头诗与回尾诗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 一、回头诗与与回尾诗的形式 (一)回头诗的形式 子弟书十分独特,诗篇部分介绍情节内容、创作缘起、思想内容及主题的概括,一般是两句、四句、六句等七言诗句,与正文融为一体,结尾收束 (1)两句“七言诗” (2)三句“七言诗” (3)四句“七言诗” (4)多句“七言诗” (二)回尾诗的形式 (1)子弟书的文本结构分为三部分,诗篇、正文、结语诗篇我们之前暂称为回头诗,结语我们暂称为回尾诗虽称为回尾诗,但绝大部分回尾诗并不构成一首诗的规模 (2)只是简单的一句总结,这在子弟书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当然子弟书中还有一部分根本不存在结束语,仅在故事完结处收束 (3)另一部分是总结性的评语,多为“散体的诗篇”, 这些回尾诗,前冠以“这才是”“这正是”,极具总结的意味,颇似《春秋左氏传》中的“君子曰”以及《史记》中的“太史公曰”,是作者对所写之事的个人感受以及对事件的总结,这与元杂剧中结尾处的题目及正名也相似,但子弟书结尾处的回尾诗更多体现了一种作者的个人情绪或存在价值,与回头诗遥相呼应,首尾彰显作者的存在,形成了作者―叙述者―作者这样一种叙述模式。

      二、回头诗与回尾诗的内容 (一)回头诗的内容 回头诗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古代英雄的缅怀: 2、对情的思考,对爱的执着: 3、与前辈及杰出作者的“今古对话”“跨时空”交流: 4、对社会不公平的愤怒: 5、对时局及社会的讽刺与披露: (二)回尾诗的内容 回尾诗在子弟书中的地位也比较独特,它与回头诗照应全文,使结构更加紧凑回尾诗在规模上基本构不成一首诗,只是一两句评价式的结束语,内容上也不可能与回头诗相提并论,其内容大致也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抒发不平,警醒世人 2、感慨身世 3、宣扬封建的说教 4、点明创作缘起 三、回头诗与回尾诗的作用 (一)回头诗的作用 1、彰显作者 子弟书中有名有姓的作家三十多个,最为大家熟知的便是罗松窗、韩小窗、鹤侣等,这些人大多是八旗子弟,生平事迹基本无考,只有少数几个作家比较清晰他们没有把自己的名字“名正言顺”的注于标题之下,而是巧妙地隐藏在曲文之中,似乎是有意无意的显露出来但却并不张扬,其彰显位置一般在回头诗或回尾诗中。

      作者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似乎是跳出文本之外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又好像是游离于故事之中,神秘感十足 2、烘托气氛,营造情景 子弟书中的回头诗经常是对景物场景的具体描述,以此衬托人物思想感情与内心活动等,为全文的悲剧气氛营造出一种场景,之后的种种情绪变化即是笼罩在回头诗所描写的“景物情景”中 3、为人物性格、情绪服务,构成情节 子弟书中的回头诗有一部分是结合所写之事,从人物的角度来写诗篇,并非如一般子弟书那样,以叙述人的身份来叙述并发表感慨,这样一来,回头诗成为主体情节的一部分,结构非常紧凑,情绪进入也比其他子弟书要直接快速 4、表明作者创作动机 子弟书作者有很强的自我意识,除了有意识的把自己的名字嵌入回头诗之外,他们总是要第一时间将自己的创作动机展露于世人之前,其创作意图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信手拈来,打发时间的“游戏说” 子弟书作者经常在回头诗中表明创作目的仅仅是打发无聊的时间,或者是春暖午闷,似乎是漫不经心、无关痛痒之作,游戏人生的态度跃然纸上 (2)抒发人生感悟,发表评论 子弟书的回头诗基本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作者的爱憎,因此,这样的创作使他们抒发郁结在心中的苦闷及感触, 5、安定观众、稳定剧场 这一点是与元杂剧的开场诗作用相同,因为子弟书也是一种表演艺术,其演出的场面我们已经无法在现,然而,子弟书在当时的演出是盛况空前的,因此,在正式演出之前,需要使观众尽快进入剧情,安定情绪。

      (二)回尾诗的作用 回尾诗与回头诗首尾照应,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尤其是作者经常将自己的名字嵌入回尾诗当中,并经常在回尾诗中抒发自己的独特见解与感受,它已经成为作者自我立场展示的阵地,无论是警醒世人、感慨身世还是伦理说教,都是一种创造而不是承袭 总而言之,子弟书的回头诗与回尾诗为这种特殊的文本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回头诗与回尾诗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研究的领域,以上仅就形式、内容及作用做了初步的归纳与总结 参考文献: [1]关德栋,周中明.子弟书丛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2. [2]胡文彬.红楼梦子弟书[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12. [3]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7. [4]郭晓婷.子弟书与清代旗人社会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5]傅惜华.子弟书总目[M].上海: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6.. [6]傅惜华.曲艺丛论[M].上海: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3. [7]中国曲艺协会辽宁分会编.子弟书选[M].中国曲艺协会辽宁分会,1979. [8]刘烈茂,郭精锐.清车王府钞藏曲本・子弟书集[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10. [9]张寿崇.子弟书珍本百种[M].民族出版社,2000.4. [10]关德栋,周中明.论子弟书[J].文史哲,1980(2).第 6 页 共 6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